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两项降低药品价格措施即将出台的消息,让消费者感到一场药品降价风暴即将来临,又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药价变动牵动药企、医院、消费者等多方神经,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孰是孰非,笔者略论一二。 赞成者曰:对药店是个大利好。医院对药品不加价,医院卖药就无利润,则医生诊断、治疗费用必定有所上扬,这对药品零售市场可能产生好的影响。同时,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国家单方面取消医院药品加价制度,医院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为使其日常运作稳定正常,医院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以此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
反对者曰:取消药品加价后,首当其冲的是一、二级小医院。这些小医院由于没有特别的新设备和检查项目,药品收入要占其整个收入的60%。取消药品加价15%后,医院纯利润将减少10%左右。如缺乏相应的补偿配套措施,完全让小医院自己去承担,他们的出路又在何方?而正是这些小医院,承担着最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责任。另一方面,据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主任李磊估算,如果此次降价成定局,国有大中型制药企业每年的损失将达到60亿元左右,许多企业将面临生死考验。
“浚其源泉”,找出问题的本质,方可对症下药。药价虚高,有其渊源。医院药品加价制度早在1954年就开始设立。以前政府给医院补贴,医院看病越多,政府补贴越多。后来这项措施被取消,为了弥补医院的成本,国家允许药品加价15%作为医院的收入。由于看病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就给开大处方的不合理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从医院来说,也就出现了“以药养医”及药价虚高的现象,导致老百姓“看病难,买药贵”,并因病返贫,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反差。改变“以药养医”、药价虚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了解,此次降价已是发展改革委的第十七次政府行为。可见,政府对解决此顽疾是抱有很大决心的。虽然药品降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但其效果是一浪高过一浪。有专业人士指出,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改变“以药养医”的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行业也必须遵循其相应的游戏规则。 “以药养医”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已经不适合现实要求,必须改革。
笔者认为,既是顽疾,非一日之功可除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不可操之过急,改革中需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取消药品加价后,财政上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医院为了生存,完全可以靠增加检查服务项目来弥补损失,这样,虽然药价降了,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还是没有减轻,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得不到解决。
其二,屡次降价教会了企业用新的对策应付政策,企业要么停止生产该降价品种,要么更换药品品种和外包装,让降价品种以新的价格出现,最后蒙的还是老百姓。
其三,目前,国内药企开发基层医药市场的行动已渐成气候,竞争日益激烈;而外企的产品基本上还能维持原先的利益链条,继续占领医院的市场份额。外资药企有可能借国内药企“附加值”下降之机,乘机扩大医院市场份额,国内药企的医院市场份额有可能进一步丢失。如果卫生部门不及时出台鼓励质优价廉仿制药使用的相关政策,国内药企将逐渐淡出医院市场。
一言以弊之,治标须治本。药品降价只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需要医疗、医药流通、医保等多方面改革的同推进行。除了要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监管政策,还应推进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业经营,在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间开展竞争;在生产流通领域通过整合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建设问题;在医疗保险领域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医疗费用约束机制。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