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测”略》 第2章 漫话IQ:智商知多少 聪明还是迟钝



     不管“智力是什么”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多少年,在这个过程中,智力测验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和完善着。正如波林所说,大多数普通人还是认为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得的东西。所以作为读者,可以不关心这些心理学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喋喋不休的争论,我们还是找些实实在在的可以测量人的智力的测验吧。智力测验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三种比较常见的智力测验。这些测验都是非常流行的标准化测验,有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也是在智力测量工作中比较常用的测验。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智力,最好向专业的测量机构咨询,他们一般会提供这些服务。而这些测验也只能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施测,完全不同于我们平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那些娱乐性的小测验。

比奈智力测验

比奈测验是历史上最早的智力测验。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在1905年编制。当时的比奈测验只有30个测题,主要用于辨别智力缺陷的儿童,解决学校内低能儿童班级的管理问题。相对于后来陆续问世的测验来说,虽然比较粗糙,但作为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测验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引进和修订。经过100年的发展,现在的比奈测验已经与最初比奈和西蒙所编制的完全不同了。其中做得最出色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ewis M. Terman ,1877—1956)的修订版。1916年推孟第一次修订了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产生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简称斯比智力量表或S-B量表),对原来的比奈量表中许多内容做了删减,并补充了1/3的新内容。斯比智力量表以美国人为样本,重新进行了标准化,以后又经历了多次修订。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根(E.Hagen)和沙特勒(J.Sattler)等修订发表了第四版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如表2-1所示。第四版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在测验的理论框架、测验题型、内容、施测程序及心理计量学上的观念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

第四版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以卡特尔的理论为依据,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概念入手去进行测量,并加入了桑代克和哈根编制的认知能力测验。共有15项分测验。

表2-1 第四版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内容简介

分测验 测量内容及举例

A.词汇  2~6岁儿童使用图画词汇,看物体的图画,然后要求回忆并说出名称;7岁以上用口语词汇,即用语言解释一些词义。

 如信封、鹦鹉、钱币等

B.珠子记忆  有4种形状的珠子,首先,给被试看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珠子;然后,再出示这些珠子的图案,要求指出;最后,给被试看一个珠子的图案,再要求被试凭记忆来穿置珠子

C.算术  数量概念和心算能力

 《读心“测”略》 第2章 漫话IQ:智商知多少 聪明还是迟钝
D.词句记忆  读一些句子,长度不等,要求复述

E.图形分析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把木块安放到合适的凹槽内,另一种是把黑白对称的方块合成几何图案

F.理解  看一张人体画,并指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提问回答:如“为什么在医院里要安静”、“为什么要用雨伞”、“肚子饿了怎么办”、“开车的人为什么要有驾照”等

G.谬误  指出图画中不合理的地方

 如“秃子梳头”、“小女孩在湖中骑自行车”

H.数字记忆  顺背、倒背数字

I.仿造与仿画  仿搭积木、仿画图形

J.物品记忆  呈现一些常用的物品,一个一个呈现,呈现完毕要求被试按呈现顺序在图片上指出是哪些东西

K.矩阵  非文字的推理测验,2×2或3×3的矩阵中缺少了一块,要求根据图形间的关系,选择一块补上

L.数列关系  显现一组数字,后面有三个空格,要求推算出空格内是什么

 如20,16,12,8,    ,    ,   

M.折纸和剪纸  根据折纸的方式及剪去的部分,从摊平的图形中选择一个匹配的出来

N.语义关系  给出4个词,要求根据前三个词的特征说出事物的相似之处,并与第四个词区别

 如报纸、杂志、书本与电视;牛奶、水、果汁与面包

O.等式  呈现一组数字、运算符号及等号的资料

 如5,+,12,=,7。要求根据这些资料建立一个等式,即5+7=12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的实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测试词汇分测验,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起点。这个分测验的结果将决定该被试在测其他分测验时的起测点。第二阶段测试其他分测验。所有分测验的起测点由实足年龄和词汇测验的结果来决定,有一个专门的表可供查询,操作时一查便知。每一个分测验都有一个基本水平和上限水平,每个人不一样。当被试连续做对四个题目就是他的基本水平,达不到则倒退往前做,一直做到连续四题做对为止。上限水平即是停测点。当连续出三个错,该分测验就停止。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采取一边操作一边评分的方式(因为要决定什么时候停止),所以对主试的要求很高。

评分比较简单,大多数题目是采用0,1记分,得分相加即是分测验的原始分数,对照常模得出离差智商。在斯坦福-比奈测验中,智商的平均数是100,标准差是16。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虽然有15个分测验,但因为有些测验仅适用于某些年龄范围,所以一般来说每个人只需做8~13个测验,这样整套测验所需的时间在30~90分钟之间。

一个好量表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而且只有经过不断地修订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中国也曾三次修订比奈量表,最早是1924年,中国现代心理学家陆志韦(1894—1970)先生修订了《中国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36年他和吴天敏发表了第二次修订本;1982年吴天敏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现在比奈量表在中国用得较少,但在美国依然是比较流行的。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继比奈之后,在智力测验编制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avid Wechsler,1896—1981)。他把智力定义为“有目的的行动、理性的思维和有效地应对环境的整体能力”。据此定义,韦克斯勒编制了一系列的智力测验,并在智商计算、智力理论等方面独树一帜,真正是智力测验学界的泰斗。

韦克斯勒在1939年就曾编制了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echsler-Bellevue Intelligence Test),这套测验主要是用来评定成人的智力。当时比奈-西蒙量表已十分流行,韦克斯勒之所以舍弃比奈量表而要自己编制测验有几个原因,首先,比奈量表的常模不适用于成人,虽然有成人常模,但题目太简单,表面效度高而容易使被试没有兴趣;其次,韦克斯勒不太欣赏比奈量表当时所采用的计算智商的方法;再次,仅有一个智商分数限制了测验诊断的功能;最后,比奈量表主要是一种语言量表,非言语的项目太少,这样就限制了在临床工作上的使用。有鉴于此,韦克斯勒力求编制一种全新的智力测验,不以年龄量表的形式,而以分测验的形式来组合测验,并采用了离差智商来表示测验结果,这些都是韦克斯勒的首创。

1949年韦克斯勒编制了适用于5~15岁学龄儿童的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之后其本人和其他人多次进行修订,又增加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WPPSI);韦克斯勒三套智力量表把学前儿童直到成人都归入了测量的范围,做出了一个智力测验的系列。这几套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都是一样的,操作、评分等程序也基本相同。

以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WISC-R)的全量表为例,分为语言和操作两大部分(见表2-2),每个部分又包含了六个分测验。分测验里的测题形式相同,并按难易顺序排列。

表2-2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测验内容

分测验 内容及举例

语言部分

A.常识  生活常识以及一般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物品、节日名称等。这个分测验并不是要考查一个人的专门知识,而是由此来反映一个人对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事情的认知能力

 比如“一年分为哪四季?”。这类测验中有些内容常常会过时,如测验中有“苏联的首都在什么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些内容已不再适合作为测验的题目,使用时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B.类同  一组组配成对的名词,要求说出每一对词在什么方面相似,概括出每对事物的共同之处。这一分测验涉及较高的智能和概括推理能力,可以测量一个人的“一般因素”,即G因素。在评分时除了正确性以外还从概括的深度来考虑,从抽象水平上概括要比具体水平上概括得分多,如蜡烛和电灯相像的地方在哪里?都能发光和都是照明工具就是两种不同程度的概括

C.算术  主要用以测量数量概念、计算及推理应用的心算能力,其中一部分题目由主试口述给被试,然后再心算答案。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注意力、记忆力

D.词汇  反映对语词的理解、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这一分测验除了测量对词汇的了解程度外,还可根据解释词汇时运用的字句及解说方式,判断其生活经验的优劣及接受教育的程度。测验中的词汇从字典中随机选来,并按难易程度排列,要求儿童对这些词做出解释,如“伞”、“帽子”、“勇敢”、“苦恼”、“法律”等

E.理解  涉及一些与自然、人际关系及社会活动等有关的情景

 比如“你把小朋友的皮球弄丢了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说话要守信用?”

F.数字广度  顺背和倒背数字。数字的数量从短到长,直到被试背不出来为止。测量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的能力,一般智力低下的儿童顺背数字往往不会超过5个,倒背不超过3个

操作部分

A.填图  有26张图,图画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缺少了一部分,要求被试指出缺少的是什么。完成这部分测验需要运用注意力、视觉组织、记忆力、观察辨别力

B.图片排列  每组图片3~5张不等,可以组成一个故事。然后打乱顺序呈现给被试,要求按逻辑次序将图片重新排列。测量不用语言文字就能表达和评价每个情景的能力,它需要视觉组织与想象等能力

C.积木  有九块四方形积木,其中两面是红色,两面是白色,两面是半红半白。要求被试根据呈现给他的图案,用积木拼出来

D. 拼图(物体拼配)  一个图案被切割成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几块,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里把它拼配起来。这部分测验需要具有视觉组织能力、视觉动作的协调能力、知觉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

E.译码  是一种符号替代测验。告诉被试用一种符号代替另一种符号的规则,然后给出一组符号,请被试用另一种符号去替换

F.迷津  要求被试用笔从迷津的中心沿着通道一直走到外边

语言中的背数和操作中的迷津作为替代测验,实际测验时每个人只需做10个项目。为了不使被试感到枯燥,语言和操作的内容是交替进行的。测验做完后每个题目都对照标准答案给予评分,把各个分测验中测题的得分相加得到原始分数,然后根据年龄查转换表,得出量表分,把语言部分的五个分测验量表分相加,操作部分的五个分测验量表分也相加,再分别查常模表就得到了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把语言和操作的量表分相加再查表就得到了全量表智商。这样韦氏测验就同时提供三个智商数,以及十个分测验分数,能较好地反映智力以及体现智力的各个方面。在其成绩报告单上还有一张剖析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儿童能力的所长和所短,从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全面开发。

目前国内WISC-R有几个修订版,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和湖南医科大学修订。韦氏量表是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智力测验。

瑞文测验

瑞文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38年创编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既适合于个体施测,也适合于团体测验,是一套使用方便,用途广泛的智力测量工具,至今仍为心理学界和医学界使用。因为这个测验是非文字的,较少受到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民族、信仰等)背景因素的影响,心理学者特别喜欢把这一测验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工具。

瑞文测验原名“渐进矩阵”。最初的测验称为标准型,由A、B、C、D、E五套测验组成。每套12道测题。测试题是一张抽象图案或一系列无意义图形构成的一个2 × 2或3 × 3的矩阵,矩阵右下角缺少一块,要求被试从提供给他的6小块或8小块图案中挑选一块填补进去,使整个图形完整或符合逻辑。例如,下面的几个图都是其中一些测试题。

测试题是按从易到难的原则依次排列的,矩阵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内在的逻辑关系越来越隐蔽,解决这类问题越来越依靠间接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类比推理,因此,瑞文测验在语言表达、识别能力、记忆、词汇等方面是弱项。

为了适合儿童和智障者使用,瑞文在原有A、B两套测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套Ab,并使用彩色,以突出图形的鲜明性,构成了一个新的测验品种,即瑞文测验彩色型。

标准型对于智力超群者来说太简单了,没有鉴别的作用,于是瑞文又编制了高级型,其中高级I型12题,高级II型36题,专门用做智力超常者的测定。

瑞文测验在使用时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进行。一般7岁以下幼儿和60岁以上书写有困难的老人以及智力落后者可采用个别测试,由主试记录答案,其他人均可团体进行。测验时间一般在30~40分钟。瑞文测验的评分也很方便,它采取两级评分,即答对1题得1分,答错的就为0分。测验做完后只需对照答案表算出总分,然后把此分数与常模表对照,就可以换算出百分位数和智商分数。

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瑞文测验测量了智力的许多因素,包含多种可认为是g因素的方面。与其他测验相比,它所测到的因素更具有一般性。它的实用价值突出表现于它的适用范围之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地区的人都可以用,甚至聋哑人也可以用,适用于做各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且容易操作、省时省力,是大规模筛选的理想工具。很多有求职经历的人对这种测题形式比较熟悉。在很多公司的招聘考试中,也都出现过部分较难的瑞文测题以测量应聘者的智力。

国内现在有两种瑞文测验的修订本,一个是标准型修订本,由北京师范大学修订;另一个是瑞文测验联合型,是把标准型和彩色型合二为一,由华东师范大学修订,可以用于从5~75岁的年龄范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576.html

更多阅读

通志总序 《读心“测”略》 总序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它的研究内容是最为丰富和广泛的,活跃在我们生活的众多领域。比如,在各种医院里,我们可以看到咨询心理学家或临床心理学家的身影;在幼儿园、学校里,儿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指导教师和家

测绘实习报告前言 《读心“测”略》 前言

     满天飞的心理测验  你是否见过类似这样的测试:  有四件事同时发生,  1.孩子在哭  3.水龙头在流水  2.电话铃在响  4.有人在敲门  请仔细思考一下,然后再回答你会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处理这四件事呢?  A:抱着孩子

《读心“测”略》 第1章 心灵的尺子:心理测验

     谁不想了解别人呢?相信任何人都有了解别人的欲望—倒不是想知悉别人的内心隐私,而是想通过这种了解为自己的行为决策提供帮助:你的父母在想着什么?你的恋人在想着什么?你的孩子在想着什么?你的朋友在想着什么?你的同事在想着什么

声明:《《读心“测”略》 第2章 漫话IQ:智商知多少 聪明还是迟钝》为网友锦书寄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