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静MM组织的多次读书活动,因为时间的冲突,一直没有时间参加,非常抱歉。平时自己喜欢看书买书,这里谈谈我对读书的一些小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多人讨论到如何读书,要读些什么?大家站的角度与高度不同,自然看法见仁见智,此处就不予讨论。基本上,读书是一件好事,但也是陷阱重重,如何避免闯入读书的误区,我提出两个建议:
一、不可照章全收:
书本得到的是显性的知识,因此从书本得来的知识,往往被视为是一种应用工具,方法虽然学了不少,可是却没有领悟到学习的目标。行业特性、组织背景不同,其实方法就应该不能一体适用,因此必须从书本上学习的是思维,而不是拿到了一个样板。
二、治标不治本:
看了书本的内容,会让读者有一股看到问题立即解决的冲动,事实上,只是着眼在“点”上面,而不是“面”的综观。也就是说,如果依照断章取义的做法来解决问题,只能产生暂时止痛的疗效,没多久问题仍然浮现,唯有通过系统性的分析问题,从知识的根源顺藤摸瓜来解剖问题,才能看出问题的本质与根本的解决。
西方的管理书籍和国内相比,有着极大的差异。西方人的管理写作思维比较客观,凡事讲求数据支持,也很崇尚怀疑主义,事事都会先问为什么?
中国人则喜欢归纳,作者常以主观性、选择性的趋向,来总结发生的事件,这种东方传统智慧,可以帮助人更了解现象,但未必能解决问题;西方人的一套把问题化繁为简,再大的问题都好,先把它分拆为一小段、一小段,逐一去解决,这种系统分析的方法,往往能够把问题化解。
所以从中国人连说话都讲求含蓄意会,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一种只可意会的文化来看,阅读中国的管理书籍,知识基础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才不会误解与偏离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