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晓,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本轮宏观调控开始后,经常听到一些海外经济学家高调主张人民币利率调升,还有一些国内经济学家断定人民币进入了升息的通道。有一次,在下忍不住问一位主张升息的朋友:“升息的目的是什么?”答曰:“是为了打压总需求。”“那么,现在总需求已经打压下来了。政府的非价格调控手段的力量,难道不强于提升五个点的利率吗?”对方无语。
本轮宏观经济过热,实际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是一大火源。当中国的物价增长从1999年的最低水平-3.4%上升到2004年的最高水平5.3%,中间出现的是8.7个百分点的变化,而利率基本上没有变化。这意味着真实利率出现了剧烈波动,成为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其直接结果,便是人们对便宜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推动总需求急剧膨胀。
总需求的膨胀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房地产领域。有关房地产的问题其实1/3是宏观问题,1/3是金融问题,1/3才是房地产问题。基于此,我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的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支撑了总需求膨胀,而过热的总需求又集中于房地产领域,由此导致了房地产业的泡沫。表面上,房地产购销两旺,其实都仰赖低息的银行资金支持。中国目前住房的开发贷款和消费信贷加起来大约4万亿人民币的余额,利率上调一个点就是400亿元,如果上调5个点即达到美国1980~2000年平均10%的按揭水平,则繁荣的房地产行业立马将变成全行业亏损的萧条行业。由此可见利率影响之巨大。
住房的所谓“真实需求”或者说“有效需求”,其实都是货币的需求,而货币需求又是与货币价格直接相关的。当货币的价格偏低时,必然会出现旺盛的货币需求,推动房地产经济走向过热。这时候的需求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假的,因为它是由一个低估的利率水平推涨的需求。俗话说“形势比人强”,是宏观形势带来了房市的繁荣,千万不要以为是房子砌得好市场才好的。
汇率的作用与此类似。由于美元汇率一路走低导致的人民币汇率被动走向偏低水平,进而导致中国大量的出口增长以及巨额外汇流入,倒逼央行增发基础货币,直接导致了总需求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旺盛。
“软着陆”的大智慧
谈到这里,有人肯定会想到,治理经济过热只要将利率和汇率往上一调就行了!思路对头,但做起来没有这么简单。原因有二:其一,汇率不能在没有主动权的时候被动地去调。对于人民币调整,中国政府必须掌握主动权,决不能在投机性外汇流入的“手枪”威逼下被动性地去调。那样一来,中国就可能变成国际炒家们的取款机,国际炒家可用“手枪”频频逼着中国政府给钱,这是决不可以的。第二,利率轻易调不得,一调许多行业要死,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要死,可谓投鼠忌器。
国际炒家的投资策略非常高明:一边大量流入中国以投机人民币汇率升值,一边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以投机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可以说是包赚不赔的双保险策略,也是在其他地方得手的策略,只是忘了他们的对手是中国。中国政府应对的办法非同寻常,基本不使用价格型调控,而是采取非价格调控的办法来调控经济,其中的招数包括行政调控(如整顿铁本),对某些重点领域如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领域搞点刹车,通过“窗口指导”让银行减少贷款,控制土地从而控制新增项目等。房市调控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05年以来更是唱了主角。
现在看来,非价格调控包括房地产调控的这些办法已然奏效。中国的经济过热在2004年7月即告见顶,随后是一路下滑。到目前为止,投资下来了,今年一季度与去年相比增速已回落了20多个点;货币下来了,2004年新增贷款的数量为2.2万亿元人民币,大大低于2004年贷款增长2.6万亿元的计划目标;最重要的是,物价也下来了。2005年一季度除去食品价格后的物价水平的上升,仅有1.4%的微弱增长,许多产业领域事实上仍处于物价下降状态。虽然一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仍在高位,但几乎全赖外需拉动,而外需正面临国际摩擦,其持续性十分值得怀疑。
至此我们几乎可以断定: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远去,宏观调控现在真正要警惕的是通货紧缩的到来。政府应正式公布:宏观调控已经到位,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免得宏观调控过犹不及断送本轮经济增长周期。
继续紧缩政策的危险
回到宏观调控与房市调控的话题上来,有三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宏观调控?答案是因为经济过热。第二,为什么要进行房市调控?答案是因为房市热度最高,并且政府对于价格型调控手段的使用受到限制,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三,现在是否要继续调下去,是否要继续打压房地产呢?种种迹象表明:再继续铁腕调控,中国经济可能会有断裂的危险。
在房市调控的问题上,首先,利率显然动不得,也没有必要动,理由如前所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房市调控导致房价下降可能引发的负财富效应。我的朋友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算过:目前中国城镇人口是5亿,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约25平方米,总居住面积约125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0元计算,房产总价值可达37.5万亿元。如果非要把房价压下10%,资产损失可能高达3.75万亿元,几乎相当于目前上市公司的全部市值。可以想像财富损失带来的对消费的巨大负面影响,如果消费开始跛足,那问题可就大了。
房市有泡沫需要防范和消除,但中国经济好不容易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增长周期,也需要格外的保护、珍惜。这里,一个重要的思维就是,你不能把人整死了,再进行抢救,而是差不多的时候就该歇手,给被打的人一点水喝。这是烹小鲜式的治大国之道,也是宏观调控的精妙之处。
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03年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和6.9%,英美等5个国家经济起飞期间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10%~15%。很显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还要靠城市化驱动下的房地产发展来拉动。很难想像,中国经济可以撇开住房需求,靠其他产业比如靠农业,也就是靠国人从一顿吃一个馒头变为吃三个馒头来继续拉动增长。
综上所述,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紧缩政策已经到头,目前转换宏观调控办法、力度,正处于最佳时机,但价格型调控一定要与非价格型调控相结合,松紧配套。直言之,如果这边紧了那边就要松,否则中国经济也罢,房地产发展也罢,都将不堪承受。
[编辑 周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