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夯实基础管理,做好起飞准备
珍惜无形贡献,人人献策献言
书接上文。
上回我们说到,我们要把那些经常重复出现的日常工作或者业务,比如签订购销合同、编制各种计划(如销售计划、生产计划、材料计划、劳资计划以及资金计划等)、进行生产派工、检查产品质量、货物结算、出门管理以及处理违章违纪等事项,在学习外部先进经验和总结本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规定出标准的、规范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要求;用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贯彻执行这么一个途径,解决“谁来干、怎么干、啥时间干、干到什么程度、啥时间完成”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基础管理!
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有希望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
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工作按科学的程序办事;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那种杂乱无章、凭经验办事、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情况发(即使出现问题也容易及时查出、及时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让有关责任人比较快捷、比较准确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明白自己的岗位在整个管理工作流程中所占据的位置,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负责地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你放心地把那些烦琐的、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办,以便你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企业的重大的决策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也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好和坏、优和劣,从而为业绩考评以及将来的工资制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腾飞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在,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都已经做好,只是还没有挂起来。我们现在有“六部两室两分厂”,大大小小也算十个部门,可以说是家大业大;试想:假如现在我们的管理不能及时跟上,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我不敢往下想;我们只知道搞好管理的重要性,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地去加强和完善基础管理,反而认为“这种简单的事根本没必要”、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总是好高务远、幻想有一天能找到一剂灵丹妙药就会获得戏剧性的改善……
所以,我一说写程序,便引来一片唏嘘声:这个说,“牌子不是做好了,你还要他们怎么着?”那个讲,“这不是都按程序走着吗,怎么着,还非要写出来不行?”有的不理解,“怎么啥事一到老刘那儿就变得复杂了?”有的干脆反对,“我的工作那么多,又复杂,你让我怎么写?”……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的认识还不统一!所以,本来这第四回是准备写写“怎样利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加强执行力”这个问题的,现在看来,只好调过头来,先谈谈“有形和无形”这个话题来统一一下认识了!
有形和无形是一对相对的、意义却恰恰相反的反义词,没有褒贬之分;所谓有形就是能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所谓无形则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能体会到的一种感觉!一般来讲,有形的东西比较容易得到,也比较容易消失;无形的则恰恰相反,它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所以许多有识之士相当注重培育无形资产,更注重收集员工的无形奉献;
比如,企业的资产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有形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库存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原料燃料以及厂房设备等等;而无形资产就不同了,像什么知名度、信誉度、品牌效应、企业文化等等;这些你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始终在起着巨大上的作用!
那么同样,一个员工的贡献也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比如,每天按规定的时间上下班,班中按要求完成份内的工作,这些都是有形的;反过来讲,这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技术、方法、思维方式以及所有能被公司或公司员工借鉴的东西则属于无形的;
比如说我刘俊衡,今天我来上班了,我就要做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这种贡献就是“有形贡献”;
那么,哪些是“无形贡献”呢?
比如,现在调度室所用的《成本管理方案》恐怕仍然是沿用我起草的《2003年度成本管理方案》版本,除了数字有所变动外,几乎是全盘照搬,并无任何改进!那么,这个“版本”就是我对公司的一种无形贡献!
再比如,后勤部现在所用的《员工进厂管理办法》、《员工离岗交接程序》和《设备管理目视卡》等程序,虽然在沿用中有点变形,它也仍然是我的一种无形贡献!
《拖拉机上下站计量办法》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无形中发挥着调控作用,使得这些拖拉机司机在装货时不得不考虑“不能太多”这个问题,从而避免了抛洒货物的失控;《成品入库管理办法》自实行以来,不仅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现在继续发挥着作用;《门岗工作规范》、《货物进厂登记制度》、《备品备件计划申报程序》、《部门岗位职责》等等,它们不但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仍然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个人说带走就能带走的!说句不中听的话,假如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些东西却仍然能为公司所用,这不是无形贡献又是什么?
其实,我不想举这种例子,但又确实没有合适的,所以也只好自吹自擂了;我想说的是:我们公司的管理在许多方面仍然是空白,无据可依;(指没有上升成为理论;)能填补上空白当然是一种贡献,但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创新也是一种贡献!同样道理,没人填补空白是一种悲哀,始终是老路一条没有改进也是一种悲哀!
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和老板一心,不仅仅要看他的有形贡献,更要看他的无形贡献!如果高薪聘了一个师傅,这么多年了,楞是没有一个能出师的徒弟,你能说他尽心尽职了?如果搞了那么多年的管理,楞是没有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套路,仍然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随心所欲,难道你觉得他够格?……
工作是实践,程序是理论;能把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才算是一种进步!反过来,如果能再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这更是一个进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长,就必须搞好基础管理,而基础管理却恰恰是在这种很平凡的循环中锤炼出来的!
假如我们有一整套炼铁管理制度和程序,同时又有一批按照制度和程序去运作的员工,我们就是马上兼并10个这样的炼铁企业也不愁玩不转!这就是复制,这就是克隆!连锁店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吗?
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抓紧这项工作!我们只有一项一项地写出来,一项一项地予以审核、定稿,一项一项地落实,一项一项地检查,再一项一项地修改、定稿,一项一项地落实……只有这样经过周而复始,千锤百炼,才能把我们的基础管理夯实,从而为我们公司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铺平道路!
你说,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