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在轰轰烈烈的裁员中,被关注战略调整,而TCL的“龙虎计划”相对就显得踏实而平淡。中国的企业都在面临着国际化的压力和挑战,有趣的是前者较早提出,如今却并不热心,而后者却似乎走得更为坚定。
“现在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企业都在谈“走出去”战略,TCL也不例外。只有建立一个国际化的业务结构、建立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因此,他预测,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十年。”——TCL李东生
新闻:TCL:大的兼并重组正在策划中
联想的调整从裁员的角度在网络传得纷纷扰扰,事实上这一次的调整早在一个月前早已形成定论,如果从企业决策的角度看,这只能是战略调整中另一次尝试。联想内部架构重整方案已敲定 打破6大群组模式
国家的强大在于经济的强大,经济的强大在于拥有一批强大的企业。“走出去”发展成为跨国公司,是无数中国企业的梦想。早在2000年,联想就提出了“服务的联想、高科技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战略目标;无独有偶,TCL在今年2月份也公布了集团国际化的战略计划:“龙虎计划”。这两家国内最大的IT企业已经先后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从产品战略来看,两者都选择了依托国内,集中一点的国际化道路。TCL依托中国大市场,将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彩电和手机项目,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突破口;联想则是选择了整机生产产业链中的最重要一环——主机板——作为自己国际化的先锋。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后发企业,TCL和联想均避开了自己缺乏国际市场竞争经验的劣势,集中优势攻击一点。这样就可以取到“一手托两头”的作用:一是进人国际市场,扩大品牌和名度,并逐步建立国际销售;二是掌握大批量生产制造技术和最新技术动态,巩固了自己在国内相关产业的领先地位。
从国际市场切入点来看,两者均选择了先易后难的渠道。TCL从99年开始以越南市场为起点,在东南亚国家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又接着将眼光投向了欧洲。在发展中国家,TCL推广自有品牌产品,而在发达国家则是开展OEM、ODM业务或兼并重组当地知名品牌,以拓展国际市场;联想则是选择了更为熟悉的香港市场作为集团国际化的桥头堡。选择熟悉的国际市场作为切入点,使得前期的开发相对容易,也便于企业规避风险,在初期的相对“宽松的”的环境中积累国际化竞争的经验,待到具备一定实力后再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这种先易后难、一步一个脚印的国际化道路才会走的稳当。
在品牌战略上,两者都认识到走国际化道路,不但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而在国际市场上自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是一个企业“质量”的具体体现。联想将集团原先的标识“Legend”换为“Lenovo”,其目的就是要在全世界塑造一个统一的、醒目的单一产品标识;而TCL在国际化过程当中,实行的则是多品牌战略,但其总裁李东生要求:“公司自有品牌不能低于50%”,足见其对于自由品牌建设的重视。
最后,换个角度考虑,我们应该认识到TCL和联想的企业改制也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可以把改制看作公司为国际化做的组织上的准备。2002年,TCL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与别的企业改制不同,东芝、住友、南太、金山等国际大公司成为其股东。虽然外资占总股份的比例只有18%强,其战略意义不容等闲视之,它为TCL的战略决策提供了组织上的帮助,同时也为TCL未来的国际化进行了的观念乃至操作规范上的准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TCL将这些外资股份称为“战略股”。同样,联想也在几年以前完成了集团的改制工作,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当然,要成为一个真正世界性的跨国公司,国内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先易后难、步步为营的策略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确实是个上乘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