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现在,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来最为微妙的时刻,这段时间不仅国内要求统一内外税制、公平对待民族企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跨国公司本身也因为产品质量、商业道德等问题,原先所获的尊崇与声望开始全面弱化。
这无疑是近二十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跨国公司头一次遭遇这样的情况,在他们陆续拿出漂亮的财务表报,将中国市场的地位在全球提升时,公众日益严峻的目光也表明,成为一个健康的企业公民,获得同行和消费者的尊敬亦同等重要。
而此时的中国企业,则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主要手段即是海外并购,尽管一些企业羽而归,但是他们的努力仍然得到了不少海外同行的尊敬,而已经获得成功的企业也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环球企业家》最佳表现公司的评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要想成为最佳表现公司,并非只看财务健康的企业,因为根据单纯的财务数据往往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它必须各方面都有不凡表现——战略上具有前瞻性,财务上保持稳健;营造良好内部环境来吸纳人才,更需要为外部公众承担相应的道义责任;在充分发挥组织效能的同时,也考虑到创新能力的提升;以高质量产品从一国市场致胜,则寻找下一个潜在市场。
此次上榜的16家中资企业和34家外资企业,无一不是这样,他们主要分布于外资在华投资较为活跃的行业,竞争性较强或海外拓展空间较大的行业。(各企业的最终得分和该企业表现较好的单项和需要改进的单项情况,参见P97页的表格)在表现出一流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的同时,他们同样也表现出了上乘的管理水平、优良的企业道德观念和持续发展的水平。
认知规则、了解对手乃是任何竞争的两大前提条件。一直以来,国内媒体关于企业的探究很大程度上是中外分而论之的,相关的排行榜也大多没有把两者纳入到统一的评估框架中。回归企业实践本身,从全方位运作的角度,突破从所有制、母国经济和产品等因素的习惯视角,对外企做出综合的、均衡的评估;把中国行业领先企业直接置于与外企相同的评价位置,等量齐观,正是本刊正在行动的方向。
经历了1980年代的经济起飞、1990年代的结构调整,中国台湾已经成长了一批国际化大企业。《天下》杂志评选台湾的标竿企业榜中,台塑集团、台积电、宏等多数本地企业已经占据主要位置,在统一的评价体系中超越了外资企业。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更是中国企业的世纪。本次榜单中所体现的,正是目下国内主要行业市场上中外资企业的基本格局,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资企业能占据一席之地。
海尔、华为、联想和招商银行等四家中资企业进入了最佳表现公司的前10位。这四家企业在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硬件、金融等领域都堪称行业表率,除了招商银行立足国内外,另三家都烙上了或深或浅的国际化印记。
在单项指标方面(参见单项指标得分表),海尔的“组织效能”得分最高,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国际化努力最受同行认可,中资企业中招商银行的创新能力独占鳌头,特别在银行卡产品和网上银行方面;而华为则被最多的评委(超过总数的17%)肯定为最佳表现公司。
外资企业则占据六席。创新能力得分高达9.5的英特尔公司,善于借助新技术来制造市场需求,迅驰系列的推出直接推动了移动计算的大范围普及。手机江湖时有风波,诺基亚仍占据市场老大的地位;三星中国新总裁则打定主意在中国建成三星电子的第二个总部。总部人事变动并不影响惠普中国区相对激进的市场作风,其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率先发动的低价策略虽针对新联想而来,正被业界急速复制;耐克中国的广告创意中既有押宝刘翔的成功也有“恐惧斗室”的禁播的挫败,但它仍是最受中国中产阶级欢迎的品牌,(据Hill& Knowlton2004年的调查)。一汽丰田2004年的消费者满意度从2003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据美国JD POWER公司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而在2005年,丰田也终于在中国市场发动了价格攻势。
在上榜企业中,下列五家值得重点关注:7月在华设办事处并撬走微软高管的GOOGLE、以自主研发立企的华为、成功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的中石油、狂飚突进的一汽丰田和在数码影像市场业绩超群的佳能中国。它们要么复制了在全球的成功经验,并尊重了中国本土的消费习惯,要么在海外成功实现并购,或者因为技术势力赢得了国外客户和同行的尊重。
因既定策略落空或创新不足而导致的业绩不佳是未能上榜企业的两大苦痛。国际化扩张之后的低效整合导致TTE和TA两家公司持续亏损,国内移动业务又好景不再,TCL只能跌落榜外;相比之下,华为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并不确实,并且取得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的合同。大众汽车中国业务2004年的利润缩减一半,2005年初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下降至11%;2004年,西门子手机业务亏损达16.5亿人民币,并被明基收购;2003年LG电子宣称要摆脱战略性亏损,但2004年仍然没有达到预期赢利目标。由于传统业务衰退速度超过预期,柯达全球大幅裁员中,中国区传统影像部门员工也正面临同样命运。其中TCL、西门子等是去年最佳表现公司的上榜企业。
评选对象和过程如何?
本次评选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环球企业家》杂志联合主办,采用国际通行的同行评价(peer review)方法,通过企业高端人士的业内评价,致力发掘中国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和迅速崛起的本土公司,全心锻造谋求突破的发展中公司的最佳模板。
调查囊括了中国境内的绩优企业,包括外资500强、民企500强、国企200强及其他优秀企业。面向3000位企业中高层经理(含会计所、咨询公司等专业人士)和100位商学院教授进行全方位问卷调查。
哪些评价指标?
本次调查主要根据八个方面的指标,以下是指标内涵界定及阐释:
一、前瞻能力:对产业与企业的潜在变化有清晰、超前的认识及相关战略
二、创新能力:通过管理和技术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三、产品或服务品质:通过高品质产品或服务确立权威品牌形象
四、组织效能:通过组织力量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五、盈利状况:基本财务数据、投资收益状况
六、人力资源:人才是否足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的维持与可扩展性
七、跨国发展/中国市场:全球范围的经营战略与实效
八、社会责任:在环保、产品质量、社会公益等方面优于同行
评委做了什么?
1、 对八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根据重要性排序情况确定八个指标的权重分配。
2、 从200家候选企业名单中选择同行业中其视为行业领袖的一家国内公司,和在华业务发展最好的一家外资公司,并就八个方面指标进行打分评价,最高为10分。
3、 从候选名单中选择其他行业的两家优秀公司,中外资各一家。
如果评委认为候选名单遗漏了部分优秀企业,也可以自行补充。
如何计算评价得分?
今年5月-7月,本刊通过公开途径收集整理了企业资料,初步确定了200家候选企业名单。调查问卷的内容围绕上述八个方面指标。候选企业的最终评分,由企业评委、商学院教授对该企业的评分,根据算术平均法原则做加权计算得出。加权方法: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来分配权重,并以该企业所得到评委的中选率来做权重调整。
如何选择候选企业?
参照国内外通行的行业分类方法,初步确定15个行业大类。从全部目标企业(近1500家)中根据现有的官方行业统计和第三方统计资料所提供的规模情况遴选各行业中规模较大、经营领先的企业和著名品牌企业,最终确定200家候选企业。
主要标准:
1、 行业领先企业,市场份额、投资额等居于行业前5位。截止2005年6月,企业(外资公司在华)实际投资额在同行业中前五名,近三年(02—04财年)主要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或经营收入在同行业中前五名。中国市场在外资公司的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市场或海外市场具备与外资竞争的一定实力的中资公司。
2、 行为规范企业,指守法经营,其产品、服务及推广等企业活动没有重大道德问题。一年内(2004年至今)没有经官方或媒体确证的商业运作或产品质量方面的重大丑闻或负面消息。在承担社会公益,环保等方面具有领先意识,并有一定的实际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