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面埋伏》首映的第一天,记者走进了《十面埋伏》的制片商,张伟平的会客厅。
话题从“二张”的合作开始。原是做医药生意的张伟平,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张艺谋,“我们在《有话好好说》之前,是6年纯粹的知己。”此后,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合作关系。张伟平坦承,从最初的《有话好好说》到获得柏林银熊奖的《我的父亲母亲》,影片的投资收入仅能基本持平,从《英雄》开始,投资才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有评论者称,张艺谋——充满争议的导演,与一系列有着丰富话题的演员,足以保证影片自身的质量。那么,影片拍完了,如何推出就成为另一个关注的焦点。
“只有做一场家喻户晓的全民运动,才有可能把他们(观众)吸引进电影院”
有人说,《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宣传都是以全民运动的姿态,波涛汹涌地淹没大众。
“我最初的打算就是想做到全民运动。”张伟平对记者说。
“老百姓对电影的关注度在下降,”张伟平细剖其“全民运动”的原因,“怎么样才能把老百姓吸引到电影院里去?我觉得娱乐新闻或者花边新闻,已经不能吸引老百姓的注意了。只有做一场家喻户晓的全民运动,才有可能把他们吸引进电影院。”张伟平对“过时的手法”深恶痛绝,“过时的事情,再做就是浪费,因此,在《英雄》中我用过的宣传手法,在《十面埋伏》中不能再用。”张所说的《英雄》的宣传手法,是指一系列的媒体及广告活动。包括:贴片广告,拍卖VCD的版权,防盗版活动,多普达手机的联合广告,以及在媒体上投放广告、包机宣传、发放珍藏邮票等等。这些活动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轰动,不仅仅是因为很多手法在影片发行中是第一次,而且有些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社会和文化的深层话题的思索。
而此次,在《十面埋伏》中,贴片广告和多种广告合作方式仍然存在。比如,以“十面埋伏“为主题的方正电脑广告在京城就颇具声势。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制作商运作了六个卫星同时直播的全国首映礼,邀请了众多歌星和影星。据张伟平透露,在影片发行结束后,还将发行网络游戏的《十面埋伏》,届时势必又是一场新奇的关注。
在张伟平看来,十面埋伏的宣传手法是中国所独有的。张伟平笑称,在国外,《指环王》的制片商把街道封起来狂欢。或者在广场上,找个大银幕公映。“这在中国都不合适。中国人没有狂欢的习惯,广场公映的结果就是第二天盗版满天飞。”张伟平说,“我采用的是更符合中国观众习惯的方法,用影星、歌星的方式来举办晚会、宣传电影,这是其他电影从来没有做到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一部电影营造
一场全民运动的三个关键因素“什么是营造全民运动的关键?”张伟平说了三个因素,“第一是媒体的高度关注,第二是观众热情的调动,第三是影片本身的号召力。”在张伟平看来,媒体和观众的热情如何调动,显然是这次《十面埋伏》宣传攻势的主要火力点。
据称,《十面埋伏》的首映式转播,使得央视的收视率增加了两个百分点,新浪的转载率和评论页增加到往常的几倍。同时,全国各地的报纸和电视媒体,以各种形式报道《十面埋伏》的剧情、演员。最为突出的是《新京报》报道,整个报纸持续3周,以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侧面来报道《十面埋伏》。大批量的媒体曝光率,使得这部影片成为每个人都想说几句的话题。
“我想做的是精品店,而不是百货大楼”
张伟平称,自己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我没有宏伟蓝图,我想做的是精品店,而不是百货大楼。”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有独到的魅力。”张伟平认为,电影的拍摄不在数量,一年拍100部,99部都赔钱,观众很快就忘记了,“最重要的是,做一部就要轰动全世界,而且50年后,照样可以打动观众。”
曾经投资拍摄过《藏龙卧虎》的王中磊,在公开媒体宣称,《十面埋伏》是一个“社会效应”转化成“经济效应”的典型案例。张艺谋这些年累计起来的巨大社会影响力成了他如今取之不尽的一台超级“提款机”。
“什么是营造全民运动的关键?”张伟平说了三个因素,“第一是媒体的高度关注,第二是观众热情的调动,第三是影片本身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