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私立中学从收到学生的材料到做出录取决定,中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招生办的结构是怎样的?录取委员会跟招生办又有什么区别?竞争程度一般的学校和竞争激烈的学校在录取上有何共性和不同?
一所学校的招生办公室通常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学校的大门守护者和学校的外派使者。大门的守护者有“一夫当关”的意思,严守学校关卡,筛选新加入的成员;学校的外派使者意在作为学校的代表,主动向社会展示学校服务并推广学校的品牌。这两种角色相辅相成,使这所学校的生命力得以延续。至于学生和家长,更关心的自然是前者,比如学校从收到学生的材料到做出录取决定,中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招生办的结构是怎样的?录取委员会跟招生办又有什么区别?竞争程度一般的学校和竞争激烈的学校在录取上有何共性和不同?1.招生办公室和录取委员会的区别在美国的私立中学里,招生办公室和录取委员会并非同一个概念。招生办公室一般由5~10位全职的工作人员组成,职责分为两类:一部分人属于行政支持,比如前台招待、学生材料的收集、面试时间的安排等等;另外一部分人是招生官,由招生办主任带领3~5位副主任,进行面试、审阅学生材料等工作。一年中,招生官花在审阅学生材料上的时间只有3个月,大部分时间是在做学校推广,参加全国的各类招生会以及拜访国内外的各种学校。为什么推广如此重要?因为不管一所学校名气有多大,都会存在竞争对手。一旦学校放慢或者停止品牌的推广,很快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占了优秀的学生。这个道理在高校的圈子里也是如此。所以当你收到一些名牌大学招生办的电子邮件时,请不要紧张,也不要太把它当回事,这不过是他们的一种推广方式而已。私立高中的招生官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优秀的初中。新英格兰地区(美国东北部的几个州)的寄宿高中,就非常重视纽约、波士顿地区的私立走读初中生源和同地区的寄宿式初中,如The Fessenden School或者The Bement School。这些学生既有经济能力,又受到过良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总体素质较高。用招生官的专业术语来讲,这些学校就是feeder school(即源头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好生源。因此不少美国家长在为孩子择校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初中跟高中、高中跟大学之间这种长久以来的默契。包括美国顶尖的大学在内,虽然高校不会公开承认,但是私下都有一些默认的、历史性的feeder schools。出于这个原因,现在有不少中国和韩国家庭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进入顶尖的寄宿高中,早在初中的时候就安排孩子进入源头学校,比如说The Bement School和Deerfield Academy相互之间就有很高的认可度。美国还有一些座落于南部的、非常优秀的寄宿高中,如弗吉尼亚州的Woodberry Forest School,他们为了能从新英格兰地区吸引到学生,打开新市场,往往会在录取政策上稍微放宽要求。中国家长如果愿意走出新英格兰,放眼全美的话,入读一所顶尖的南部寄宿高中也是好事。录取委员会跟招生办的不同在于:前者不用参与推广,只专注录取工作,因此工作也是季节性的,集中在1月到4月之间,也就是学生提交材料到收到录取通知书之间的时间段。录取委员会的组合,除了几位全职的招生办招生官之外,还有来自教学、教导处、体育部门的代表。因为我当时既负责国际学生的英文课程,也负责国际学生事务,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委员会一员。同时我和其他两位老师在录取委员会之下又成立了国际学生录取委员会。2.录取的过程不管是美国的高中还是大学,做过录取工作的人都知道,录取学生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学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录取的决定没有一个公式可以套用,也不像中国的中考或者高考那样,有个具体的数字可以依赖,极其简单。对一个学生的评判,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为,严重依赖于招生官的个人背景、生活经历、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经常会说录取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国际学生申请美国学校,自然会有天生的优势和劣势。劣势在于,因为录取是个主观的决定,而且审阅学生申请资料的老师绝大部分是美国人,所以国际学生的母文化的独到和微妙之处难免不能完全被理解或欣赏,这是一种文化限制。比如说一个中国学生有多年的集邮爱好,并对邮票小有研究,但不管是从个人经历还是从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取向来讲,招生官都不会跟这位学生产生共鸣。不管是哪所私立学校——初中或高中,寄宿或走读,录取率高或录取率低,录取的工作程序和决策原理都大同小异。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做招生工作的老师每几年都会在圈子里的不同学校之间流动。比如我的一位同事,原来在我们学校招生办当副主任,今年就受聘于另外一所私立学校担任招生办主任的职务,人往高处走嘛!同样的道理,其他学校的人才也会流到我们学校来。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在申请学校的整个过程中,最焦虑的时间段无非是在提交材料之后到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每天是如坐针毡,在发布录取通知书那天,甚至会有家长整夜不休地等在电脑前。那么,当学校收到学生提交的材料之后,又是怎么一个程序呢?录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学生材料,由招生办的行政人员确定完成。如果材料齐了,那么就会放入“等待阅读”的柜子里;如果有材料缺失的,会被放入“材料不齐”的柜子里。每一位学生的材料一般会由三位不同的老师来审阅,而且三位老师独立完成审阅并做出评估,为的是保持客观性。老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审阅学生材料,一般就在招生办公室。没有招生办主任允许,任何人都不可以从这里带离学生材料。当一位学生的材料经过三位老师的审阅之后,就会被转移到招生办主任处,等待最后的评估结果。评估结果会分为ABCDE五个级别,如果是被评为最后两个级别,那么这位学生就出局了,不会到下一轮。有些学校用的是不同的等级标签,如著名的Philips Exeter Academy,他们将所有的申请者分为四个等级:A1,A2,A3和R,R是Reject的缩写,表示拒绝,A1是得分最高的一类学生,意味着立刻录取。R和A1这两者都没有什么悬念,录取决定很轻松,不存在争议,录取委员会花更多的时间在A2和A3两个人群。从收到材料到出评估结果,这其中的步骤,无论在顶尖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是类似的,两种学校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评分之后所发生的事情。顶尖学校的门槛会很高,申请的人也多,所以他们是从上往下取,也就是说从A等级的学生中开始选人,如果录取满了,那就不再考虑B或者C,而普通的学校会从下往上走,从C开始往上都会被录取。简单来讲,顶尖学校的录取是选拔,不管成绩有多高,只有比别人更高、更出众、技压群雄,你才能获得录取,但是对于普通学校来讲,只要你达到了他们的标准,就会被录取,至于你超出标准多少,并不是很重要。如果你比该校的平均水平高出很多,那么可以考虑去申请奖学金。由于现在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如同滚雪球般增长,“一般的学校”每年都在变化,很快就变成“非一般”了,因此仅仅从排名来判断一所学校的录取政策,是不可靠、也不科学的。3.录取的几大标准和因素录取的因素分硬性和软性两大类。硬性的如标准化考试和学校成绩单,软性的包括老师推荐信、面试、文书等等。(1)学校成绩单不管申请美国高中还是大学,成绩单是最重要的。招生官看成绩单不仅仅是看各科分数,还会细看学生选课的难易程度,以此来判断学生学业的准备程度。但是美国学校在对待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时,其实并不能在成绩单里获得多少信息,最大的原因是中国的成绩单过于简单。首先,中国的成绩单没有课程细分类。比如数学课,成绩单上并不会分代数和几何,就是笼统的数学,因此招生官从成绩单上无法了解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数学;第二,中国的课程都是统一的。学生在同一个市或省都上一样的课,除了某些重点高中开办竞赛班之外,绝大多数人的课程是一样的,因此也不存在难易程度之分;第三,学生提交的成绩单普遍都是90分以上,招生官分辨不出分数的质量。因此美国寄宿学校会淡化来自中国大陆的成绩单的份量,更加重视其他因素。如果学生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有过短期或长期的学习经历,那么海外的成绩单往往因为可靠性更高,更被招生官认可。(2)SSAT/TOEFL因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校和课程的安排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很难具有客观的可比性,所以标准化考试的作用就是能够让招生官有个基本的对比。招生官看待SSAT,重点是分析各部分的百分比,而不是具体分数。对于顶尖的寄宿高中,如Philips Exeter Academy来讲,学校的平均分为90%。SSAT的写作部分并没有分数,但是招生官特别喜欢阅读学生的写作,一篇几百字的作文要比一堆数字来得更具体、形象,能够更直观地判断孩子的语言能力、性格、思想成熟度等。对于TOEFL分数,多年前并没具体要求,不少学校现已经明文提出100分为基本条件。有读者肯定会问,申请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也不过是要求100分,申请高中怎么也如此之高?其实这种高要求是针对韩国学生和中国学生而言的,就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申请的人数很多,而且又能考试。同时要注意,两个同样是TOEFL 100分的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必须平衡。招生官更倾向平衡的学生,而不是两项满分、另外两项20分的学生。(3)录取面试面试分两种:校园面试和视频面试,前者更具有录取优势。面试在录取决定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特别是美国学校面对中国学生的时候,面试的重要性会超过成绩单甚至是标准化考试。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成绩单本身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比如课程安排;还有后天的人为问题,比如可信度。其次,美国人认为中国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都是高强度培训出来的结果。招生官已经了解到:有中国学生停学半年到一年,接受考试培训,因此仅仅看分数不能判断中国学生的真实能力。第三,面试是直接的、随机的,学生不管如何去准备,只要和招生官交谈30分钟之后,“真假李逵”就能够很容易看得出来。面试的时候,招生官会从三个方面来观察学生:语言能力、性格特征和对学校的兴趣。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语言能力,国际学生的第一关卡就是英语。通过培训,学生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考试高分,但若是无法进行顺畅的面对面交流,那么考试成绩的说服力就会打折扣。性格特征和对学校的兴趣的背后是跟学校的匹配度的问题。学生是否合适群居,是否对新鲜事物存在好奇心,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等等,这些问题要通过面试才能找到答案。有一个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环节是家长的面试环节。家长还要面试?是的,如果是校园面试,那么除了面试学生,招生官也会安排跟家长单独见面,目的有几个方面:首先,学校从家长那里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比如孩子如何处理同成人的关系,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有哪些特征,将来需不需要一些特殊的帮助等。其次,学校希望了解一下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判断是否适合学校的教学理念。因为寄宿高中是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所以学校希望每个家庭都是健康的、向上的。寄宿高中的录取实质上是录取整个家庭,而不只是学生本人,因此不仅家长要面试,在申请材料中还有一项是“parent statement”(父母陈述),也有此目的,父母应该给予重视。学校要远离的是“麻烦”或者是“不匹配”的家庭。读到这里,不少中国家长可能会问:“我们都没有去美国,也不懂英文,也就无法进行家长面谈了,怎么办?”如果不能去学校面试,那就让孩子做好自己的准备并认真完成父母的书面陈述吧。(4)推荐信推荐信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是最大的挑战。中国的老师不习惯写申请美国中学或者大学的推荐信,主要问题是中美之间的写作特点不同。对于美国招生办来讲,中国老师写出来的都是泛泛而谈,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化,缺乏具体内容。这种情况美国学校是知道的,因此招生官也就不太重视来自中国的推荐信,而更看重其他资料了。(5)文书学生和父母的文书要认真对待。招生官阅读国际学生的文书时,会考虑两个方面:英语能力和个人特征。英语能力表现得太好或者太差都会是个问题:太好了,跟学生的考试成绩和面试时候的表现若有明显出入,那么文书的可信度会受质疑;太差了,学校就有足够的理由拒绝你。至于个人特征,学校想从你的文书中了解你在课内和课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从而判断你是否能够融入学校社区,并为这个大家庭增添活力和生气。除了以上五项标准之外,还有一些考虑因素是微妙的。用好了,就如同润滑剂,能促进各大零件的运作;用差了,就如同铁锈,阻碍其他零件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些微妙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减)材料中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减)材料中暗示学生在学业上有困难,不管是能力方面的还是知识性方面的;(减)任何蛛丝马迹暗示或者明示学生在社交能力上的缺乏;(减)SSAT的英文和数学极度不平衡,两者相差30%或更多;(减)SSAT的作文和阅读分数,跟平时的英文成绩有出入;(加)家人是该学校的校友;(加)少数族裔和国籍,可以增加学校的多元化;(加)来自源头学校;(加)有体育或者艺术特长(乒乓球、羽毛球、钢琴一般不会考虑)。4.招生官如何辨别作假招生官辨别真假完全是靠经验。就如同去美国领事馆签证面试一样,有些时候申请书作假真的是太明显了。2009年10月份,我们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南方某个城市的申请书。该学生准备2010年春季入学,他没时间考TOEFL,只能上交SLEP成绩。不管如何,面试还是必须的。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位学生的英文能力实在很薄弱,并不符合SLEP成绩。为了避免过早下结论,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再次询问了该学生的SLEP成绩。孩子实话实说,证明了我们的判断是对的——他自己考的成绩跟寄到美国学校的成绩出入很大。但我们还是做了进一步调查:我们不仅确定他只考过一次SLEP,而且发现这个孩子的学校同第三方机构有合作办理留学业务的关系。联系过学校之后,对方也没能够讲出个可信的理由,因此该学生也就被拒了。虽然这个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是机构作假,甚至在学生本人也不知道的情况之下代替他做决定,造成的影响非常之大。在那个案子结束之后的一年时间,每次看到来自同一个学校的申请学生,我和同事难免就会有顾虑。虽然我们不会一杆子打死所有人,但怀疑是肯定有的。申请竞争激烈的学校,综合硬性和软性两方面的考虑,学生应该要具备以下素质:硬性★SSAT:80%;★TOEFL:90+;★学校成绩:As和Bs,As要多于Bs。软性①(学生要具备的能力和特质) ★强烈的求知欲;★热爱阅读和写作;★优秀的数学能力;★学习古典或者现代语言的能力;★有团队概念和合作精神;★较强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憧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区;★乐于参加学校或者社区里的课外活动。比较我工作过的两所学校,录取委员会的考虑都是类似的,都是从上所述的几个方面来判断每一位学生的申请,区别就在于不同学校对每一项要求的苛刻程度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