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销商如何转型 自己革自己的命——也谈经销商转型



我们再回顾一下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经销商的成长史,在许多行业甚至是血泪史。

 自己革自己的命——也谈经销商转型
  在“制造为大”的年代,经销商们是“捧着钱、求着货、看着脸色、单挑着风险”;进入“资源互借”时期,经销商们发现,成长的代价换来了谈判的筹码,原来自己也一样可以“拍桌子”、“踢皮球”、“耍性子”、“撂挑子”;巨额资金的积累、分销能力的聚合、终端消费形式的改变,经销商迎来了自己的初春,“渠道为王”的时代到来了。我认识的一位代理商,在他的办公室里,原来一直自诩的挂着他与其代理的某著名品牌领导人合影的地方,现在换成了自己公司管理层充满职业自信的大头照……

  这二十年里形形种种的本土经销商,我想都可以把他们归于一代,他们间只有规模与形式之别,没有本质之分,他们都属于“创业+嫁接时代的经销商”,在读过“制造商发的课本”之后,在社会大学里整合偶然资源,开始充当“有为青年”的角色,并且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带着“原罪”,还没有逃脱“出身”的思想樊篱。尽管现在,他们中身价过亿、网撒天下的大有人在,但好学、好变的精神从没有动摇,他们比谁都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他们期待着真正的“经销商元年”的到来,探求着能自己走出去的“出路”!

由“渠道运营”向“服务运营”的转型

  我把“渠道”比作“舞台”,制造商和经销商就像上面演戏的人,台下买票看戏则是他们的共同客户——消费者。因为是自导自演,于是制造商、经销商谁都想当主角,谁都要抢戏。于是眼里盯着对方、心里想着自己,结果忘了台下的观众。

  这是典型“渠道制衡”时代的厂商家现状图。你做你的渠道扁平化,我搞我的渠道零距离,看似是在共同建设渠道,其实是一种“没有分工”的假性合作。就像“情敌间的关注超过了对情人的关注”一样,常常漠视消费者的感觉和需求,以为统治渠道就能决胜市场,就能左右消费取向。这种“渠道霸权”的情形,在内资家电渠道上尤为突出,今天你厂家打出一个“概念”,明天我经销商也推出一个“噱头”;你说你的“强国梦”,我出我的“民族牌”,可推的还是成年货;打着“产品同质化”的谬论,行低投快收之实。一位名列FORTUNE 500的欧洲家电公司的总裁慕名走访中国的家电卖场后,怎么也想不通“家电同质化”之说从何而来,难道那些科隆家电博览会上的产品,中国人就不知道吗?!唱戏的忘了看戏的,要么就是把观众都当成傻子。

  渠道制衡不是长生不老的摇钱树,随着制造商边际利润递减,经销商参与同业竞争时可以操作的利润空间,将挤压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过冬的棉被再也从制造商那里抢不来了。

  这时,经销商最好的出路,就是将经营方向从“渠道运营”向“服务运营”的转变。

“二道贩子”转型后的核心产品再也不只是换了空间有形产品,更多的是建立在有形产品之上的“改良服务”。更多的优秀经销商将利用自身与用户、与终端、与当地社会资源“亲密接触”的优势,以“服务提供商”的身份连接着厂家和用户,通过对“服务型”产品的研发、推广,获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块最有增值可能的业务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几年前,对待空调的售后安装,经销商认为费时费人推给厂家,自己只卖不装;厂家那头是地广人少覆盖不过来,就只能委托社会第三方。而安装一台空调的回报,现在某种程度上大于销售二三台空调,商家再也不把它推之门外了,并且知道通过介入上门服务还可以产生连带销售和品牌辐射。

  在目前,在很多厂家和商家眼里,视“服务”为“成本”、视服务为“负担”、视服务为“鸡肋”、视服务为“噱头”的还是大有人在。难道服务就真的意味只着是没有回报的“付出”?难到中国消费者真的不愿意“化钱”去卖服务吗?

  神州数码是国内IT分销业公认的老大,从联想分拆出来的那一天起,就在思考转型的问题。尽管目前其分销业务还是其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但郭为认为,在分销领域要有更大的发展基本没有可能,找到服务的定位,为上游厂家和下游客户的提供系统、集成、个性的服务,则是大势所趋。不仅是神州数码,“渠道转型”几乎是这两年许多IT业著名公司的共同话题。

  我们再来看一个中小企业的例子。丽家商贸公司是华东地区一家较大的家用装饰漆经销商,其代理了近20个知名涂料品牌,年营业额约6000万,有70余名员工分属在18家自营商店,尽管其营业额在同行中属于上游,然而,经营毛利率却只有9%左右。2001年开始,丽家在稳定传统分销业务的同时,新增了“涂装监理”、“辅料配套”、“色彩设计”等服务项目。比如,一对年轻夫妻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新房,在硬件装潢上没有太大的预算。丽家的色彩设计师在实地考察时告诉他:客厅虽然不大,但合适色彩的应用能够改善视觉效果,选择明快活泼的浅色,可以使它看起来不那么的局促;那间朝西的房间,选用深冷色能最大限度的克服落日西照的影响;卧房的色彩最好偏暖柔和,旁边的小书房则宜雅致庄重;但这些不同的色彩又要统一于一个主色调,让这个家看起自然而温馨,并且,不需要在硬装修上花太多的钱,一样能有一个时尚漂亮的家。那对年轻夫妻很高兴的接受设计师为他们做下一步具体的色彩方案和产品配型,尽管是收费的。类似这样的服务型新业务,对丽家公司说,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服务不是鸡肋,不是负担,消费者愿意接受能够满足他潜在需求的“服务”,并且愿意为高质量的“服务”行为付费。经销商比制造商们也更能在“服务”上做出文章。

由“单业经营”向“专业经营”的转型

  中国经销商的“卑微”出身以及“孤独”的成长环境,使得绝大多数的经销企业的规模弱小、资金乏力、经营单一、管理滞后,很多早期经销商是靠着“赌一把”的“胆识”起步,在缺乏外部资源支持的境遇下,自己把自己一口口的喂大。

  在大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的同时,势单力薄的经销商们有的蠢蠢欲动,有的望洋兴叹。南京一位在其原有纸品经营领域拥有相当优势的经销商,追逐热门,抽出大量资金兼搞酒店娱乐业,结果是新业亏损,主业又荒废。难道赚了“第一桶金”的经销商除了寻求多业投资,原来的地里就真的挖不出油来?

  成功者经常犯的错误是——F.W.M.T.S(Forget What Make Them Success),忘记了是什么曾经使他们成功,这是营销学著作《定位》中的一句话。经销商们在同业竞争压力、外部舆论压力以及来自内部的惰性与疑虑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审慎的检验自己现有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机会,常常错走了一条“另起炉灶,废旧迎新”的路子,而其实既有业务中仍然有很大的生意空间值得挖掘、延伸,忽视了“专业优势”的建立。

  IT业经销商的流动性是很大的,业内人士开玩笑的说,电子城里天天有人搬进搬出,租赁商却气定神闲、越养越肥。有一个方法可以促成渠道的稳定性和成长性,那就是:通过“专业定位”来进行渠道的稳定和升级。

  惠普信息产品事业部的一位高级经理给我们介绍了对惠普经销商的转型建议。惠普经销商可以根据自身事业规模、技术实力、资源状况、经营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发展为三类不同的经销商:

  1,以大行业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行业经销商;

  2,更接近最终用户、为用户所信赖的专卖店经销商;

  3,能够提供“增值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增值经销商。

  当然,IT业经销商转型的具体方法不是适用于所有行业,但是,结合自身优势,细分客户需求、寻求差异服务、延伸渠道能量、缔造“第二价值”的转型法则,是通用于所有经销商的。

  当前,很多从事渠道研究的人士,参照国外流通业发展变革的先例与经验,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值得国内经销商参考。根据上游制造商和下端消费市场的不同,工业品经销商中分离出专业的技术跟进服务商、设备维护商、辅助产品配套商、售后外包承接商等等;消费品经销商发展为专业大零售商、终端分销实施商、物流供应商、市场信息处理商等等(参见下图)。个别超级经销商还将通过涉足资本运营,以上市、兼并、参股、租赁、托管等多种方式实现现有资本价值的增值与延伸。目前,家电业的几家大经销商几乎都已经或正在运用这种方式寻求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前后台互动。

当然,由于城乡间、地区间的差别在中国不可能短时间消失,物流、信息、金融、人力资源等现代商业所需要的基础支撑,以及其他社会化配套服务,在中国很多地区得以实现将是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很多不知名的二三级城市,他们多远离都市辐射圈,但又因为处于多省交界、连结城乡的地理要冲的缘故,那里却建成了“城里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超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各种名目的专业“大市场”里聚集着许多拥有巨额资金和县乡镇网络的大批发商。一位建材市场里的“批发大腕”曾指着他身后的小黑板对厂家代表说:你信不信,我在上面写个调价通知,比你们公司用“网络+传真”还传的快传得远!所以我们说,当未来很多经销商完成自己的转型时,仍然还会存在大量现在意义上的大代理、大批发,他们仍然会起到一定的区域性流通中枢和调剂中心的作用,只不过,那时其综合实力和运作手段也将是在另一个层面之上。我们期待着有一种力量,能够催生、加速中国农村商业网络的现代化,如果真能那样,它的意义将远远大于城市的流通业变革。

经销商转型:自己革自己的命

  这年头,面对渠道,能一条声喊到的底的制造商,为数不多。特别是大经销商的崛起,叫板与崩盘的现象,时演时烈,即使是外资公司的高级经理们也一样不会少看经销商的脸色。我认识的一位外资电器公司的销售总监就曾因为没有应大经销商所约,参加其店庆“签名售机”的作秀活动,而被对方直言为“不受欢迎的人”。我们在接受流通业高速发展现状的同时,也要反思经销商自身的思维局限和管理屏障,特别是在目前很多中小型经销商面对“二次创业”的今天,下面的一些问题尤为现实。

  ·你的产品是什么?你有没有为你经销的产品赋予新的价值?

  ·你可以没有自己的产品,但你有自己的品牌吗?

  ·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是因为你比别人做得早还是做得大?

  ·你用什么来保证“同等商品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是和厂家的再谈判?

  ·契约精神是大家共同向往的,但为什么渠道信任度下将了呢?

  ·经营惰性和投机心理是否影响了你企业的前进?

  ·好大喜功、追逐虚名,是否使你荒废了基础管理?

  ·你的下家客户和你保持业务关系的初衷是什么?你又了解他现在的期望吗?

  ·你建立的宏伟的业务蓝图,但你的目前团队能支撑它吗?

  ·你感觉只有你一人在为公司操心吗?为什么会这样?

  ·你坐名车居大屋,可在培养高素质人员上你又愿意化出多少钱?

  ·也知道做生意不斗气,但为什么常常在处理厂商关系问题上因小失大?

  ·你用什么判断你变革的方向?是社会的热门吗?

  ·你如何用流程和制度来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这个最重要的经营指标?

  ·当你跨区域、跨行业发展时,你认为你对过去“成功”的复制能力有多大?

  ·你准备投资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它有助于你现有的业务吗?

  ……

  在制造商的一次客户年会上,一位经销商曾经动情的说,代理这个品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小作坊甚至是从制造商发来的一张传真、一份月刊中,慢慢学会什么是经营、为什么要管理,伴随着市场的壮大自己得到的成长,远不仅仅是在金钱上。

  时过境迁,面对变革,面对“二次创业”,经销商们将比以往更加孤独,没有导师,没有课本,只有对手和风险,也只有自己革自己的命,才能证明“明天还有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6899.html

更多阅读

自行我路,自己的命自己操盘! 自行我路 下载

自行我路,自己的命自己操盘!历时两年,自从09年中旬开始悄悄研发的项目快好了,本以为可以轻松转身悄然离去不说一句告别,开始我的新旅程。但很多东西放不下就是放不下,一次次的来博客看,想忍住不写,不管了。但是当每次

声明:《传统经销商如何转型 自己革自己的命——也谈经销商转型》为网友东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