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公司由小到大要过哪些坎》 第7章 运气藏在“消费者价值”中



   我们说腾讯是“无心垄断”,不是说腾讯不愿意垄断,而是说腾讯的垄断完全是在无意之中做到的,绝不是依据一个战略规划有条不紊地做到的。

1.无心插柳——OICQ

腾讯1999年2月推出了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这个OICQ软件原本是为参加一家寻呼台的投标,实现电脑和电脑、电脑和寻呼机的即时信息传递设计的,结果没有中标,扔掉又觉得可惜,于是腾讯就将它放到网上让大家随意下载,然后继续做其他的寻呼项目。

开始网上下载使用的人数增长并不快,当达到几千人的时候,腾讯开始意识到,这里也许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于是开始关注用户的反应,在技术上做了一些优化和调整,公司的经营也逐渐撤出寻呼软件开发,调整到OICQ业务上。

2000年5月27日,腾讯OICQ在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腾讯看到IM的巨大潜力,开始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腾讯OICQ上,不断推出新版本、增加新功能,并进行了十几次升级。

2.阴差阳错——想卖没卖出去

技术完善后,资金又有问题了。OICQ的急速发展,使腾讯的运营成本也同步上升,每月以几何级增长的服务器托管费用让腾讯难以承受。为了能生存下去,马化腾一度想把QQ卖掉,但阴差阳错,和几家公司的谈判都因价格谈不拢作罢。其中最接近的一次,对方只需要再多给30万元就可以得到腾讯的OICQ。

既然卖不掉,马化腾只好设法寻找资金,但是银行不愿意贷款,国内风险投资机构也缺乏兴趣。最后,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有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最后在2000年初,IDG和盈科数码为腾讯注入220万美元的资金,占有40%的股份,让腾讯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可以说,没有当初马化腾的执着坚持,就没有后来腾讯的辉煌壮大。当初IT行业做类似QQ产品的公司不只一家,但坚持下来的只有腾讯。

3.歪打正着——更名QQ

腾讯公司分别两次收到美国在线(AOL)发来的律师信,信中称ICQ是自己的专利,腾讯公司在1999年1月26日注册的域名oicq.com和在1998年11月7日注册的oicq.net含有ICQ,侵犯了其知识产权。2000年3月3日,美国在线正式向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NAF(全美仲裁论坛)递交起诉书,要求腾讯公司无偿转让域名。

腾讯公司被迫更换域名,2001年3月,在市场稳定成熟的前提下,腾讯公司全面更换OICQ的名称,改称“腾讯QQ”,并更换了一大批卡通头像,原来类似ICQ的小企鹅转变成一个带着红围巾的小企鹅,比过去的头像更亲切。这一举措既避免了知识产权之争,又对腾讯的发展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因为QQ这个词比OICQ更容易记记、更加上口、更加亲切,这对后来形成的“Q文化”非常重要。

4.鬼使神差——移动梦网、QQ标识收费

 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公司由小到大要过哪些坎》 第7章 运气藏在“消费者价值”中
腾讯探寻QQ的赢利模式从网络广告开始,在2000年7月25日的新一版软件中,腾讯的第一条BANNER广告条被加入到客户接收端中。尽管腾讯的网络广告销售开展得很不错,曾经在《网络广告先锋》的调查中排第三位,紧跟新浪、搜狐之后。但是,相对于每天新增注册用户几十万(最高时每天新增用户达80万),一个月就要新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网络广告的收入杯水车薪。当时,腾讯已经拥有逼近亿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量,而且这些用户是含有大量的消费诉求的,但是,腾讯却苦于没有收费的渠道,所以无法使客户资源转变为赢利模式。腾讯的巨大流量,还曾经一度被讥讽为“垃圾流量”。

在这个艰难时刻,2000年底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梦网”。“移动梦网”的收费模式一下子挽救了一批互联网公司,腾讯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运营商分两成、SP分八成),这成为腾讯发展的分水岭。

腾讯迅速开展了收费会员业务,限制页面注册并开展了移动QQ业务。腾讯赚钱的速度和它当初注册用户的疯长一样快。腾讯业绩的增长速度开始令人炫目,腾讯一方面推出QQ行、QQ秀等新业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模仿其他网络公司的业务,例如,模仿新浪推出短信和铃声、模仿网易推出交友业务、模仿盛大开展网络游戏。

2000年,腾讯公司员工尝试做了些公仔企鹅模型以推广企业形象,没想到很受欢迎。腾讯公司选择了广州一家公司作为Q-GEN注册商标的独家授权经销商。2001年10月,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开业,专门出售QQ品牌的服装、玩具、手表等产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88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 《公司由小到大要过哪些坎》 第7章 运气藏在“消费者价值”中》为网友淡如菊的女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