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李东生 广告 李东生的预警与TCL文化



手边十分抢眼地放着一篇洋洋2万字的讲话稿,那是TCL掌门人李东生去年在一次高层主管千人大会上的发言。全文意在启动TCL去开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企业文化工程,尤其剖析了TCL已经存在的文化问题,颇为恳切。可李东生的警示言犹在耳,“TCL虚报利润风波”就闹腾了起来,仿佛一个司机刚发现车况不好,车头就已经撞在了墙上。

于是人们的目光迅速聚焦这家绩优企业,第一反应自然是“造假” ?!

 李东生的预警与TCL文化

TCL当然要站出来说话,而最权威的表态是李东生在一次会议当中明确否认TCL存在会计造假问题。

但撇开背景而单纯地就事论事,终归是狭隘和肤浅的。如果我们抬起头来纵观TCL这几年走过的历程,特别是2002年TCL一系列重大动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继1997年之后,TCL再度重组改制,特别是这一年,TCL引入东芝等国际性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从国有控股企业向多元投资主体和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同时TCL致力于整体上市计划和积极向海外扩张……这一年TCL在实施进入国际化轨道的“阿波罗计划”上加快了速度。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时候TCL提出“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企业文化”显然是有步骤的,同时联系后来TCL发生的事情看,再一次证明:企业的发展道路都是坎坷的。难得的是李东生事前已经在寻找TCL的“短板”。因此,这篇讲话的意义就显得非比寻常。

〖习惯正在成为绊脚石!〗

李东生认为TCL在集团管理上一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企业管理团队的充分信任和授权。因为他相信信任和授权是一种有效的激励,这也的确加速了TCL管理干部的成长,而TCL以往大部分的项目都是以这样的经营方式成长起来的。但是现在他感到:“这种机制在TCL越来越显得不得力了,甚至已经导致许多项目的失败,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问题出在哪里呢?

李东生:我们习惯的管理方式出了问题!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跨度增加,充分授权的模式已经急需相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流程来保障,企业的各级主管此时也非常需要适时地改变自己不适应现代企业运行的观念和习惯。

[一是只想“受”权却不愿负责]

早期的企业,规模比较小,项目投资比较少,对管理的要求也不太高,充分授权的方式是比较有效的。但久而久之使得一部分企业主管对控制资源的欲望增强,而主动承担责任和创造投资回报的意识和能力却日益不足。

简单粗放的管理办法已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集团对下属企业充分授权的同时,有必要建立起对下属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的评判机制,建立起对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关键环节的流程监控,这是当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我们的企业主管在经营中排斥约束监管、经常违反制度的习惯,得彻底改掉!

[二是授权变成了一言堂]

TCL的夙愿是要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那就必须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最优,必须充分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作用,鼓励员工主动承担责任。但是我们许多企业主管以为承担经营责任就是一个人说了算,不懂得将责任逐级分解,不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自己把大小事情都揽过来,却不知压制有独立见解、有个性员工的意见,就是压抑了一批人的成长。我们一些企业领导习惯将自己与员工的关系看成家长带孩子、师傅带徒弟。你把自己当成中国传统家庭的家长,员工工作自然就不会产生激情和活力。

以我们今天的规模,这种管理方式不改变,将会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方式也养成了一些管理者独断专横的作风。TCL要在保持企业效率和速度的同时,完善规范管理制度,要更多地依靠组织效能的提高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各级主管万不能把自己变成现代企业的“土皇帝”。我们需要开放型的组织形式,要让各式各样的观点充分交流、沟通。我们各级主管要用自己的品德、学识、能力和工作绩效来建立自己的管理威信,使自己成为TCL事业的推动者、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言传身教者,从而获得员工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尊重。

[三是没有大团队精神]

TCL的企业精神中有“团队”这一条,团队精神在这里被看作是一种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职业境界。但是我们很多主管习惯于在自己的小圈子内培养团队精神,而如何做到系统整体的有效性却考虑得很少。在企业、部门和互不熟悉的管理者之间,我们有效的团队配合就做得非常不够。

再有,我们一些主管在用人方面更多是靠一种近亲繁殖,在他们负责的企业或部门中总是聚集一群老乡、老同学、老同事,这就往往使新加入企业而有较强个性和能力的员工难以融入。兼并重组将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后可能会有整个新团队加盟我们的集体。如果没有大团队精神,我们的人才队伍就很难成长,事业就很难成功。

[四是追求速度而无战略]

TCL以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保持了一个很好的速度和效率。但我们从一个小企业向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项目成功往往是受一些偶然机会的牵引。在市场整体供应短缺时期,把握机会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竞争激烈、供过于求的时期,再考虑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决定进入哪些产业的时候,我们应该按自己的发展战略去配置资源和选择项目。

问题是我们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机会牵引意识还很严重。有项目机会时,劲头就很大,而不太习惯从集团和自己所处的产业发展战略上考虑某个项目的进入对我们长远发展的贡献能有多大?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机会建立竞争优势?过去两年里,我们有好几个项目的亏损额竟超过了项目的注册资本,这是完全不合理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都成功,但项目亏损超过了资本金才想到要纠正,这看出我们集团整体管理能力还非常薄弱,我作为总裁要深深引以自责。如何加强资源的统配和管理、加强风险防范,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我们尤其应该从真正意义上的经营管理角度,去定位我们的项目规划。

[五是学习意识退化]

我们曾经有过倡导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尝试,也体味到了这些文化带来的成果。但是当我们今天成为行业明星企业后,不少管理者停止了学习新东西,津津乐道于过去而不是未来,这是一个企业开始衰亡的标志。

TCL要让创新成为组织的驱动力,让学习成为企业的血液。创新型学习企业,要取消各种界限、官僚层级和妄自尊大的习惯,创造一个信息共享的开放环境。从管理者到员工都应该把创新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当成一种“带薪的愉快学习过程”。同时要使员工在企业里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成长。员工的职业生涯没有成就,整个企业就没有活力。

〖多问问:“ TC L怎么办!”〗

李东生耿耿于这几年TCL的失败项目,他总是在找这些失误背后的原因。杰克·韦尔奇谈到的一件事对他震动很大。那是前几年全球IT网络热时, GE也认真做了研究,但韦尔奇并没有盲目投入。韦尔奇说他不是先知先觉,看到了网络经济的泡沫,而是他认为这个产业的文化和GE的文化不相同。既然不相同,就宁可不赚这个钱。李东生对此好一番感慨。

李东生:很多中国企业,包括TCL,就没有这个意识。我本人作为总裁,对此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如果当时我们能够从企业文化价值的角度去做判断,我们做出的决策对企业就会更加有利一点儿。事实上,我们当时也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行业的观念文化在许多方面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格格不入的:项目还没有做就跟我谈以后要多少期权,业务上热衷炒作,不注重创造实际价值。许多人心态浮躁,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而当时我却不能从企业价值观的角度去判断这种事情。所以企业文化价值共识的建立,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要认同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TCL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光看报表,我们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殊不知我们还有一半的企业是亏损的,我们的成功只是靠少数几个项目支撑的。而这些成功企业的基础也还不很稳固,如果有什么重大闪失,我们就将难以承受。

市场开放了,产业开放了,国外企业进来都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如果我们不能跑快一些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超越。无数企业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证明:变革创新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而这种创新型文化的成败,关系到我们企业的存亡和TCL三万多员工的未来。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认同我们企业价值观的人,就不能适应我们企业的工作。TCL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是凭空创造的,是在我们原来成功的价值观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将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核心价值理念转化成与所有TCL人紧密相关的愿景目标和行为准则。要让每一个员工理解、接受、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并在工作中去实践。对于长时间不能改变观念、适应企业价值观的人,应该请他走开,即使企业蒙受暂时的损失也在所不惜!

〖主管要首先审视自我〗

我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有人找我汇报工作时必须先找我的秘书问清楚:李总今天心情好不好?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我首先要作自我批评:为什么会给同事这样的印象,让他有这种顾虑呢?结果是各级都不太愿意讲与领导不同的意见,不敢讲真话。特别是如果这个问题不用他承担责任的话,明明看到问题也不说:“何必自讨没趣呢?说不定我话还没说完,劈头盖脸就被训一顿。”如果是要他承担责任的事,他又会想:“我还是先让领导表个态,最好签个字,以便发生问题时追不到我这里来。”

这种观念不改变,我们谈何竞争力?所以我们各级主管首先要审视自己,如果你是问题的一部分,就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你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我们管理者要保证自己千万别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要改变心态,改变作风,带头参与文化创新活动,承担责任,才能有一个开放、沟通、大家参与的氛围,才能把员工的活力和激情调动起来。

〖TCL的事业第一〗

在如何处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职业机会的问题上,我们要强调一个观点:企业利益第一!TCL的事业第一!这条规矩永远是有效的。

当个人能力和企业发展目标产生矛盾、公司要相应调整时,你能不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但这是维持企业竞争力所必需的。前段时间,我们调整一些主管职务,相关主管总是顾虑重重,他们老是问我:“李总,这个人怎么安排?”问得我都生气了,我说:“你为什么总是问这个人怎么办,而不去考虑这个企业该怎么办?企业每天在亏损,如果需要调整,马上把他调下来再说,公司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事实上处理这类事情,永远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能首先考虑企业的利益。

另外我们也要提倡“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精神。我国春秋时期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贤管仲的度量和齐桓公既往不咎的胸怀,很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的管理中,能否有荐贤的气度?这是考验我们职业经理人很重要的一点。

〖允许失败,不允许压制人才〗

要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首先要培养一支能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的队伍。在竞争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我们是一个年轻的企业,我们很多主管走上领导岗位时的年纪都不大。但是现在各种各样成文不成文、有形无形的东西在压抑着新人的成长,使得很多有才华,有事业心的年轻人觉得很失落。他们满腔热情地加入我们的团队,希望干一番事业,但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和环境。这两年很多优秀的人离开了TCL,我非常痛心。

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的,但是现在的制度却造成了一些平庸的人赶都赶不走,优秀的人想上也上不来。是不是年轻人都不行?不是,TCL移动卖得非常好的3系列手机,它的工业设计就是一位刚来的大学生承担的。

经营上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战略上的成功。很多能力是要在工作机会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机会让他发挥。我们有一句口号叫:“允许失败,鼓励创新。”没有一大批新人的成长,公司就没有未来!今后我们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管理水平的提高、团队的进步、新人的成长。做到这一点,可能比你多赚几千万更有意义!

〖假定你不是最好的〗

我们企业正从粗放型管理向由理性数据系统支持的规范管理过渡。今年我们将在整个集团推进KPI考核,尽管它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但毕竟引入了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观念:工作是做出来的,其优劣是要用各种指标度量的,谁干得好而不是说得好,才是英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靠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累积起来的,所有人都要给自己制定目标、接受考核,包括总裁本身。你不要只是当批评家,批评家是很好当的,自身的工作也要接受评审。我们应该假定自己的工作不是最好的,一定有可改善的地方,有更好的方法取代它。管理的改善是没有极限的,如果我们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制造、质量、销售、服务、物流都做到最优,就没有人能打败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TCL要的是绩效导向,是知行合一。 □

责任编辑:孔 龙

【反思“竞争力文化”】

本刊记者 王 缨

关于“TCL假帐风波”早已见诸各家媒体报端。两个多月来,风波已然渐渐平息,但痛定思痛,此事在启发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一个似乎很基本但却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

风波的焦点是在上市公司TCL通讯2000年度会计报表中出现“虚增利润49522012元的重大会计差错”。仅就事件本身的结局看,还算差强人意。但从事件的发生看,TCL还是有三个“没躲过”。

〖一没躲过政府监管〗

据称,“假帐风波”是起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会计政策变更和TCL2001年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后产生的会计估计差异等客观原因。由此公司“主动”在2001年度报告中对2000年报进行了追溯调整、公开披露,并在2002年报的编制中进一步复核确认。但是,2002年6月,监管部门就对年报审核“提出若干问题”,并要求“解释说明”;2002年10月,监管部门再次就2000年报的会计差错问题前往“现场核查”;直至2003年1月22日,又发出了针对核查的四个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的通知。这真是“陈年旧帐引来轩然大波”,它说明什么呢?

〖二没躲过媒体追踪〗

──2003年3月29日,“TCL通讯”在限期整改的最后时刻发布公告后,仅仅过了一天,网上便有了“袒露”TCL“财务造假虚增利润”和“内部人员犯罪”的报道,TCL只得被动地再作“澄清”。

──“TCL近5000万的财务差错从眼皮底下溜走”,“这对当年亏损的TCL而言多么重要”。

──“数额如此庞大的财会失误,公司高层当时竟浑然不知,还是说明公司在人员管理上的漏洞”?“在公司内部大清查中,令新任董事长万明坚想不到的是,700人的销售大军完全只需200人”。

──甚至在事发前,已有媒体推测“公司高层的二次变阵”是否是让谁“背上了黑锅”……

这就是当今的媒体,他们有责任追踪事实。况且正如美国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所说:“今天,大众媒介无处不在。”

〖三没躲过专业分析〗

——“如果追溯调整从2001年放到2002年,在主营利润高达20多亿的掩盖下,近5000万基本上就能没声响地扔在水里”,其实“一些金融类上市公司出现过更大数额的追溯调整,投资者基本上不知情”,但是让投资者“在责任的真空里炒股,怎能安心?”

〖还有比竞争力更重要的〗

TCL两度改制,在公司治理结构的路子上是更靠近现代企业制度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TCL要在文化上自我提升,目的更是要创建国际竞争力。

但是,现代企业制度仅仅是用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吗?企业文化也仅仅是实现竞争力的工具吗?

我们不禁要问:公司的本源究竟是什么?自近代以来的公司发展史告诉我们:企业为社会而存在,而不仅仅是为竞争对手、为企业竞争力的最大化。从某种高度上说,企业的一切经营都应该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或许,一次无意中的数千万“差错”,可能解救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甚至可能帮助企业提升了“竞争力”,但是这个跟斗翻了十万八千里后,终究还是要结结实实地砸在地上的,甚至会在不经意间掉进地下室。

因此说,现代企业制度和优秀文化的建立,其实恰恰是文明时代的商业游戏规则在鞭策我们的责任感:任何时候,企业都不能背离应有的社会公信度和透明度,不管它是为了什么。否则,“竞争力”就难保不在某个时刻将企业引入歧途。当今社会,什么都可能发生而令人猝不及防,就像这次SARS的突然发难。但真正可怕的并不在于此,而在于我们出于某种“庄严”不敢去面对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9752.html

更多阅读

管理史鉴:都锦生的传承与创新

2014-11-02 清华管理评论文|陈刚:浙江社科院产业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在杭州的中华老字号中,都锦生丝织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长盛不衰,至今仍然以其精湛的工艺、绝美的作品,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其产品富丽华贵、色彩斑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

渥巴锡东归的悲壮与无奈 渥巴锡酒价格

渥巴锡东归的悲壮与无奈在新疆参观学习,听到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1771年正月,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蒙古族3.3万余户,16.9万人,持家带口,赶护牲畜,携运辎重,自沙俄伏尔加河下流起程归国,沿途克服长途跋涉、疾病饥饿、多次战争等困难,用了半年时

反恐防恐常识 李书福的常识与反常识

 李书福的收购无疑为他 “疯子”的称号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注脚。与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的前几次著名并购相比,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似乎更具有异想天开的意味。但是商业的传奇无不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这个疯狂的想象同时还是出自一个精

声明:《tcl 李东生 广告 李东生的预警与TCL文化》为网友蓝天依旧芬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