今天的企业,不仅仅只是强调管理的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程序化、管理的人性化……,员工职业化素养的高低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但是,到底什么才是职业化呢?笔者怀者强烈的兴趣开始了这个方面的探讨。
了解职业化,我们先从职业说起
怎么样解释职业?据《现代汉语词典》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而职业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笔者收集了部分人士对职业化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中国家禽业信息网上的《西方管理会计职业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章中论述的职业化为:“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的现象,即为职业化。管理会计职业化,是指以管理会计工作固定地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的现象。”
而john xu 在他的个人博客中的《什么是职业化》一文中更是把职业化划分为转统的和新时代的两个部分,他认为:“职业化的传统概念:按时上班,听老板的话,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新时代的职业化概念有三个核心:客户、职业化和职业生涯。”
香港经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陈育辉先生在《嘉木——职业化,首先要忠诚自己》一文中把职业化解释的最为精练“职业化,老板用打工的心态决策,老板不要做员工的事情。员工用老板的心态打工,员工不要想老板的事情。”
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景素奇先生认为:“我认为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化分三个部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三者中最难做到的就是职业意识。职业意识在职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那什么是职业化?
简单的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讲包括: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是职业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化的中最根本的内容,如果我们把整个职业化比喻为一棵树,那么职业化素养则是这棵树的树根,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9条 职业人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 、尊重他人 、追求卓越 、承担责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 企业无法对员工职业化素养有强制性的约束力,职业化素养更多的体现员工的自律上,企业只能对起所有的员工的职业化素养进行培养和引导,帮助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下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化素养。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遵守行业和公司的行为规范,包含着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为规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行为规范,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能在进入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的较短时间内,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
职业化行为规范更多的体现在做事情的章法上,而这些章法的来源一是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形成的,二是在企业规章制度要求的,三是通过培训、学习来形成的,当我们进入一家公司,对公司的评判首先就是对公司员工所表现的行为规范的评判。通常,企业通过监督、激励、培训、示范来形成公司统一的员工行为规范。
职业化技能是企业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职业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等,通常就是进入某个行业某个级别的通行证,其次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某中专业化的东西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会计,就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其次就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做精算的,就要拥有精算师资格证书,学历认证和资格认证都是有证书的认证,但是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没有证书的认证,就是社会认证,社会认证通常就是你这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如你是某个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即便你没有证书认证,但是社会承认你,这就代表着你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资质。我们也把这种认证称为头衔认证。
二是职业通用管理能力,每一个人,在企业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与上司、下属、同事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在这些关系链中,必然就产生了向上级的工作汇报、向下级的任务分配,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同时,一个员工还必须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时间的管理、心态的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这些通用的管理能力,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间都必须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在某中程度上也决定着你的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它与职业资质互为补充形成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这么说,一个职业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都比较高的员工,他的整体工作能力一定是良好的。
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他必将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一个团体职业化程度高的企业,它必将会成为一个社会尊敬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