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革命”: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就市场经济而言,中国是后发国家,因此,在经济理论界,中国少有造火的“上帝”,但不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少有开天的“原创领袖”,但不乏精明的“文化贩子”。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发明的价值在于运用,谁用得好谁就是赢家。华夏祖先发明了指南针、火药却只用它来玩游戏、做鞭炮,西方列强则用它造出了无坚不摧的坚船利炮。一支画笔,可以绘出万千江山。纸还是那张纸,墨还是那方墨,笔还是那支笔,画家勾出神,画匠摹出形,画徒描出四不像。

我们设备不如发达国家,技术不如发达国家,经验不如发达国家……所有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缺乏”,但惟独有一样东西我们必须“富裕”乃至“过剩”,那就是“后来居上”的决心、勇气和行动!毛泽东领导的“小米加步枪”,战胜了蒋介石领导的“飞机加大炮”,靠的就是这种决心、勇气和行动。这就是我们所要发动的“软件革命”,这就是我们诞生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所在。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软件革命”?这个“软件革命”,应该包含“三步曲”:一是学习,二是整合,三是创造。

学习,就是“拿来主义”,或者叫“新拿来主义”。旧“拿来主义”强调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占有、后挑选,这是短缺经济时代的“圣旨”,因为拿得慢了就会两手空空;“新拿来主义”强调先挑选、后占有,这是过剩经济时代的“圭臬”,因为拥抱月亮就会错过太阳,有个机会成本问题。《铁道游击队》之歌唱道:“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就是“拿来主义”的竞争方略。

学习的第一步实际上就是“模仿”。人与动物均从模仿起步。狮狼虎豹扑食,要从模仿它们的长辈开始,否则,虽有尖牙利爪,也不能撕兔剖羊。一个人呱呱坠地,即开始模仿:模仿语言,模仿行走,模仿感情,模仿思维,模仿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陈独秀与李大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模仿,俄罗斯的改革是对欧美市场经济模式的模仿,结果这一模仿造就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即使经济理论界本身,也有“模仿”成功的范例。比如中国经济理论“三大家”:主张“市场”的,就得“市场”雅号;号召“股份”的,就得“股份”专称;大谈“破产”的,就得“破产”大名……其实,在他们提出该主张之前,市场经济、股份制、破产法不是已经好端端地存在了几百年了吗?但中国之前没有这些东西,他们第一个“拿来”--不,第一个“模仿”:把文化从一个国度“模仿”到另一个国度,把思想从一种制度下“贩卖”到另一种制度下--于是,这些模仿就构成了他们的竞争力,在中国这个区域市场内,还形成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结论一:在一定市场范围里,模仿也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当然,第一,模仿也需要勇气,东学西移需要勇气,西学东移更需要勇气--“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第二,任何模仿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模仿,至少要加进一点“自己的东西”--“进化”了的加进,我们叫它“有所创新”;“退化”了的加进,我们叫它“有所歪曲”。这就进入“三步曲”的第二步“整合”。

中国有家汽车公司生产出了排气量在2.0以上的自动档汽车。这就是一种“整合”:“自动档”早已有之,我整合进自己的“2.0以上”,这就形成了独有的竞争优势。

除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整合,更常见的“整合”则是萃百家蜜、摄千家魂,形成“综合即创造”的功效。“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就是蒙牛酸酸乳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相整合,并进而组合全国40多家电视台及数百个销售市场,从而产生“裂变效应”的例子。蒙牛还建了一个全球惟一的“牧场联合国”,所产“奶爵六特乳”是普通牛奶价格的4倍仍然供不应求,它也是整合的结果:种有全球12国优质牧草,养有1万头进口良种奶牛,建有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全世界4种典型挤奶方式。

钟表的原理就在于整合:单个零件毫无意义,整合起来就可以指示时间。

结论二:世界上要素千万,谁整合得好谁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软件革命”的最高境界在于“创造”,创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技术、制度、文化。

家电行业的海信制造出了自主研发的芯片--信芯,而且据说每个芯片比国外芯片便宜5美元。这虽非“独一无二”,但消除了中国家电业的“无芯”尴尬,实应纳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范畴。

蒙牛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市值超10亿元的全部股份创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意欲为“百年蒙牛”建立“制度性保障”。在中国这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想后来居上,“软件革命”的重点在文化建设上。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技术,同样的人,在不同的企业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为什么?因为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台机器,一笔资金、一车原料,从进厂那天起,就被植入这个企业的基因,它们按照什么逻辑运转,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

过去有人总结说,“共军”与“国军”的领导风格不同:一个是“跟我上”,一个是“给我上”,所以,一个胜了,一个败了;而且,“共军”虽然有过“叛将”,却从来没有过“叛军”。实际上,其本质的差异就在于:文化不同。

尽管国际乳业前20强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始终为本土品牌,里面的一大原因,即在于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文化适应程度不同。

 “软件革命”: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结论三:创造是“软件革命”的最高境界,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最高阶段。

中国企业要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分清阶段性。不能掌握阶段性,也就不能掌握规律性。通俗地讲,这就如幼儿学步,该爬的时候一定得爬,该走的时候一定得走,该跑的时候一定得跑。跑尽管是“最终的”,却不见得是“最好的”,尤其不应成为“最早的”,否则就会“栽跟头”。

但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诠释,今天的学界表现出一种重“持”轻“用”的倾向。比如,有位学者描述核心竞争力时就曾提出一个“五不论”:偷不去,买不来,拿不走,拆不开,溜不掉。听起来,大有一劳永逸地拥有“稀世之宝”之势。另一位学者不以为然:要是持此标准,中国企业都得死掉……

的确,垄断是“核心竞争力”题中之义,但对于“垄断”的判定,人类从来都是用“当期”的观念--当期垄断我们就称其为垄断,而不会用 “未来” 的观念--不会因为“下一刻可能不垄断”就否定当前的垄断。

《西游记》中铁扇公主最大的看家本领就是用铁扇扇人,连孙悟空都束手无策,大概没人否定“铁扇就是铁扇公主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但铁扇是可以“偷去”的,能够“拿走”的,也许“溜掉”的,不妨“拆开”的,甚至也是可以“买来”的--只要铁扇公主愿意出售。而且后来铁扇公主的确失去了铁扇,乖乖就擒。寓言是假的,但道理是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当期性”--只要这一秒铁扇还在铁扇公主手中,就构成她的核心竞争力;只要下一秒铁扇易手他人,就不再构成她的核心竞争力。

人可以死去,技术可以老化,知识可以共享,行为可以模仿……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承认核心竞争力的“可变性”,就不能不承认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性、即时性、当期性--即“现在时”观点,而不是“将来时”观点。检测个人历史有个标准:当时正确的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到检测核心竞争力上:当时核心的就是核心的。(作者系蒙牛集团总裁新闻助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9780.html

更多阅读

佛家舍得的哲学 佛家三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

     一个优秀的企业对内有强大的凝聚力之外,对外还需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其实所谓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无非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

是最重要的审美途径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要获得可持续和良好发展,必须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保障。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不可模仿

企业并购的基本模式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并购模式探讨

内容摘要:我国不少企业的并购具有盲目性,并购绩效差。本文认为,企业在并购时应把核心竞争力构筑作为关键动机和前提条件,进而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力并购的三种具体模式:基于技术能力的并购、基于市场营销能力的并购、基于企业文化核心能

美国新经济时代 基于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造

摘要: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谁拥有更多、更新的知识并能尽快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本文主要依据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

声明:《“软件革命”: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为网友无厘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