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泛项目研究



乌昌经济一体化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使乌昌经济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尽快实现高层位对接,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及实践问题需要研究,本文试从项目管理理论角度作一些分析。

一、 经济快速发展期的泛项目特征

纵观人类文明的形成,最具创造性,最具活力的经济活动,就是项目。从中国的古长城到都江堰;从埃及的金字塔到苏伊士运河;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到星球大战等等,无不显示着项目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和多样化。而这种种需求,常常要通过投资项目来满足。为解决城市交通和运输问题,需要投资发展民航、修建铁路、建设高速公路;要改善城市环境,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就需要有焚烧填埋或废物利用项目;要避免城市污水对江河湖泊或农田造成污染就要有污水处理项目;为了解决城镇人口的居住问题,就要实施大量的扩建和旧城区改造项目和大量房地产开发项目;大量工业生产项目的兴建和家用电器的普及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于是从政府到地方陆续兴建了包括水电、火电甚至核电的许多项目。

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也是在项目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一些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功的发展起来了,壮大了,而另一些企业,却失败了,最后可能被兼并被重组被实施破产,这就是市场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在于项目,项目兴则企业兴,每一次技术、工艺、产品、服务的创新和成功的项目运作,都会使企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获得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反过来,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缓慢或经营失败,归根到底,也是项目选择不力,项目决策失误,或项目运作、管理的失败。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并催生了大量的项目,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投资意识项目意识已经不仅是战略决策者们的专有名词了,有专家曾说:"现代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都可以成为项目"。可以感受得到:现代社会一种泛项目的趋势正在形成,并逐渐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实现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通过整合乌昌两地人才、企业、资金、资源优势,实现两地规划、财政、市场的统一,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进而带动北坡经济带以及全区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泛项目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 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项目群组特征

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提出,从根本上决定了实施项目战略在此间的历史性意义。乌昌经济一体化实质上就是要在两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发展融合型经济,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对接与融合,实现全区域内要素市场的最佳配置,产业结构最合理布局。毫无疑问,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就是优化配置、资源整合、规模效益、结构布局等,这些关键词都毫无例外的要与项目问题产生关联。很显然,优化配置需要有龙头项目;资源整合要有强势项目;规模效益要有集群项目,结构布局要有连锁项目等等,实际上,乌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同类项目优选整合过程,就是同系列项目集约化过程;就是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充实过程;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的全面推进过程。同时也是项目选择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定位的过程,更是项目决策、项目管理评估思想的大融合过程。

融合经济决定了一体化进程中的项目群组具备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资源渠道的特性。了解项目与项目群组特性,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做好每一个项目,从领导的角度讲是要把握好项目战略,从源头上把好融合经济的关,从方向上为乌昌经济一体化指好路。

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项目群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区域融合特性。

长期以来,由于新疆位于干旱区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建设以绿洲经济为主,经济带分布离散,形成相对封闭的自然格局。从乌鲁木齐城市结构不难看出这一点:农村人口不到10万人,城市人口占到95%,导致人均GDP显得较高,而其实并非是经济发展水平真正意义上的高于内地一些省会城市。从产业结构看,三产比重占65.3%,二产占33.3%,一产占1.4%,表面上看经济结构象是处于高级阶段,但实际上这一方面是由于乌鲁木齐"大城市、小郊区"的城市格局,致使一产发展空间有限,发展不充分,规模偏小;另一方面三次产业的内在质量与水平均不高,处于低水平。乌鲁木齐是这样,其他地州城市更加明显,正是这种离散分布的自然格局直接导致现有经济区域关联度缺乏,互补性差,产业链条薄弱,不仅目标相似,产业结构也雷同,普遍缺乏核心辐射源,结果严重影响了资源效益的发挥。加上地方保护行为的客观存在,区域协作机制不能有效建立,给地区之间的协调又带来很多擎肘因素,实质上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随着乌鲁木齐和昌吉两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行政区经济的掣肘作用更为突出地显现出来。现有区域经济的特点表明,要实现乌鲁木齐的大发展,必须加强与周边地区,尤其是昌吉州的经济融合,只有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更高层面上的融合,才能取得更大发展。

2003年4月25日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州两地领导召开发展融合经济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并带动全疆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完全符合新疆实际的。二是虽然两地都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但仅仅满足于自身的快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快速推进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的。因此,必须要加强两地的经济协作,发展融合经济,进一步实现产业聚合、产业补充、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才有可能产生规模效应、经济效应,才能真正促进两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三是在乌鲁木齐与昌吉发展融合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发展,加强天山北坡经济带7个城市和地州的经济协作和融合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城市圈的作用,实现和扩大城市价值,带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并确定把米泉市与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结合作为乌昌经济一体化的突破口,先行试点,取得经验。乌昌经济一体化序幕由此拉开。

其次是产业融合特性。

近年来,乌昌两地经济在一、二、三产业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两地工农业生产产值占全疆三分之二强。但产业发展的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未能很好发挥各自的优势,两地的企业要么缺人才资金技术,要么缺土地,都要用有限的资源去面对无限的市场,面对无限的市场竞争,致使企业的发展总体上受到制约。认真研究两地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的优势和劣势,对于找准融合发展的方向,实现两地产业聚合、产业补充、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是具有实质意义。

市委领导明确要求规划部门围绕市委提出的"跳出旧城建新城"和"城市北扩"发展战略的要求,紧紧依托乌石化、八钢两大龙头企业,加快编制米东新区、头屯河区两个城市副中心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和产业链布局,为政府确定重点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拓展发展空间。

新年伊始,头屯河区定下2005年工作目标:其中就有产业融合的具体措施,针对头屯河片区、王家沟片区、火车西站片区、北站片区、乌昌路片区等五大片区各自不同的优势,分别制定了五大产业战略。头屯河片区围绕八钢,引进和扶持以钢铁为原料的制造类企业、以炼钢废弃物为原料的环保类企业,打造钢铁产业经济区;王家沟片区围绕中油化工、石油物资及金属材料交易等企业,引进和扶持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加工类企业,以及为石油化工类企业服务的器材设备生产类、运输类、加工类、销售类企业,打造石油化工产业经济区;火车西站片区围绕乌铁分局,发展与客货运输相关的旅游服务类、信息咨询类、商贸批发类、餐饮服务类企业,打造商贸业经济区;北站片区围绕仓储类、运输类企业,引进有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业经济区;乌昌路片区围绕五一农场、三坪农场,引进培育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深加工、销售类企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资类企业,打造绿色产业经济区。五大片区,配套五大产业,各有依托又互为接应,形成一种颇具生机的产业格局。

第三是资源优势的融合,也就是资源优化配置

从两地现有企业来看,乌鲁木齐的企业在土地使用成本上明显要高出昌吉与米泉的企业,但昌吉的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却有存在较大差距。发展融合经济就是要解决现有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降低产业成本,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减少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过去两市各自发展,竞争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当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在区域结合部和产业结合点上开始短兵相接,双方都有了一种兵临城下的感觉,这应该是发展融合经济的最佳时机。这时区市两级领导提出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使两地经济的发展从恶性竞争的惯例模式中脱离出来,是城市经营中的一种开拓创新,为项目群组高效运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乌鲁木齐缺乏资源优势,尤其缺乏土地资源,发展空间不足,发展受到制约,而这些正是昌吉州的强项,双方应加强协作,积极鼓励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一些重工业项目到昌吉或周边地区落户,而以第三产业为龙头的都市工业应到乌鲁木齐及周边落户。有了科学的产业分工,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实现产业的聚集联动效应,才能推进两地经济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乌鲁木齐的劣势正是昌吉的优势,尤其是在投资软环境上与昌吉存在较大差距,加强两地经济协作,也必将促使两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要全面整合就要先摸清家底。当前应该落实两件事:1、应立即由乌昌党委下属职能部门牵头,分若干小组对乌昌经济构成的全系列进行一次地毯式调查,尤其要分层面作出一般性评估。2、尽快拿出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指明战略重点,框定战略布局,为项目市场化运作提供要素条件。

第四是所有制融合

今后5年,乌市非公有制经济GDP增加值年均增长可望达到20%以上,2-3年内,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将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全疆民营经济可望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20%以上。可见在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民营经济是一支不容忽略的生力军,实施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应该全力激活民营经济与社会资本的项目发生机制。目前乌鲁木齐市国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而从乌昌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国有、公有、集体私营等不同经济成分将更具融合空间和融合条件,要素市场的扩大将为所有制融合提供全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应该讲,乌昌一体化为公有经济实现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一次绝佳的发展机会。

乌昌经济一体化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具有战略覆盖能力的品牌项目,需要两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通力合作,需要一批实力雄厚、机制灵活、运作规范的超强势企业的支撑;要运作出一批既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并且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能够由一个项目带动一组项目,进而带动一个项目集群的企业集团,构成总体上的经济强势,来呼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大前提下的大开放,西部大开发大背景下的大合作,以及天山北坡经济带大思路下的大融合。很显然,民营经济在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项目战略中是大有作为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应为民营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采取多种创业投资形式,建立民营创业投资运营体系;通过金融担保、贴息等形式扩大创业投资规模。构造有利于创业投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环境;鼓励国内创业投资公司和民营投资组织与境内外投资者合作,组建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主的中外合作与合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导银行和保险资金尝试创业投资,为创业投资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通过设立政府基金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扶持创业投资发展;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信用互助联合会,聚积能量,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提高自身信用度,通过互助联合担保的形式取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当然投资项目能否成功,与其所投企业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就是说,对于那些有发展前景而一时又难以被市场接受的科技成果(产品),要从研究成果(产品) 转化为商品,实现"惊险的一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特别是信息、通信产业、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项目尤其如此。在这方面,政府采购是可以助一臂之力的。

三、 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项目构成战略

1、 项目布局要合理。

要注重多项目之间的互补性,首先是区域之间互补,就是说两地建设的项目,在产业选择上既要有侧重,又要通盘考虑,比如说;乌鲁木齐头屯河工业园区与米东新区两个副中心之间的项目要避免同质化;融合之后的乌昌经济共同体与北坡经济带七个城市和地州之间的项目也要有互补性,就是说,乌昌经济共同体的发展要具有较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为北坡经济带乃至整个新疆经济发展创造发展空间。

乌昌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首先眼光要一体化,思想要一体化,要自觉跳出过去看问题的思维模式,每一个项目的确立与实施,都要从区域经济的宏观战略上出发,不要拘泥于一体化过程中某些部门单位一时一事上失去的坛坛罐罐,在一些局部利益关系的处理上,一定要体现大气势,大胸怀。

2、 项目选择要注重三个优化。

"三个优化"一是指优化空间布局,主要是城市形态的变化,从过去的单重性转入多重性,从点状式的发展转变为组团式的发展也就是说要将强大作强,大的作大,不能什么都有。形象地说,过去我们城市的发展只是"摊大饼",今后我们城市的发展可能要"蒸馒头"。从"摊大饼"到"蒸馒头"的转变,实际是一个城市形态变化的基本趋势;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是要形成产业集聚,也就是说,在产业分工基础上形成专业化、网络化、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在城市的产业集聚之中,产业的链条越长,产业的投资和再投资的空间就越大,产业的集聚度就会越高。

3、社会事业性项目优先发展。

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操作思路应当是 "抓大带小,以城带乡"。就是要重点抓好头屯河工业区河米东新区的建设,以此带动周边农村城市化的发展。随着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展开,将会有上百万的三农人口要转变为城市人口。届时乌鲁木齐城市人口规模将有较大增长,对于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这也要求我们加快城市化步伐,结合小城镇的建设既要有"项目立市的""抓大带小,以城带乡"。

我们过去判断城市价值取向,主要是看经济。那么未来的五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怎么来判断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利润的最大化就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城市的价值取向就是这个城市价值的最大化。这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看这个城市能不能创造更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主要应该看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个标准是看这个城市能不能为老百姓提升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第三个标准是看这个城市能不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

乌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项目选择一定要进一步体现创造和谐社会的思想。

4、软环境建设是项目发展的前提

乌昌经济一体化呼唤软环境,从当前乌昌两地情况看,政府改革是中心,政府转型是关键。政府转型应当围绕三大转变、一个目标来进行。这三个转变是:第一,要从优先经济发展,向优先社会发展转变,第二,要从投资财政体系,向公共财政体系转变,第三,要从控制型的行政体制,向治理型的行政体制转变。这三个转变最后要实现一个目标,就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从过去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干、无所不能的大政府,转变成一个有限权力、有限责任的小政府,从过去封闭的、官僚的行政体制的政府,转变为一个公开的、透明的政府,从过去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政府,转变为一个高效的、廉价的政府。

全新的经济环境,全新的工作目标,当然给政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政府的改革应该成为乌昌经济一体化的中心环节。只有软环境到位了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项目发展才能迎来春天。

四、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项目管理运营模式分析

项目的多少反应了一个地区经济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乌昌经济一体化必须有足够多的项目或项目群组支持,否则就不可能获得大的成功。但是好的项目还必须有成功的项目管理,项目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项目的生死存亡,企业的生死存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好项目就是产业链、投资链、效应链,一个项目搞好了,带动了一片:财政、税收、就业等等多方受益,反过来,一个项目没选好,或者说运作、管理不到位,最后成了单位行业的负担,投资打了水漂,贷款成了呆坏帐,还经常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成为不稳定因素。乌昌经济一体化项目纷繁,利益相关者众多,牵涉面广,项目运作的成功与否,不仅事关一体化进程,更事关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兴衰,事关新疆经济大局,所以,应用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对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项目群组实施科学管理同样不容忽视。

项目管理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并不是单一项目管理模式所能决定的。任何企业、任何组织在推行项目管理时必须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强化项目意识。不可否认,项目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作为其重要的工具,但是比工具更为重要的是项目管理中蕴涵着的哲理思想。不更新管理思想,不改变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单纯追求工具的完美是做不好项目管理的。乌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也应该是项目科学的运作过程。不少单位用于项目管理的计算机并不算少,拥有的项目管理软件也很先进,但是项目管理的成效却并不显著。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在软硬件装备后不久,新鲜劲一过,再加上推广项目管理中必然会遇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上的一些问题,所购的软件便束之高阁,还要再加上一句"不适合中国国情",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泛项目研究

(2)主动与被动。开展项目管理的单位往往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由于国外方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严格规定,不少参与外资或合资项目建设中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常常被动地开展了项目管理活动。随着建设项目进度的深入,加上从事项目管理人员锲而不舍的努力,项目管理的效益逐渐为众人所注意,新的需求不断提出,新的思想不断融汇,逐渐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作为业主方的三峡工程建设开发公司不仅在工地现场建设了计算机网络供承建工程的各方和监理单位使用,而且还为他们统一配备了P3软件,以供他们开展项目管理;并且早在工程招标阶段就将对项目管理的要求列入投标条件,最终以合同形式规范项目管理活动。这样客观上为项目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创造了一个必要条件。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若能循序渐进的推广项目管理,必将大大推进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乌昌经济一体化,对乌昌两地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是执政能力的新课题。而对项目理论的研究和掌握,应该是我们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避免本领恐慌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9315.html

更多阅读

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铁路安全重要性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较优势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快铁路发展已经

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释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国内房地产发展四大热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论

声明:《区域经济一体化 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泛项目研究》为网友炒鸡帅的小哥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