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这个词对每一个人来讲具有不同的定义,它涵盖的意思不一样,有些人说卓越是完美,对于我们来讲,卓越的意义有点像路上的感觉,永远追求不到,但还是在追求中。我们过去没提出这个观念有可能大家认为中国的企业只是一个开始,还不需要想某些事情。当全球的企业,全球的目光都看着中国,当中国取得很好成就的今天,也许我们可以抛砖引玉提一下这个概念。
实际上卓越包含是很广的,没有一本书写过究竟什么是卓越,也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评选出过真正卓越的企业。
IBM的卓越观始自1914年,当时创始人沃森先生所制定的诸多IBM企业理念中,其中一个就是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几乎凝聚了我们过去近100年中,每一个员工做事的基本态度。如果能够保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得都很完美,那么,这个企业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
当然,有很多人说,一个卓越的企业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衡量:第一、能否跟客户建立一个很强的业务关系;第二、财务是否健全;第三、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员工把公司看待成一个工作的地方,还是发展职业生涯的地方;第四、它与供应商及政府的关系如何;第五、业外人士的评价,这是一个完全商业的机构,还是一个充满了温情的企业家庭。
20世纪70年代有一本很出名的书是《追求卓越》,里面举列了一些被评以卓越的公司,IBM是其中一家。但有趣的是,你这本书中写的公司现在有很多都不在了。所以,正如我在开篇提到的,卓越是一条路,你要永远在路上走,永远不能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就开始变平淡了。
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但是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没办法给他们尽量发挥。我认为,真正有机会给中国企业家全面发挥的时间是在过去10年。但我相信,在未来的10年里,全球卓越企业的名单中,一定会有一些中国企业的名字。
柳传志和杨元庆领导的联想,是中国企业中颇具典型的例子。我认为他们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早期到1997年属于创业阶段,从最初的20万发展到一个中国领先的公司,这是个很成功的阶段。当然在过去几年中,他们也做了很多尝试和调整。我很清楚,经过过去几年经验,他们现在已经把事情想得很清楚了。能够把事情想清楚是找到下一个机遇和伙伴的前提,比如现在与IBM合作,这就是很好的机遇。
我们处在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路可走。大家都希望追求卓越,可以走的路互不一样,但是每条路都是朝着成功的方向走。所以卓越没有一个共同的定义,因为无法量化。
比如国际化。联想走的是与IBM合作的方式;华为是自己单闯出去;还有一种是在当地合资合作。我认为此三条路都可行,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想清楚了如何走。“想清楚了如何走”的战略是跟你企业的执行能力密切相关。比如,你想明年开始国际化,用明年一年时间在30个国家设立分公司,那么你就要很清楚你要做什么准备,有没有人才,如何设置一个管理体制容纳这30个完全不同的国家文化。这些思考清晰之后,就要设定一个合理的进展指标。
而关键要得到董事会和股东对此进展指标的认同。一旦你所抵达的结果与股东期望值之间产生了差距,你在实施期间将会遇到很大压力。
很多人认为,国际化应该按部就班,首先到一个不是很大的市场里面去攻。但我的观点是,企业攻占什么国家什么市场他们有自己的考虑。
联想觉得国际化的道路要开始了,他开始找战略合作伙伴,我们IBM也希望做点事情,因此双方合作。
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找到像IBM这样的合作伙伴的机遇。所以这也是联想在卓越之路上行走的独特性。
当然最初道路会很不平坦,比如IBM当初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与许多跨国企业一样,我们对中国市场也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段时期,全球的经济普遍不理想,而我们却要不断在看似毫无回报的中国市场投放如此之多的经营开支,所以大家开始坐到一起,讨论要不要继续留在中国。最终我们选择了留下。
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我们很幸运。1993年,郭士纳第一次访华,听取了IBM制定的中国战略之后,说:“你们不够进取,在这个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市场里做事,应该更加进取。”所以他拟定了IBM全球进军中国计划。所有部门、所有主管都一定要制定一个中国计划。因为有了IBM总部对中国的热爱和支持,有了坚定的投资力度,我们才有了过去10年在中国不俗的成就。
抱歉,讲到最后对于“什么是卓越”,仍然不能给大家一个绝对的答案。我能够说的, “卓越”就是先把事情想清楚,从你的能力考虑出发,同时务必把董事会对你的期望权衡清楚,这个不清楚将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