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一片陈旧而低矮的楼房中,没有喧嚣的机器轰鸣声,没有车辆来往运送货物的繁忙,一切安静地让人感到压抑。这就是现在的活力28集团。
在厂区的墙壁上,记者看到了一份公告,上面写着:根据与市政府对话的结果,厂里进行了全厂职工参加的民主选举,将产生新的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内的领导集体。
由职工选董事长,这在最近这些年的任何性质的企业中,都是个新闻。听说北京来记者了,职工们纷纷来介绍情况。通过座谈和采访,记者大致弄清了活力28当前冷落现状的原因。据职工反映,活力28集团创建于1950年,1992年成立了集团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这个企业的黄金时期,1995年全年销售洗衣粉近10万吨,浓缩洗衣粉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80%,“活力28,沙市日化”作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也使该企业成了沙市的代名词。此后,企业进行了三次“改制”。
第一次改制,是1996年5月,活力2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两亿多元。这次改制虽然名义上建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的体制,可实际上由于国家仍然是企业的控股股东,公司并没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一切运转“照旧”。
第二次改制,是2000年,湖北天发集团收购活力28上市公司的全部国有股股份,且将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置换,变成了“天颐科技”,不再生产经营洗涤品,而是经营食用油。同时,荆州市政府将活力28集团公司“划转”给天发集团管理。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这桩“婚姻”却是双方都不情愿的。据天发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改制办主任吴俭介绍,由于当时活力28已经经营困难,天发本来就不想要活力28,是市里让天发收购的。而据活力28集团的职工介绍,1999年以来,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困难,企业确实在寻找合作伙伴准备出售股权,已经谈了几家,每家的条件都比天发的优惠,而且是专门做洗化行业的。天发收购活力28,职工事先根本就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也坚决不会答应。
由于这场婚姻是明显的“拉郎配”,所以双方此后的合作一直十分尴尬。据职工反映,这几年活力28的经营每况愈下,去年全年产销洗衣粉量已经不足1万吨,今年将仅能达到5000吨,还不到企业鼎盛时期一个月的销量。他们认为,是天发不懂活力28的经营,乱管理,频繁更换企业领导(五年换了三个董事长,六个总经理),才导致了企业如此窘境。记者采访了企业财务人员,他们反映虽然目前账面上活力28仍然有大量净资产,但是如果扣除债务、积压的产品、拖欠职工的工资和社保资金,并按实际价值估算现有的固定资产,这个企业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
由于活力28对被天发集团并购重组“口服心不服”,所以自天发集团入主活力28以后,职工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不断。可以说,在最近几年天发对活力28集团的接管中,始终面临着职工的信任危机,面临着“独立运动”的压力。这就为此次第三次改制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改制,是从今年初开始的,到现在整个改制处于僵持状态,企业前途如何谁也不得而知。5月,活力28集团公司向1000多名职工公布了企业改制方案,这个方案不涉及产权变更,只是转换国企职工身份,“建立新劳动关系”,这个方案当时就被职工否决。职工提出:应该为职工补交这几年应该交的社会保障“三金”,应该按照改制上一年即2003年的工资标准给职工买断工龄,应该召开职代会,向职工说明企业的资产到底那里去了。此后,荆州市政府在7月底派督导组专门进驻该企业指导改制事宜。
今年10月,荆州市政府一副市长主持召开了由政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天发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和活力28集团职工参加的座谈会,这是当事三方首次一起探讨企业前途问题。根据座谈会达成的协议,市政府考虑让活力28集团脱离天发集团,天发集团限期为企业职工交纳拖欠的“三金”。此后,就发生了企业职工“选举董事长”的事。耐人寻味的是,无论是市政府还是天发集团的领导,都对职工“民主选董事长”之事表示并不知情。而职工们却反复向记者强调,这是根据市政府的要求选出的。
就活力28改制中有关情况,记者采访了荆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张卫平,并采访了市政府改制办,以及国资委主要领导。他们认为,活力28当前的经营困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2000年重组时改制不彻底,只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职工要求脱离天发集团,政府正在慎重研究。至于脱离天发以后企业如何经营管理,当前还没有考虑到。
而天发集团改制办主任吴俭则明确告诉记者,天发对与活力28之间的“爱恨纠缠”已经感到疲惫不堪,希望活力28早日离开天发集团。
就活力28集团的现状,记者采访了原活力28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唐文利,他表示在现有的情况下,无论自治与否,要将企业完全救活都很困难,看来还是要走与外部联姻的路子,同时需要政府给企业特定的政策解决职工安置和改制问题。他向记者表示了这样的忧虑:在与天发“离婚”以后,如果活力28不进行彻底改制,不引进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启动资金,那么“活力28”这个湖北知名品牌,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