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当头棒喝的古井,如何不断修正自己以迎合市场经济和政策格局的新要求,包括调整“乱中求胜”时的种种策略,以及创建更为开放、更为包容、更出人才的企业环境,以真正的开放心态打造多元文化,从“本土传奇”迈向“企业常识”,古井的下一步,我们在2005年仲夏之际,看出了端倪。
2005年入夏,大企古井首次以一种极端被动的姿势进入公众视线。媒体上刊登了古井从未有过的负面消息。
2005年3月16日财政部专员进驻古井集团调查之后,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又正式立案调查古井贡。《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等强势媒体报道古井贡违规纳税过亿,濒临退市边缘。
消息一出,王效金是否将告别古井,成为人们心头之问?坊间传出“大胆”猜测,有人甚至做出王效金“进去了”的臆断。与此相关联的背景是,去年安徽另一大型白酒企业董事长“落马”,人们更多的联想,还源于“阜阳系官员”的濒濒事端。
6月上旬,记者联系王效金。王接话时正在开会,语调平静,言语简捷,听不出丝毫燥怒,也未多出一点热情。
见到王效金比以前难了一点。王这些日子忙得多。当外界认为王陷于古井丑闻之中不能自拔时,他在北京开始了事关企业重大变化的另一桩接洽。据说,此举密关古井久而未决的改制。由于此前与万基合作中断,古井改制的最新动作、合作伙伴都显得极为低调,甚至密不外传。
王效金在集团的工作也一如日常。一边接受和配合相关的调查,一边履行一个董事长的常规职责。记者从王效金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王效金这些天参加了集团内部的几个工作会议,还参加了5月8日古井贡股份公司举行的全国经销商大会。
王效金所在的古井集团坐落于皖西北亳州市30公里以外一个小镇上,王所有的喜悦、成就、困惑、痛苦都起止于此。没有到过这个偏远之地的人,难以想象王效金和古井的环境状况。
6月中旬,王效金在古井集团本部接受了国内一些媒体的联合采访。许多记者第一次到古井,他们惊诧于古井的地处偏远,以及当地人创富资源的匮乏。6月16日,在众多媒体中,《南方都市报》率先以较为中性的笔调让王效金出面说话。让处于一片诟病之中的企业家说出自己的看法,《南方都市报》显示了负责和客观的媒体态度。此后,一些报纸开始站在“理解”的态度表达了与此前不同的点滴看法。本文付印前夕,《安徽商报》也以《王效金回应税收风波》为题作了报道。媒体态度的转变,与王效金的个人魅力有关。王看起来很憨厚,他的直率很有感染力。
王效金的一句评述似乎可以概括他的态度:这次事件使古井提前半年面对这个问题。
在王效金看来,这是个机遇。古井贡被查得早,整改就比其他企业进行得早,这赢得了时间。
而在这之前,王效金在其企业内部曾就此事有过更为客观和深省的言辞。与近日媒体热炒的“古井违规纳税”这个关健词相关的,其实是更为深远的历史和现实。而王效金是否会因这个突发事件告别古井,在问题提出之前就已有了答案。
古井风波之中,王效金对很多问题表明态度,且语气坚定。
承担责任,爱护新人
王对媒体讨伐古井违规纳税,总结了三句话。
“我们对此次税收问题有三个态度:
第一,承认错误,不找理由,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深刻检讨自己。
第二,立即整改。
第三,我们会反映实际存在的问题。”
这是王效金对记者的表述,被《南方都市报》写在了报纸上。而王还有更为直率的表述,王说,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王效金的责任。
王效金这样解释独担其责的缘由:古井贡的第一任、二任董事长是王效金,自2002年始,开始由古井成长起来的新高管们担任古井贡的董事长、总经理。王说:“目前的纳税方式是延用我当年采用的形式,只不过纳税环境改变了,而目前还按以前的惯性操作。”王效金用当地的方言笑着说,“古井跑了谁都行,我王效金跑不了。”
王在事情初起之时显示了镇静。企业家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情,尤其是突发事件。
事件发生,王效金在很多场合要求大家爱护古井新人。有一些媒体对古井贡近年履新的高管们进行了指责。在将事件责任揽于自己的同时,王说:“请大家理解我们公司的年轻人,他们才干了两三年,(还没成熟),就遇到了这件事。他们是古井未来的希望,他们差的是经风雨,是心路的历炼。如果他们被打跨了,是古井不可估量的损失。”
事件之后,被王效金称为“古井新人”的古井贡的管理者们都在市场上做调查、做方案。
风波之中的古井贡,2005年4月的销售收入8000万元,销售额比去年提高了47%。
承认“不合适”,陈述由来
对业界普遍质疑的古井违规纳税,王效金承认合并纳税“不合适”,也道出了名企的无奈。
王效金说,企业不是政策的制订者,而是政策的执行者。尽管无奈,也应该执行。
王效金解说了合并纳税的由来:
2002年之前,由于所收归于地方,所管也系于地方,“一家人”的帐目好说话。所以,合并纳税为国内白酒企业普遍采用,操作由来已久。合并纳税不合适,是国家后来的明文规定。真正的分水岭始自2002年。2002年以后,国家与地方分享企业所得税的60%和40%,在此之前,所得税则全部交到地方财政。王效金认为,界定公司是否“偷税漏税”,一定要从其源头、目的及周围的环境来分析。开始于1994年的消费税(15%-25%)是促使古井贡与销售公司合并交税的最深层原因。当时国家开始用增加税收的手段抑制白酒企业的过快发展。所得税(33%)加上增值税(10%)等,使一些白酒企业可能处于亏损。因此,当时许多须交消费税的企业都在想办法减轻负担,其中一种办法就是设立销售公司。
从利益的角度,白酒企业设立销售公司,使公司、政府、当地财税机构受益,主要是减少了一个交税环节,也即实现了目前这种“合并纳税”。首先,生产厂把产品卖给销售公司,这种方式不需生产厂向地方财税机构交消费税。这样,即使母公司因交税处于亏损状态,但子公司盈利则可以弥补,从而减轻税负。第二,由于消费税交给国家,其他税收交给当地政府,减轻消费税使缴纳企业增加盈利,不但对企业有推动力,对当地政府也增加贡献。第三,交给国家的消费税少了,能保证当地的财政税收,对于地方税收也是利好。因此,众多酒厂都成立了销售公司,并且得到各地地方政府支持。
王效金认为,白酒企业承税过重,反而没有达到国家抑制白酒企业过多过滥,使中小企业自然淘汰的目的。因为大的企业税不能少缴,而一些小白酒企业却可以明目张胆偷税漏税,这反而降低了白酒大企的竞争力。王效金以亳州为例,当年100多家白酒企业因为竞争自然消失,但现在又复出了50多家小白酒企业。
对国家在白酒业的税收政策,王效金持有保留意见。他说,这也是国内同行们的普遍共识。
王效金认为古井从未有意隐瞒目前采用的这种纳税方式,“大家都这样做,我们也这样做,没什么要瞒的”。王认为,古井贡每年年报中都有财务数据公告,这些公开材料都明确地表明古井贡股份公司是与销售公司合并纳税,如果说古井贡存心偷税漏税,为什么还要公告?
上市公司在纳税上是有优惠的,但古井一位员工透露,“古井从来没有享受一天的上市公司的优惠税制”。
为了推动企业上市,国家允许地方财政对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实行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33%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地方政府再返还给纳税企业18%,剩下15%进入地方财政。当时全国所有白酒类上市公司都按此优惠政策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古井贡按33%的税率缴纳所得税后,亳州市因地方财力不足,税收返还较少。
记者咨询了省地税局有关人士。这位人士表示,白酒企业合并纳税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确实普遍存在,但确实不合规定。为什么被调查的偏偏是古井?这可能因为古井贡是上市企业,更容易进入人们视线。至于地方财力与返还企业税率的问题,这位人士解释说,纳入国税的部分,国税部门按所收全部税款的25%拨入地方财政,加上地方税务转给财政的地方税款,地方财政持有相当的入帐。但因各地财政的负担不同,一些地方将本应返还给企业的税率作了他用,这种现象为数不少。这对企业是不合适的,企业无法站在同一个背景上与其他企业竞争。但这位人士也表示,分开纳税既然是国家规定,作为一个著名白酒企业,古井贡其实也应早作调整,不能因为法不责众的想法心存侥幸。
省内另外一位白酒企业高管也向记者证实,合并纳税在白酒企业中绝对不是古井一家。但公众对一般企业和上市企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古井贡迟早都要面对这个问题。
对政府角色不评说
古井因涉嫌违规纳税被进驻调查后,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的媒体,几乎都无法获知亳州当地政府的正式态度。而王效金始终都不评说政府。
公开资料显示,在万基意欲进入古井改制时,政府的态度和办事作风没有起到推动作用。万基由热情而黯然,固然与国企改制的超强难度有关,但政府骨子里的“舍不得”可能正是其深层次的原因。一个古井的上缴税款,占当地财政收入的55%以上。这是大半壁江山。正是深层次的原因,使地方政府无法道清其在古井2005违规纳税事件中的真正角色。
地方政府固然不是鼓动者,但是否拉了后腿,无人给出说法。王效金显然不愿多说,但记者仍然捕捉到了他无奈之时的表述:不能说,不好说,不愿说。
古井贡合并纳税的方法没有经过国家税务总局的审核批准,按照法律,地方财税无权决定此事。但如果政府方面有明文规定允许企业如此操作,则企业责任将会大大减少。当记者问及是否有相关文件或会议纪要时,没有得到肯定答复。但记者通过其它渠道得知,相关的会议是开过的,且不止一次。
“默许”应该存在,因为事实在说话。
媒体上的公开资料悄然倒出了政府在古井事件上难辞之责:
“据了解,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中有关规定,并不允许母公司与子公司合并纳税这一做法。但古井贡所在的亳州市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无法正常返回像古井贡那样及时纳税的企业所交税后的返点。(此前,国家允许地方财政对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实行先征后返政策,即先按33%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地方政府再返还给纳税企业18%,剩下15%进入地方财政。)因此,为了解决返点问题,使企业得以继续发展同时保证当地的税收来源,当地税局在未经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情况下,采取了折中办法,默许古井贡与销售公司合并纳税。”
记者试图听到古井其他人对政府的评价。但如同约定,从下至上,这个评价缺位。
但依然有事实事件表现出政府在这件事上的作为。政府对古井的爱护也显而易见。据从税务部门了解,早在事件发生之前,政府就古井合并纳税曾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省政府还有专门的上报文件,但尚未得到批复。有消息说,国家有关部门仅批准了新疆伊利、内蒙蒙牛等少数企业。
表达古井集团的企业观
事件之后,王效金努力解说古井贡和古井集团的区别。王效金强调,古井贡股份公司只是古井集团的一部分,古井集团除包含古井贡这个白酒生产企业外,还包括房地产业、酒店业、精品零售业等重要行业,它们是古井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
王此举出于对税务事件将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的顾虑。记者了解到,古井的白酒销售在本次事件之后并未受到影响,这可能得益于古井三年前就开始实施的白酒营销体系的改造和白酒品类的调整。但这个事件对古井整体品牌是否有影响,目前还看不清。古井酒店业、精品零售业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其赢利模式早就成熟。房地产业在合肥开发的楼盘,丰水源已经售罄,百花二期写字楼的销售接近收尾。古井房地产公司为安徽省5家一级资质公司,品牌坚挺,应该无忧。
那么王效金希望向外界说明的到底是什么呢?王效金谈到了诺基亚,这个著名电子企业以前的主业是建材。而古井的重要合作企业假日酒店集团的前身则是一家啤酒生产企业。王借这两个例子,试图说明一个道理,企业看重的是利润,古井集团的未来主业并不一定就是白酒。王希望外界了解和理解一个传统企业迈向新型化的路径和依据。
记者观察,古井贡酒业目前仍是古井集团的重要组成,尽管白酒发展受到抑制,古井发家于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集团剥离主业的可能微乎其徽。而作为古井集团惟一的上市公司,古井贡的一切经营必须放在阳光之下,“它必须是全开放的”,这个“开放”的经营要求,对于地处皖西北一隅的古井集团,会具有更新一层的拓荒意义。股市必然走向规范,古井改制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两条鞭子,将古井集团赶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一点,应该是王效金所希望的。王效金认为古井贡此次事件恰好是古井集团的一个机遇,“中国人可以在一起面对危机”,王的淡定折射了他长期的心理准备。
王效金和古井的下一步
王效金向外界透露,古井将从2005年起开始分开纳税。同时,将对公司结构作一个较大的调整。古井贡的年报也将于最近出台。
往前看三年,古井对分开纳税是有准备的。王效金曾把古井1989年之前的成功称为“乱中求胜”,古井在那之前完成了巨额财富的积累,并为后来集团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但王效金在其后陷入了反思,从其后王一系列的企业动作和言谈中,王显然不认为此前的成功是文化的成功,更不认为是制度的成功。也就是说,他并不认为那样的成功是一个企业按照规范的商业模式的应有的成功。王效金此后着意于企业的长远,他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为未来的古井建立真正的制度和经得起检验的商业模式。
在古井贡股份公司内部,为适应从通路销售向终端销售的转变,以及白酒档次结构的调整,三年前就开始了较大动作的变革。支持终端销售模式的是巨额的资金,因为要支付“进场费”,集团的资金优势发挥了作用。“退休后,我想去做个经销商。”王效金用自己的“心动”来说明他看到的经销商的状况:古井一个县级的经销商一年可以轻松地赚到100万,他们坐的车比古井销售公司老总们坐的车高级得多。古井贡高、中、低档白酒的销售额的比例,也由6:3:1,转变为8:1:1。也就是说,古井贡提高了高档酒的比例,降低中档酒的比例,适应新的白酒消费习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营销,营销做好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王效金以扎实做营销,而不是上市圈钱(古井贡上市后始终没有盲目增发),证明古井贡的“绩优”。王效金很坚定地说,古井贡目前的负债不超过35%,“你可以把古井贡的股值拿到40度的阳光下去晒,晒干了绝对不赊。目前我们足额纳税到位,古井贡也不会跨掉。”
古井贡营销格局的调整只是古井集团整盘变革的一小部分。近几年,古井集团对外低调,对内却在高调整改。王效金在2002年之前指出古井人的暴发户状态,并由此发起古井批判再造运动,整个过程耐人寻味,仔细考量,除了其企业思想的发展路径值得研究,其在地域文化困局中的突围和心路历程更有故事。
古井集团在主业白酒业之外的尝试在近几年已收获不菲,事实打破了古井当年进行多元探索时各界的质疑,古井会一直按他自己的想法往前。
规范。再造古井新人。古井基本法。改制。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遭遇当头棒喝的古井,如何不断修正自己以迎合市场经济和政策格局的新要求,包括调整“乱中求胜”时的种种策略,以及创建更为开放、更为包容、更出人才的企业环境,以真正的开放心态打造多元文化,从“本土传奇”迈向“企业常识”,古井的下一步,我们在2005年仲夏之际,看出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