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中国的PC市场,真可以说是“千军万马狂挤独木桥”。一个品牌刚刚挺进市场,另一个品牌又抢滩登陆,直弄得消费者眼花缭乱。到头来,不用说“货比三家”,就是“货比十家”,恐怕也下定不了购买那种PC机的决心,最理智的心态只能是:看看再说。 面对消费者“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的观望心态,PC制造商们心急如火,手忙脚乱地寻觅着博得消费者欢心的最佳“渠道政策”。要创新一种马到成功的“渠道政策”,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以长年累月的营销经验为后盾,更需要企业CEO过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可是,由于PC机在中国的发展不过20个年头,要想在如此短暂的营销实践基础上,创造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渠道政策”,既无可能,又不现实。
怎么办?“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于是乎,国内众多的PC厂商急中生智,纷纷走上了模仿世界著名PC厂商“渠道政策”之捷径,幻想着通过不走样的“拿来主义”,将“洋经验”移植到中国PC市场,成为取悦消费者、占有更多市场份额的“杀手锏”。谁知事与愿违,简单的“复制”换来的却是得不偿失的“水土不服”,无坚不摧的“洋模式”却沦落为有坚难摧的“洋垃圾”。难怪一些PC厂商这样慨叹:不是我不努力,而是PC市场太难捉摸!
这里,我们既不去审视MBI的“租赁制”⑴渠道政策,也不去评说Acer的“快餐制”⑵渠道政策,更不去议论三星的“OA制”⑶渠道政策,而只想就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透析一番,看看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的长处何在?短处是啥?为啥在中国PC市场难以大行其道,不得不委曲求全“变形”以求生?
戴尔“直销制”渠道政策的长处
PC机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并非美国戴尔公司CEO——麦克·戴尔(Michae Dell)首创,而是IBM的创始人——沃森第一次提出的。在PC机市场初起之时,营销渠道十分狭窄,客户主要集中于军事组织和科研机构。要推销PC机,就需要PC厂商自己的营销队伍和市场网络,直接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传统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正如干推销出身的沃森一再向员工灌输的那样——一切都从销售开始,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PC机市场“这边风景独好”,传统的“直销制”渠道政策缺陷丛生,取而代之的“直接关系、直接服务、直接销售”渠道政策呼之欲出。面对时代的催促、市场的召唤,麦克·戴尔对传统的“直销制”渠道政策进行了洗心革面的彻底改造。他紧紧抓住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之间客观存在的时间差,巧借信息传递的迅捷性和便利性大大优于实物流通的天然优势,抢先搭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特快列车”,独具慧眼地创造出了适应PC机成熟期营销需求的全新渠道政策——戴尔“直销制”。这一低耗高效、双向互动、随机应变的“直销制”渠道政策,支撑美国戴尔公司以平均年递增60%的超常增长率,身手不凡地跻身于世界知名PC厂商的群雄之列。
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具有其他渠道政策无与伦比的种种长处——摧毁了PC业界沿袭的“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行销层级,减少了中间商的利润盘剥,降低了流通成本,进而保持了价格优势;独具特色的零库存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机型的更新速度,以避免因与市场不合拍而生成的价格滞后内耗;一切产供销活动,均以“直接关系——直接服务——直接销售”三要素为转移。
——“客户化定制”以人为本。面对消费愈来愈“个性化”的市场发展趋势,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就趁势将充分满足消费者对PC机的个性需求,作为“直销”的出发点和归宿。他们组建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全球信息和通信网络系统,辅之以免费电话和全天候传真,全方位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定制“个性化PC机”。这样一来,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消费者对购买“个性化PC机”的时间忍耐度这个棘手难题,游刃有余地将从消费者提出个性需求到厂商提供个性PC机的供需过程,大大缩短到1~2周。
——“市场价最优”吸引眼球。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注重通过网上造势和媒体宣传,围绕“直接关系、直接服务、直接销售”的直销三要素,以“戴尔的PC机价格最优”为公关着力点,全力吸引消费者眼球,竭力增强消费者心理认同感。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之所以能做到“市场价最优”,就在于它找出了传统营销渠道隐含的最致命弊端——中间流通环节的过多内耗,故而能在保证自身利润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PC机。
——“外包化服务”降低成本。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程服务,是任何一个PC经销商都举棋不定的挠头难题。自身亲力亲为,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服务外包,又担心外包商难以做到十全十美。针对这个“二难推理”,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独僻蹊径,将需求信息快速传递,把生产资源全面整合,用高出市场平均物流价格的外包费吸引专业服务商。这样一来,他们就巧借信息传递的快捷特性,不费吹灰之力地串连起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从而形成一套超高效率的商业运作系统,进而获得PC机销售机会最大化。
戴尔“直销制”渠道政策的短处
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的确在PC机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成为众多PC厂商纷起仿效的最佳渠道政策。但是,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要想发挥其功能的最大化,还有赖于一些成熟的客观条件作为“踏板”。第一个踏板——PC机研发步入成熟期,种类五花八门,只有消费者拥有了多种选择权,PC机的销售渠道才有可能提升到面对面的“直销制”;第二个踏板——PC机的消费者,对PC机的了解程度,决定着PC机的渠道政策,而“直销制”则要求消费者对PC机的各种配置心知肚明。第三个踏板——供应链资源的优化组合有赖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制造商、经销商、服务商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无任何障碍,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才能在超快捷的信息交流和管理系统支撑下,发挥其效率的最大化。
由于世界PC机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直销制”渠道政策发挥效用的“三个踏板”有长有短,进而放大了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的短处,怎么样也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对服务器和存储产品无能为力。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对于PC机来说的确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很不错渠道模式。但是,对于PC机配套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来说,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却有点捉襟见肘了。这是因为,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大高于PC机,故而难以做到薄利多销。倘若戴尔一味壮大自身的PC机销售实力,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技术支持及服务成本的日益攀升,而PC机的价格却在不断降低,此消彼长的危机不能不让人提心吊胆。
——对分工日益细化的PC市场难以招架。随着PC产品自身开放性本质特征的日益放大,加之因特网日新月异的强发展态势,大大加强了PC产品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种超强的关联性,使得任何一家PC经销商都不可能经销所有的PC设备,也不可能满足所有PC消费者的所有需求。就连在PC市场如鱼得水的戴尔“直销制”渠道政策,恐怕也难以手到擒来,把握足够的市场机遇了。随着企业级市场和消费类市场的关联性销售日趋涌现,分工合作日益密切,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的不适应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戴尔“直销制”渠道政策的变形
1994年,戴尔公司大举挺进中国,试图在这个世界最大的“PC潜在市场”大捞一把。由于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的实施条件尚未成熟,戴尔公司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采取了“代理制”渠道政策。随着在中国PC市场的经验积累,1998年9月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正式在中国PC市场全方位登陆。可是,由于“水土不服”,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虽经历了6个年头的风雨兼程,但至今却因难以入乡随俗而流露出“变形求生”的无奈尴尬。
——中国特色渠道政策的巨大挑战。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之所以实施6载难以发挥效用最大化,就在于土生土长的中国渠道政策不依不饶地与之过不去。中国的PC市场具有其特殊性,任何一个PC厂商,都无力“单枪匹马走天涯”,而必须借助外力来扩大市场份额。于是,各级代理、专卖店、分销商、零售商遍地丛生,共同构成了独具中国PC市场特色的经销商体制。人常说,“强龙难压地头蛇”。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要想成为中国PC市场的营销主导模式,恐怕也不是3~5年就能办到的,亟需静下心来卧薪尝胆一番。
——中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客观掣肘。虽说,中国的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美国相比还是相对不发达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必会大打折扣,不用说消费者订货后5~7个工作日内就可收到所订购的PC机,就是消费者所订电脑出现问题后24小时之内提供技术支持,恐怕在目前条件下也是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的。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味按部就班地宣扬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到头来只怕会大大损害自身的信誉度,无奈咽下“心急偏要吃热豆腐”的自酿苦酒。
——中国消费者购物习惯的人为抵触。中国消费者虽说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一些传统的消费习性,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变更的。在“眼见为实”的消费观念导引下,中国消费者在选购PC机时,不仅注重品牌知名度,更乐意亲自去商店逛一逛,“货比三家”后方才能最终下定购买的决心;而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却倡导网上选购,消费者“看得见,却摸不着”,这就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习惯作用下,中国消费者乐意看货交钱、提货走人,一切都在商场里完成买卖;而戴尔的“直销制”渠道政策,却限定网上支付,消费者交钱后只能在家等待送货上门,这就难免不让消费者生成“我交了钱他不送货咋办?送来的货与选订的不一样又咋办?”的种种狐疑。
正如一位国内PC经销商所提醒的——戴尔的“直销神话”,不是谁都能“复制”的!
注释:
⑴IBM的“租赁制”渠道政策:PC市场初期,PC机不但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而且技术含量高、服务要求多,这就决定了其渠道政策的特殊性,“租赁制”渠道政策也就因此出现了。这种渠道政策,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PC机和持续完善的售后服务,而且要耗费PC厂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过,“租赁制”渠道政策好处多多,不仅能赢得客户、扩大市场、稳定业务,而且在市场萧条时期,PC厂商能仰仗稳定的客户源巧渡难关。
⑵Acer的“快餐制”渠道政策:这是为应对亏损连连的被动局面,于1992年提出的应急渠道政策。它将原来的系统发展模式变更为零件发展模式,将体积大、价格低的PC外壳大批量海运到各地,将价值高昂、降价频繁的硬盘、内存、CPU等组件由当地采购现装现卖,以此缩短交货时间,保护市价,降低库存。这种渠道政策,克服了“代理制”渠道政策的自身缺陷,汲取了“直销制”渠道政策的独特优势,实乃保持持续赢利之良方。
⑶三星的“OA制”渠道政策:为了整合众多的中国代理商,三星于2004年1月19日推出了“OA制”(扁平化区域代理制)渠道政策,以求进一步细化市场、加快市场反应能力。为此,三星认证了10家传真机代理商,10家打印机代理商。通过这20家核心代理商的联手攻关,造就三星——总代理——区域分销商的“铁三角”渠道销售新模式,凸显三星的资源优势、总代理的资本优势、代理商的渠道优势的“三效合一”,从而取得“1+1+1>3”的三方利益最大化。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351-428220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