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啤酒市场份额 一份胎死腹中的啤酒策划案



2002年8月下旬我们同吉林SG集团所属的C啤酒厂经过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交换后,提交了一份以“营销组合差别化”为核心思想的策划方案。它其中的差异化思想,要远远早于今天堪称差异化营销典范的“农夫果园”。方案提交后,客户从方案所涉猎到的各个营销组合层面给予了极大的否定。虽经我们极力阐释,仍无济于事。由于双方认识上所存在的巨大反差,再加之另外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一个极有可能以差别化营销策略,打造出的地方性优势啤酒品牌,就这样和我们的方案一起“胎死腹中”。 

  一、源起

  2002年7月,我任职于SM形象传播公司(以下简称SM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提供营销策划服务为主要经营项目企业。在此之前,SM公司的决策层已经和省内一家啤酒生产企业——C啤酒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接触和沟通,该企业也意识到了营销策划在现代商战中重要性。最重要的是, C啤酒厂是本地上市公司SG集团的子公司,而SG集团的决策层,对我们公司所提供的这种全程营销策划的模式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认可,这对我们在加快同C啤酒厂的合作进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决定采用内部竞标的方式选出“C啤酒项目筹备组”的负责人,来针对此客户进行具体的人员架构筹备、谈判筹备以及策划筹备等方面的工作。以备项目谈判、签约成功之后,项目组就可以立即进入项目运营与执行的工作之中。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决策层的客观评定,笔者最终“技压群雄”被委任为“C啤酒项目筹备组”的组长,负责一切和C啤酒厂的相关工作。

  在内部竞标结果产生后的第二天,踌躇满志的我就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项目筹备组的日常工作中去了。先是和公司的决策层沟通,确定项目筹备组其他成员的人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筹备组成员交流沟通;搜集啤酒行业的相关资讯……

 一份胎死腹中的啤酒策划案

  在我们筹备组正常开展准备工作的同时,由公司老总负责和C啤酒厂的有关人员沟通,并确定第一次客户见面会的时间。

  二、客户见面会:第一次的匆忙接触

  8月份的某一天,C啤酒厂负责销售的副厂长L和CH的某经销商应邀到公司来参加由双方主要人员碰面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请C啤酒厂就企业自身状况、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状况做以详细介绍,以便为我们项目筹备组进行市场调研,并做出初步的策划方案(意见征询文本)提供信息支持。通过L厂长对C啤酒厂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

  C啤酒厂地处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F县QY镇内,隶属于吉林SG集团所属的QY林业局。是一家年产量10万吨啤酒的中型国有企业。并且拥有德国罐装生产线和国内一流的糖化、发酵设备。目前生产的啤酒品牌/包装主要有:Q牌11度355ml易拉罐装产品、C牌11度640ml玻璃瓶装产品,C牌12度640ml玻璃瓶装产品。其玻璃瓶包装的产品在F县当地占有9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他10%在省内的其他市县通过经销商的途径予以“消化”。在省会CH,一直没有正式的进入,原来只是以打游击的方式进入过几家酒店销售,后来由于啤酒行业激烈的竞争,再加之市场运作缺乏有效性,所以CH市场基本已属于停滞状态。但是对于C啤酒厂而言,省会城市的市场无疑是具有十足吸引力的一块“大蛋糕”,谁能成功地分得一杯羹,谁就将获得更大的效益。

  会议结束后,我们和客户双方达成共识:针对CH市场,尽快拿出Q品牌啤酒的策划方案,待方案确通过后,尽快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

  三、市调结果: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根据客户的要求,我们迅速针对CH的啤酒市场进行了摸底性的市场调查。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高端市场均被Budweiser、Heineken、Corona Extra、朝日、舒波乐等跨国啤酒品牌占据;中端市场也被青岛、燕京、雪花、哈尔滨等国内品牌刮分;而低端市场也一直是吉林的地方性品牌华丹、银瀑的天下。面对这样惨烈的竞争格局与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Q啤酒怎样才能强手如林的啤酒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呢?经过我们项目筹备小组对市场的全面分析认为: 第一,Q啤酒是来自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区长白山的产品,并且经由没有任何污染的山泉水精制而成,因此产品本身具有很好的卖点。第二,集中C啤酒厂的全部优势资源,对CH市场进行聚焦式的品牌突破,同时对其资源通过策略性的规划与组合,是非常有希望在CH市场占有一定地位,并极有可能把它打造成区域性的知名品牌。换句话说,Q啤酒在CH所面临是:挑战与机会并存,优势和劣势对等的市场态势。

四、行成于思:完成以“差别制胜”为核心思想的策划方案

  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小组形成统一的结论:营销策划的灵魂,不在于单一策略的高明,而在于多种手段的整合。Q啤酒若想在CH市场占据具有竞争力的一席之地,必须通过运用差别化的营销策略,才能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即在目标市场、产品概念、品牌形象、分销渠道、服务模式、产品生动化、销售促进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策略,才会确立有效的产品定位,建立起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销售力。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完成了《Q啤酒CH市场推广策划方案(意见征询文本)》的如下纲要:

  (一)产品差别化 —— 创造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市场机会点

  CH市场上啤酒之间的差别化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口味与类型的层面上,如淡爽型啤酒、清爽型啤酒、干啤酒等概念,并没有形成属性与品牌个性上的差异。鉴于CH市场的这种竞争态势,我们认为:要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心须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者对品牌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以便找出市场竞争的空白点,争取最大的竞争优势。

  建议:

  1、跳出“黄啤酒”的产品类型,生产Q黑啤酒,以填补市场空白点,创造出属于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市场机会点:

  ◇吉林本土尚无生产厂家将“黑啤酒”进行规模化的商品经营。

  ◇由于我们作为第一家规模性生产与销售“黑啤酒”的厂家,容易塑造“黑啤酒”第一品牌的有利印象。

  ◇由于经销商大多经销传统“黄啤酒”,所以“黑啤酒”这一产品概念易于引起经销商的兴趣,从而产生购买并试销的欲望。

  2、开发针对特定目标市场,并且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譬如,可针对女性消费者生产女士饮用的啤酒。

  市场机会点:

  ◇符合营销学中市场细分的理论,超越竞争对手抢先占据另一庞大的消费市场。

  ◇有助于树立该细分市场的第一品牌印象。

  以上两点建议是针对目前市场空白点所提出的观点,有选择性的实施将会使我们的市场运作事半功倍。

  (二)品牌形象差别化 —— 塑造个性鲜明、独特的品牌形象

  CH市场上的啤酒还基本停留在产品竞争的初级层面。虽然有一些国内名牌产品如青岛、燕京存在,但它们仍然没有鲜明的品牌个性,并且名牌并不等于品牌,所以它们在CH本地也尚未拥有自己的忠诚顾客。塑造个性鲜明的品牌,有助于提升我们自身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并最终形成消费者对本品牌的忠诚度。其次,品牌是企业规避单纯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因为,品牌所具有的附加值,会在每件商品上以价格体现出来。最后,品牌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持续性发展的保证。真正的品牌,能够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即人们在消费此商品时,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性的消费感受。所以说,品牌最终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或生活观点。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他们对产品品牌的认同。譬如,人们乘坐“奔驰”并不单单是为了购买它的基本使用功能,而更多的是因为乘坐“奔驰” 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喝“雀巢”咖啡也并不仅仅是因为提神,而更多的是要享受“味道好极了”所带来的感受。

  拿啤酒来说,由于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消费者并不是不需要心理上的感受,而是没有厂家来制定品牌战略以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又由于消费者在某些时候没有选择啤酒品牌的余地,所以不得不消费没有任何个性的品牌。严格地说,就目前CH啤酒市场而言,并没有本土企业在真正意义上来塑造自己的品牌,而大多本土产品仅仅是所谓的名牌而已。而名牌并不等于品牌!名牌,只要不断地叫卖、靠高额的广告费用就可以造就。名牌拥有的只不过是高知名度,但没有购买与使用时的心理附加价值,名牌虽然让人耳熟能详,但消费者说不出它的所以然来。譬如,“银瀑”、“华丹”它卖的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没有人能说清楚。而Q啤酒若欲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施品牌经营策略,明确自己品牌的核心价值,从而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例如:

  ◇麦当劳——品牌核心价值——开心、欢乐

  ◇百事可乐——品牌核心价值——年轻、活力、动感

  可见,举凡品牌,皆是以人们共通的情感需求,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一点都不深奥,它只是回答最根本的问题:即我这个品牌能给你什么?同时,不妨比较一下现在CH市啤酒市场知名度很高的“华丹”、“银瀑”。有谁知道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它有没有明确告诉消费者,自己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Q啤酒该如何打动目标消费者?我们特提出以下的建议:

  1、针对Q进行品牌重新命名,以便更好地突出品牌的特色与个性,并与Q矿泉水(SG集团还有一个生产Q牌矿泉水的企业)区别开来,使消费者可以清晰地认知该品牌的属性与利益。

  品牌命名是非常重要的,它最好能够遵循以下的规则:

  ◇使人们联想到产品的利益。如:可口可乐、美加净、飘柔。

  ◇使人们联想到产品的作用和颜色等品质。如:健力士黑啤酒、日夜百服宁、感康。

  ◇易读、易认、易记、易于传播。如:科龙、花王。

  ◇与众不同。如:柯达、施乐、吉列。

  同时,不与Q矿泉水共用同一个品牌,而采用个别品牌名称,最主要的一个好处是,它没有将公司的声誉维系在某一产品品牌之上。假如某一品牌的产品失败了或者出现了低质情况,将不会损害制造商的名声。而且,啤酒与水也是不同属性的产品,所以不宜共同使用同一个品牌名称。

  2、即使不能更改Q的品牌名称,我们也要对其品牌赋予更为深刻的内涵,以便针对特定的消费群展开行销。

  策略运作程序:

  ◇设计感性符号——为品牌找到一个感性符号,使之与品牌一一对应。

  ◇挖掘心理感受——即塑造品牌的附加值,使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能够获得额外的心理满足。

  (三)分销渠道差别化—— 产品销售的通路革命

  经过对CH地区部分经销商的调查,以及对贵企业的初步了解,在分销渠道的设计上特提出以下建议:

  1、主打即饮渠道(餐厅、娱乐场所),待时机成熟再转入便利渠道的拓展。即动用企业的全部力量针对单一的分销渠道精耕细作,以便于充分运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入市前期,不宜进行各种渠道并行的大规模铺货举动。以免分散企业的资源,最终造成战线过长而产生的危机。在产品铺市期本着“做一个点,活一个点”的原则,不求铺货的数量,但求零售终端的质量。最终做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而盘活全局。

  2、自营渠道专卖分销。当时SM公司(笔者任职的策划公司)受投资者的委托正在运营中餐连锁酒楼的项目,而且连锁酒楼的拓展速度超过了立项时的期望值,正以生机勃勃的态势良性发展。而Q啤酒上市之时,可以以SM公司的餐饮连锁店为依托,开展品牌的专卖运营。即只要是SM公司拓展经营的中餐酒楼,就只专门出售Q啤酒,而不经营其他品牌的啤酒。厂家也可以向SM公司的专卖酒楼提供一些优惠举措,以巩固厂商之间的客情关系,从而互惠互利,达成共赢的结果。

  3、建立新型的分销渠道。充分挖掘同属于SG集团旗下的Q矿泉水(在CH拥有一定数量的送水站和客户网络)的客户资源,以Q矿泉水的送水站为依托,将Q啤酒随同Q桶装矿泉水一道进入家庭市场。以便占据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家庭市场,从而领先一步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四)服务模式差别化 —— 厂、商之间充分协作的1+1拓展市场模式

  1、分销商的构架

  在分销商的构架上,采用选择式分销,即在CH市区域选择2家或2家以上的分销商作为产品的经销商来经营我们的产品。经销商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充分调动其经销积极性,避免因独家分销而产生的经销商惰性对产品拓展市场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1+1协作模式

  厂、商之间分工明确,即由经销商进行产品的铺货,同时厂家派出业务人员协助其共同运作,最后由厂家派员负责产品的终端促销,从而产生1+1≥2的倍增效应。这样的模式有助于减少经销商的存货数量,降低经销商的运营风险,同时又有助于厂、商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客情关系,从而产生良好的销售业绩。

  (五)产品生动化的差别 —— 最有效、最节省地推动销售量增长的方法

  产品生动化是指在零售终端进行的一系列旨在增强产品的可见性,吸引消费者视线,使商品可见、可获和富有吸引力的一切活动。它是一种最有效、最节省地推动销量的增长,提高利润的方法。我们也相信完善的产品生动化将为销售业绩的迅速提高创造最佳机会。

  根据我们前期的市场进入策略,制定适合于Q啤酒在即饮渠道的生动化原则,主要包括:

  ◇展示方位

  ◇空间

  ◇POP材料

  ◇包装展示方向

  ◇商品轮转……(方案其余部分暂略)

五、没有提案会的提案:无人喝彩

  案子做完后,经过公司内部的提案预演,在大的运作思路方面获得了决策层的一致认同,同时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对方案部分修改之后,我就立即打电话跟L厂长联终,希望他能够和企业的其他决策层一起出席我们组织的提案会,在会上我们将讲解Q啤酒拓展CH市场的策划方案。通过提案会的形式,可以便于我们阐述方案,也便于客户理解方案,提案会是策划公司和客户之间很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项目筹备小组的成员,也都期待着看到并听到提案会后,客户的声声喝彩。

  联系上L厂长,说明情况后,孰料被L厂长告之:自己在省内巡查市场,这一段时间没有时间参加提案会,并且让我们把写完的方案给他邮寄到C啤酒厂去,他过几天回到酒厂先看一下。我先把提案会的好处跟他说了,并且告诉他自己看方案,没有提案会的讲解更容量理解。但对方一再坚持,非要先看不可。没有办法,我只好按着他的要求把这个“没有提案会的提案”寄了出去。

  六、“枪毙”方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几天之后,L厂长打来电话告之:方案已经看过,我们双方需要再定一个时间,开一个碰头会,对方案再进行一下探讨。我说:“L厂长,看完方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他回答,“电话里说不清,到了会上再说吧……”

  当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没有想到的是,这种预感的来临竟是出奇的应验。

  在第二次项目筹备组和C啤酒厂的会议上,L厂长针对方案中所有我们提出需要“差别化”运作的全部内容,提出了质疑并给予了否定,主要论调如下:

  (一)针对产品差别化

  对方认为:吉林省已经有生产“黑啤酒”的企业,并且经营的都不太理想,所以C啤酒厂不会生产“黑啤酒”;其次,女性对饮用啤酒的需求很小,这一市场规模也有限,而且也没有其他的厂家去生产女士啤酒,因此不能进行类似新产品的开发。同时提到涉及新产品开发这一内容时,对方还举了一个例子:以前C啤酒厂曾经开发过一种以人参皂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人参啤酒”,但由于口味的原因(他们自己认为),消费者难以接受该新产品,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退出了市场。

  (二)针对品牌形象差别化

  对方提出:不能改变Q品牌,改变后会失去原有Q品牌的一部分消费者。对Q品牌的重新建设方面(大概是无法理解)含糊其词,没有说出所以然来。

  (三)针对分销渠道差别化

  对方认为:虽然你们公司(SM公司)在拓展经营中餐酒楼的餐饮项目,但是依托这一渠道,建立Q啤酒的“自营专卖渠道”的系统是不可行的。因为酒楼如果只经营一个品牌的啤酒,势必会降低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客流量以致于影响Q啤酒在酒楼的销量;对于我们在方案中提出的“充分挖掘同属于SG集团旗下的Q矿泉水的客户资源,以Q矿泉水的送水站为依托,将Q啤酒随同Q桶装矿泉水一道进入家庭市场。以便占据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家庭市场,领先一步占据这一市场空白。”的观点,L厂长认为大不可行。因为Q矿泉水和Q啤酒虽然同属于SG集团,但他们是独立核算的两家企业,白白借用Q矿泉水的客户资源,是Q矿泉水公司所不能同意的,并且在与他们的协调上也会产生很大的难度。其次桶装矿泉水与啤酒的产品特性不同,它是以家庭为购买单位,而啤酒则是以个人为单位而购买的,因此Q啤酒不可以和Q矿泉水共用同一个销售渠道。

  (四)针对服务模式差别化

  他们觉得,我们提到的“1+1服务模式”会使厂家投入过大,而C啤酒厂的过去的和现在的销售模式都是:经销商都自己负责销售,即厂家把产品出售给他们之后,其他的工作都由经销商自行承担。如果现在由厂家负责对终端的促销工作,将会使厂家的经营成本大大提高,让厂家承担这样的投入是没有道理的。

  七、坚持不是胜利

  对于产品生动化的差别性建设,对方没有提及(可能也是由于没有听说过)。听了对方这样的阐述,我们年轻的团队,先是惊异于双方的认知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后是我们对北方本土企业营销知识的匮乏程度达到了一种无法容忍的奋怒。

  针对L厂长对方案所提出的这些否定,我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应:

  第一,我们在方案中阐述的是“吉林本土尚无生产厂家将黑啤酒进行规模化的商品经营。”而并不是说没有生产“黑啤酒”的厂家。就是因为目前生产“黑啤酒”的厂家处在无规模经营且营销能力极弱的状态,而且CH市场也没有出现“黑啤酒”的专业品牌(极少数酒店自己酿制),所以Q啤酒也才有机会成为“黑啤酒”第一品牌。同样,其他的“黑啤酒”生厂家经营状况不好,就否认整个“黑啤酒”的市场机会不存在的观点也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女性消费者饮用啤酒的次数与市场规模的大小,是需要实际去调研和分析的。我们提出生产女士专用啤酒的思路,只是为C啤酒厂的新产品研发提出一个方向上的思路。换句话说,Q啤酒若想成功进入CH市场,必须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卖点或定位。试想一下,就在我们身边的应酬场合,其实有为数不少的女性都是喝啤酒的。可是目前市场上的啤酒无论是从口味上、酒精含量上、还是麦芽糖的浓度上又有哪些啤酒是专门为女性消费者设计的呢?因此,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针对女士啤酒的市场预测中,致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女性消费者是有产品需求的;第二,女士专用啤酒是有市场的。至于这种需求是不是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足够规模的市场,还有待于去实际的调查和论证,而不是现在就可以得出结论的。

  其次,关于新产品研发的成功或失败更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的整个过程,不是说你有了一个产品概念或想法,就可以把它打造成产品的。而是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就拿C啤酒厂提到过的“人参啤酒”来说,在生产之前你是否知道它的目标消费群是谁?是否准确地定义过准备进入的目标市场?是否对本企业的实力与市场机会进行过评估?有没有制定出与目标市场相吻合的营销策略等等,也只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新产品的开发才有可能成功。而前面L厂长所提到的“人参啤酒”是否经过了这些科学的新产品上市程序呢?如果是,那么它的失败有可能是市场的原因。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明新产品开发的方向没有问题,而是企业患了“营销近视症”,问题出企业自己的身上。

  第三,CH市不是F县。虽然Q啤酒在F县拥有9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在此之前,Q啤酒根本没有大规模的进入CH市场。而且仅在极短的时间内,在极少数的终端有售,经过调查Q啤酒在CH的市场占有率充其量也就是1%。一个拥有这样市场份额的产品,对于偌大的省会城市来说,就可以忽略不记了。而品牌的忠诚顾客也是需要企业长时间地去培育才会拥有的,并不是在短期内就会形成规模。Q啤酒在后期已经基本退出了CH市场,其本身并不存在大量的品牌忠诚顾客。这次Q啤酒拓展CH市场,实际上是以一个全新的品牌角色切入的,既然Q啤酒在CH市场根本就没有一定数量的品牌忠诚顾客,那更换品牌之后所失去的消费者又从何而来呢?

  第四,关于“自营专卖渠道”的建设问题,我们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我们公司本身拓展连锁酒楼的餐饮项目,如果我们的酒楼只经营Q啤酒,这样既可以给没有任何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Q啤酒提供一个先期进入CH市场的平台,又会成为它日后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的“根据地”。其次,专营Q一个品牌的啤酒,能够提高产品在我们每一个酒楼单店的销售业绩,可以使产品获得稳定的销售收入。对于L厂长认为的“酒楼只经营一个啤酒品牌,会降低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客流量以致于影响Q啤酒在酒楼的销量”这一论调,我们这样答复的:商家专卖单一品牌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是会降低顾客满意度的,但是在餐饮渠道却是例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消费者的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的概念。消费者去饭店消费是为了满足自己什么样的需求呢?其主要需求无外乎是吃饱饭、享受美食、社交、显示身份与地位等等。次要需求大概会是因为餐厅的地点好,或者是服务态度好,从而满足自己方便就餐或享受一种用餐好心情的需求。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是按照先满足自己的主要需求,然后满足次要需求的状态来排序的。满足主要需求与次要需求的动机有时候也是共同存在的。换句话说,消费者“是为了去饭店吃饭而喝啤酒”这个逻辑是正确的。而“为了喝啤酒而去酒店吃饭”(想喝啤酒就去酒吧了)的消费者有极少数的。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消费者是专门为了喝一种啤酒,而光顾哪一家饭店的。饭店、餐厅的客流量如何取决于其自身菜品的质量、口味、地点、环境,以及服务水平等等,而不取决于其是否经营一个还是几个品牌的啤酒。譬如说,我们去吃肯德基,而肯德基只经营百事可乐系列碳酸饮料。那么消费者会因为想在肯德基里面喝可口可乐,而只因为肯德基不卖可口可乐,而放弃吃肯德基吗?我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关于借用Q矿泉水的客户资源,在方案中我们也没有提到过“白白借用”。Q啤酒可以把Q矿泉水的送水站,发展成自己的经销商。即通过一定的方式让他们经营Q啤酒,这样可以通过他们自己所掌控的家庭消费渠道在出售Q矿泉水的同时,也销售Q啤酒。Q啤酒既利用了Q矿泉水的客户网络将啤酒分销到各个家庭。同时,Q矿泉水的送水站通过经销Q啤酒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样使它们获得更大的利益,对于Q矿泉水公司来说何乐而不为呢?这完全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策略。再说两家企业毕竟同属于一个集团公司,只要集团公司的老总通过,又会存在什么样的协调问题呢?而这样优势互补的策略调集团公司的老总又怎么能不同意呢?至于产品属性不同,消费者的购买特征不同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去论证,而不应该过早地得出不可行的结论。

  第五,关于我们在方案中提出的“1+1协作模式”是许多现代企业也经或正在实施的一种市场助销模式。它可以化解诸多的现实及潜在的渠道冲突,使厂家和经销商建立起良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它的优点更是毋须赘言。实施这种分销模式对于开发一个新市场来说,更是最佳的选择。

八、无言的结局

  听了我们阐述,L厂长等人并没有认为我们的说服有力度,还是一再坚持他们自己的观点,双方又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不欢而散。

  散会后,我把会上发生的情况告之了公司老总,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给L厂长打过几次电话,对方绝口不提方案的事情。而是让我们把合同书起草好,给他寄过去。

  这之后我们去了一趟C啤酒厂,问及对方关于合作的事项,对方说:“你们合同我看了,关于收费这一项,我们感觉太高了,而我们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支付能力同你们合作。”我知道他是在敷衍,因为就方案都没有能取得共识,又怎么能谈到我们的服务费是高是低的问题呢。我提出要见Z厂长(C啤酒厂的总经理),被L厂长借故推脱了。

  这之后,我们公司的老总也和SG集团的决策层进行过几次沟通,后来也因为一些非常复杂的原因而停止了跟进,而“C啤酒项目筹备组”也就此解散了。小组成员们的心情和我一样,糟糕到了极点。我们不是因为方案被否决而伤心,我们是为了一个极有可能成为地区性的优势品牌就这样“胎死腹中”而无奈。无可奈何,是对我们当时愤懑心情的最佳写照。

  九、结论

  关于和C啤酒厂的合作流产,究其原因,项目组成员、公司老总以及我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失利的主要原因大概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一)客户方面的原因

  1、市场营销知识的严重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忠诚顾客就必须要大量地掌握营销方面的知识,并且树立营销的观念。即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产品。因为市场营销所探求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并不是企业决定生产什么,就努力地去推销什么。

  宝洁公司的品牌经理常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为谁而生?为什么买我?用以时刻警醒自己的营销意识,校正营销目标。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来说,你要了解你产品的消费者是谁?营销组合究竟指的是什么?什么是产品生动化?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营销知识,并树立了营销观念,这样在同策划人或策划公司沟通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认知上的障碍。

  2、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经验是局限企业发展的一大羁绊。 

  “经验”是指经过实践而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应该说是个好东西。但是经验有时给企业带来的羁绊,却会令企业停滞不前,甚至是后退。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所积累的一些市场经验在今天是否还管用,往往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策划人往往是从市场的实际情况,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而有些企业的管理层,是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出发来看问题的,而对于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往往抱有怀疑的态度。在我们这个案例中 C啤酒厂的企业领导就把CH市场的运作方式和F县的操作方式等同起来看待,喜欢套用经验中的模式。然而省会城市的市场状况、竞争状况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跟县级市场是绝对不同的,因此具体问题是要具体分析的,而不能套用经验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害怕承担企业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差别意味着与众不同。若想与众不同则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变化。策划是打破成规的艺术,而变化就是其中的生命所在。“尽快地适应变化,并不断地享受变化”是现代企业所必须接受的观念。但是现在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企业不是不愿意接受改变,而是害怕被别人改变。并且担心改变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包括企业风险和个人风险)。任何策划方案在没有执行之前,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是没有风险的,而企业一旦通过了方案就会面临着执行风险,风险与机遇又往往是并存的。因此,一个策划方案能够通过,不仅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具备超凡的知识、过人的胆识,还取决于他对风险的预估和掌控能力。不善于在变化中承担风险的企业,是很难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的。

  (二)策划人和策划公司方面的原因

  1、策划人要根据客户的实际状况,来制定最适合客户自身的策划方案。

  策划人要学会适应客户,策划方案也要适合客户的实际状况。策划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适应。要成功地策划好客户的产品,首先就是要学会适应关于客户的一切游戏规则。对于C啤酒厂(乡镇中的国有企业)这个客户来说,我们所提出的策划方案,不能不说没有“亮点”,但是这些“亮点”是否适合这个客户本身,我们没有过多地考虑。策划之所以没有被通过,可能就是我们没有遵循“合适”原则,把最适合客户的方案推荐给他们。我们以“差别化”为核心思想的方案,犹如一剂猛药,可能药劲大了些,客户有些承受不了。因此,成功的策划方案是不能脱离被策划对象本身而孤立存在的。

  2、策划人要学会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并巧妙地处理同客户之间的关系。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只要凭借策划人的专业能力,就可以获得客户的认可,就可以保证策划方案的顺利通过(虽然也曾通过)。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在C啤酒厂对我们的策划方案提出否定和质疑的时候,我们当时就没能很理智地用一种客户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和其沟通,而是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这样就对以后继续和客户衔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其次,同客户之间的沟通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譬如说“提案会”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第一,它有助于客户正确地理解策划人提出的营销策略;第二,它可以减少双方的沟通环节,直接表达客户对方案的看法。由于我们的方案缺失了一个提案的过程,使得客户被动地看完方案后,就形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理解和感知,而人对事物的第一感知(包括错误的)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恰恰是缺失了提案会的这一沟通环节,并且客户对方案的第一感知也已形成,所以就形成了日后说服上的极大难度。最后,客户和策划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有时是老板和雇员的关系,有时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策划人的方案能否被通过,有时就要看这种关系是否可以和谐共处,是否能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客户需要策划人当雇员的时候,你千万不能当老师。

  总而言之,我认为“双方认知上的巨大差异,”是导致我们无法说服客户接受方案的最主要因素。我们的策划团队成员,大多来自诸如“百事可乐”、“娃哈哈”这样的外企或国内的知名公司。团队成员对于成型的管理模式以及营销策略可以说是知之甚多。我们之间对市场的看法、营销策略的探讨非常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我们之间的认知、经历甚至所运用的语言(专业术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致的,都是能够互相理解的。而C啤酒厂作为一家县级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他所经历的一直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其管理层的确也在不同程度地转换思想,但是在一种半封闭(地域的局限性)状态下的自我转化,是很难认知,也很难接触到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现代化的营销模式的。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就使得策划人和客户之间,形成了诸多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即双方的经历不同;双方所接触到的管理思想、营销机制不同;双方对新产品的运作思路不同;双方对市场的感知不同;双方对渠道的操作策略不同等等。达成共识的一个前提是:“求大同,存小异。”而我们既没有“大同”却全都是“大异”,那么作为策划人来说,面对认知上和自己存在这么大差异的客户,我们说服的难度和结果就可想而之了。

  通过对这件事情的感悟,顿觉成功的策划的确行之不易。忽一日,偶见“帕萨特”轿车的广告文案,仔细体味之下,备觉其中不乏真谛,现摘录如下,送给和我有着共同经历的策划人共勉:掌握变化者胜;思虑周全者胜;先行者胜;耐力持久者胜;架构坚强者胜;气量宽广者胜;克服逆境者胜

  李铁君:职业营销咨询策划人。1997年加入长春百事可乐(Pepsi—Cola)饮料有限公司,从销售代表做起,后任某内资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市场部经理。长期致力于快速消费品、房地产的营销研究与实务,现正从事营销咨询的一线工作。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6349.html

更多阅读

2012杭州中考作文《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样是赏鉴中考作文,《语文报》就做得有创意。作文三重奏栏目里,除了初三考场佳作,还请作家来写同题作文,也邀初一初二的孩子来试手。正如头版大字所说,在如此这般的“类型博览与鉴评”中,组成了“多维展示特色专辑”。2012杭州中考作

要记得,每天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人生感悟 如何保持乐观心态

要记得,每天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人生感悟]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心态好,运气就好。精神打起来,好运自然来。记住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一旦失去他,就跳出去,要学会调整心态, 有良

声明:《2015中国啤酒市场份额 一份胎死腹中的啤酒策划案》为网友阳光的暖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