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一些企业策划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问道:“请问贵公司有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有没有15年、20年、30年的发展战略设想?”老总们有的面露诧异之色,有的回答3~5年的粗略想法还是有的,有的却说:“竞争那么激烈,市场变化那么快,怎么可能去制定一项长期战略规划呢?20年、30年的战略,开什么国际玩笑?”
一个拥有几百万、几千万及几个亿资产的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今天首先需要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一边进行着实践的探索,一边进行了理论的深究,得出了本文的结论。
假若没有好战略,企业是容易迷路的
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发财机会的诱惑越来越多,但其中的假象、幻象也越来越多,由于某些假象、幻象过于的逼真,不少老总忍不住就凭着过去成功的感觉猛扑了过去,结果在虚幻的信息云雾中迷路了,老总的脚步有点发虚了。
有的走上了一条岐途,一个劲的生产着市场不欢迎的产品;有的走上了几条岐途,即过早实行了多元化,公司业务在几个各不相同的领域同时展开。
迷路后走入岐途的企业,失足是必然的──
有的失足于资金,战线太长,战区太多,处处需要资金注入,有的急需资金去解围,老总整日围绕着资金急得团团乱转;有的失足于商品开发,已经没钱或只有少得可怜的钱去进行新商品开发了,他人的新品一展,戏就唱完了;有的失足于营销,已没法停下来专心搞好营销了;有的失足于结构,为了节约点广告费自己搞个广告公司,结果结构失衡,成了“企业的巨人、广告的侏儒”,导致功亏一篑。由于平均使用或救急式地使用力量,公司始终未能形成强大的核心能力,在竞争中老是雄不起来;更多的则是失足于管理,由于没有成熟的管理机制──特别是雄厚的人才储备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所有兼并、收购、扩张的计划终不过是些无根的飘萍而已。
好战略问世,从市场预测开始
市场预测源于市场调查(重点是市场发展趋势的调查),不但要作本地、本国,还要尽可能作全球市场的调查。委托调查要和自己的调查相结合,这方面投一点资是值得的,因为决策不失误才是最大的节约。值得指出的是,自己作市场预测的时候,要相信但又不要迷信调查报告,实践证明,任何市场调查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里面往往存在一些美丽的陷阱。
然后进行企业定位──现代企业定位有几个着眼点必须注意:
着眼全球市场,这是中国企业忽视得最厉害的,总觉得全球市场是外国企业的事,是大企业的事,这完全错了,历史不长的微软,比中关村的许多电脑公司先行不过数年,最先规模也不大,但人家注目于全球市场,现在发展得多么惊人;
着眼产业发展趋势,不要只盯住传统产业,更要盯住新兴产业,如文化产业、艺术产业、教育产业等,不要只盯住有形产业,更要盯住无形产业,如咨询产业、顾问产业、策划产业等;着眼品牌战略,所有的企业都生产产品,但时至今日,产品如果还不是品牌羽翼下的产品的话,前景注定是可悲的;着眼创意思维,不要局限于现有的行业、领域分类。
定位时还要考虑竞争因素
企业定位是竞争中的定位,定位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竞争对手的状况,否则会事倍功半,如菲利浦上大家电、东芝上台式电脑、IBM上复印机的失败,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对手过于强大):
能独闯一条路出来,是最好的,如海尔的小小神童,如劳斯莱斯手工精制豪华轿车,自己另造一块蛋糕来享用,吃得多么痛快;若走不了独创之路,那就去争第一,争某一行业、领域的第一,成为单项最强者,或形成最强大的局部优势,即使这行业、领域很窄,表面上不那么风光,也够意思的了,如日本的YKK拉丝、尿布大王;第一争不了就当第二,作第一的长期挑战者,也是了不起的,如百事饮料、富士胶卷,虽为第二,谁敢小瞧;一时争不了第一第二,就先成为一个小巨人再说,大集团大公司不可能吃光世界市场的,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中小企业在运用最新技术、创意上比大企业更加灵活,经济大冷门经常是由它们爆出来的。
发展核心能力是重中之重
无论企业怎样定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核心能力:
首先可以在企业内部寻找到这种核心能力的主体,然后重点培育发展它──慢慢舍弃一些其他能力来培育发展它;也可以将分散的力量朝某一个方向迅速集结成一种新的核心能力,其他的则完全让路,如诺基亚,为了手机它连一家年利润800万美元的药厂都卖掉了;还可以利用新获得的资金,直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核心能力,再围绕着这种能力来逐渐重组企业的其他资源。
企业的好战略到这儿就问世了,如美国一位总裁所说:“每天我都要花部分时间来思考的事情,是企业未来10年的事情”;如日本一次调查中,90%以上的企业家认为:“最占时间、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的事就是制定战略规划。”
抓住实施关键
实施企业战略的形式千变万化,其关键却不外乎以下几点:
服务至上,如微软,它那天文数字般的利润有80%来自于售后服务;创新至上,如3M,企业内部已达到了扼杀一个新创意很困难的境界了;人才至上,如日本某公司总裁竟然认为:总经理的工作就是招聘人才,他更坚定地认为,没有招聘到一流人才不是人事部门的责任。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这三点归结到一点,却是企业文化至上,因为这三点的实现,全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像当年的美国败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之下一样,现在的日本再次败在美国企业文化之下(充满创新活力的惠普、微软、英特尔、3M公司是其代表)。 可以预期,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的战略性崛起,首先也将是中国企业文化的崛起,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一位急先锋,松下的企业文化专家已在它面前头晕目眩了。
最后是不动摇──
5年不动摇,10年20年不动摇,终生不动摇。
企业好战略实施成功的那些未来岁月里,中国职业企业家阶层将成熟起来,在世界著名企业家的任何一次聚会上,人们都会洗耳恭听他们神采飞扬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