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电器停产了,顾雏军被司法机关抓了。科龙公司是改革开放后市场里的老牌子企业了,而顾雏军一度又是业界的风云人物,所以对这样两个可说真正是新闻的消息,是有不少人会觉得吃惊的。不过,早在郎咸平以学者的严肃发起对科龙的质疑前,我就在小范围人际内预言,这个结局,在顾雏军介入科龙公司的那天起早已埋下伏笔,其实是注定了的。我不吃惊。
这是一种报应。是对中国品牌、中国企业的某种报应。不过我很想说,这个报应,却是由企业家带来的。本文就是试图探探这个报应的来龙去脉及其特性。
中国企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市场陶炼,有不少公司,产品有了,市场拓开了,甚至牌子的名声也慢慢在建立起来了。但名牌不是品牌,不纯粹的名牌,还只是通过广告叫响而成的而已,真正过硬的太少。至于在国外的“中国制造”,代表着什么,去过国外或了解国外消费市场的人,心里是清楚的。此处不赘。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品牌几乎都给人以很本质的脆弱感?特别是与国外历经多少年冶炼而益发真纯的品牌相较,为什么我们的品牌基本只能说不算品牌?的确,产品有原因,核心技术有原因,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当然也有原因,然而,更深的的关键我觉得还是在人,尤其在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试问,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么?
所谓企业家,所谓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终究是有其共性的。说个性各各有异,也没错。但在中国这个传统文化不该断裂而大量断裂,而文化传统应该更多剔除却又残余太多的国度里,作为中国人的中国企业家,共性是什么?个性呢,他们的个性又有哪些?
很遗憾,即使我们不应当只以西方市场经济里的企业家精神作为衡量标准或参照,我们还是发现,中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还是颇成问题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一再说,中国目前真有资格、真有实力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根本是没有的。一个不是真正经市场炼就的企业当然不是真正的企业,一个不是真正经市场炼就的企业家当也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至于我们为什么往往要通过政府支持的方式把某些企业推向世界五百强,这是一种国家竞争策略,我们理解,我们支持。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不是我们真正企望的结果,尤其不是真正企业家们的理想吧。我想,我们不妨把这个地方,确定为检测中国企业家是否是真正企业家和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的试金石。倘若,你玩来玩去,就是一些中国文化传统残留给我们的“潜规则”,企业因此诚然是大了起来,个人的名声似乎也有了,但你企业的品质在哪?你作为企业家的品质又在哪?一旦人们更清醒、更了解深层了,你和你的企业就不是品牌,只是名声,充其量只是名牌而已了。就是企业喊得震天价响的所谓永续经营,恐怕也会成问题的。
我们回头细看科龙和顾雏军你就会发觉,顾雏军玩火烧身其实不算什么,毕竟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遭殃却在科龙公司科龙企业!经过潘宁等人艰苦卓绝创下的基业,却败在这些品质极不稳定的所谓职业经理人手上,是多么大的不幸。我相信,这是中国人的中国企业对自己社会的一种报应,因为,是社会默认甚至欢迎这种膨胀的企业家其实不过是玩家的某个人去操盘一个本来是良好的企业的;也因为,总是这种人能轻易成为主流的宠儿:说到底,祸根是社会自己埋下的。多么大的讽刺。
譬如,以前计划经济时代那么多国企品牌,产品又好,国人又普遍信任的,今天留下的只往往不过是一片狼籍,为什么?其实根源都在人,尤其在那些总管、那些企业家身上。难道不是么?难道还有别的更好的解释和原因?是产品?是体制?我不信。
不过,别急,等着,科龙公司的事件、顾雏军的事件,只是开始。虽然科龙今天的不幸是许多蠹虫经年累月造成的,不仅仅顾雏军为唯一祸因。但可怕的是,还有不少象科龙一样的企业正在经受同样企业家的统领以及同样多的蠹虫蛀蚀,这些企业必将遭受同样的报应。我相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总会浮出水面的。尽管吃亏的终究是国家,而且这个学费,我宁愿认为也是整个民族和社会在交的,但中国企业发展的希望与风险两者的关系,实在引人深省,因为问题的根子藏匿得太深了。我以为,在中国目前为数不少的那些“大”企业里,多的是政治性的企业,多半只是“国有私营”的政治性企业而已,真正市场化的纯正公司是太少了。
限于篇幅,本文很难充分展开。我对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状况及其问题的思考,时间很长了,我为企业担忧,也为企业家同情,私下里也一直试着整理和归总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希望最终能以一本书的表述说出我对中国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种种关系的观察和理解。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要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先要提高中国人素质的竞争力,特别是要提高中国企业员工和中国企业家的竞争力。
但作为本文结论,最后我想说,难得糊涂,也许才是当今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颇为欠缺的一种精神。也许,中国企业家什么都有了,但就是太精明。我们说,如果只是作作生意,赚足一笔钱、发一笔财就享受去,当然这里所谈的所谓企业家精神,根本是多余的,纸上谈兵罢了。但对于那些怀抱雄才大略,意欲大干一番、想建树百年品牌的企业英才,则不妨说,诚实和朴素,较之所谓诚信更应该是当今企业家们要具备的个人品性,不,或者说得更妥当些是------必须要养成的个人习性。
------对自己保持诚实,对企业保持诚实,对人、对消费者保持诚实,这是中国企业家最需补上的一课,这一课,分量很重,非补不可。再也不能只有那些口号了,实实在在,然后是个人成长,是公司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