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只是锦上添花,国内市场才是根本
5月30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国会大厦,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IGC集团整车及CKD合作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
这成为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去年10月提出的 “将来三分之二的吉利汽车将出口海外”口号的最好注解。
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共同选择。最近商务部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增长超过150%,一汽、哈飞、吉利、江铃、长城、中兴、江淮、长安等国内企业纷纷加入这一阵营。其中吉利汽车截至4月份的出口达到了3018辆,列全国整车出口量的榜首。
在吉利与IGC集团签约前一个月,华晨汽车与埃及BAG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埃及组装中华轿车。另一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奇瑞早在2001年10月即实现第一批轿车出口。2004年10月,奇瑞开始与埃及CIG工业和贸易集团合作,在埃及市场推出奇瑞系列轿车。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同耀表示,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本土生产1万美元以下的轿车,跨国公司正越来越力不从心。“凭借高超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不断增长的开发实力,在经济型轿车和微型面包车领域,目前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具备了明显的市场优势。”尹同耀说。
去年,经过近8个月的谈判,奇瑞与美国梦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奇瑞以技术、厂房、设备作价投入3亿美元,梦幻投入2亿美元的现金,共同在奇瑞公司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梦幻汽车公司拥有奇瑞汽车五款新车在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分销权,将按国际标准要求组织经销商队伍,建立250个规范的轿车销售网点,保证在5年内完成100万辆的销量。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这一系列的举动,去年《纽约时报》曾撰文指出,不管是美国也好,还是德国也好,那里的老牌工业区该注意了:中国的汽车来了!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国汽车走出国门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而且也是品牌营销的一个好的设计思路,“一个品牌要想在国内成名,一定要做国际背景的包装。如果包装成功,对品牌的提升是有好处的”。
但贾新光也指出,国内汽车企业布局海外市场要警惕“大宇”现象——韩国大宇汽车因在海外扩张过猛而破产。“与国内汽车市场相比,海外市场的竞争更为成熟和激烈,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进入绝非易事。”他说。
实际上,虽然各家企业都宣布了长远的目标,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04年,吉利汽车在国内销售了10万辆,出口只有不到5000辆,出口比例不到5%。吉利今年的国内销售目标是14万辆,出口1万辆,出口的比例也不过6.66%。要达到李书福三分之二出口也就是66.6%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贾新光认为,要从6.66%成功地走到66.6%,吉利必须制定理性的出口战略,然后一步步地实施, 关键是企业要知道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更要理性的知道自己的企业能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是长时间积累出来的,不承认差距或过分夸大差距都是不正确的态度。”贾新光说,中国小型汽车的价格优势,对国外消费者很有诱惑力。目前看来,以低价路线进入国际市场是十分有效的,但显然不能作为长远战略,一味追求成本最低有可能导致牺牲汽车性能和质量。
显然,中国汽车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无法达到西方消费者对汽车质量和设计的要求。而且,中国还没有建立出口大量汽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国内制造商缺乏海外销售网络,一般这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投资才能建立。
“国内汽车企业的海外拓展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现阶段的出国热仍然是在原始的利益驱动下产生的,而非跨国公司式的战略性进入海外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业内人士说。
“有一点可确定的是,对于根基未稳的民族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打下牢固的基础更重要,出口只是锦上添花,不能陷入盲目出口的误区,”贾新光指出,“企业可以把出口当作杠杆,捕捉海外商机的同时研究国外市场,为国内市场催生新的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