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尽天机破译密码 破译福田策略



昔日“大长今”遭遇车界暗流,面对宏观环境的改变,北汽福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转型。 

  2005年的车市,就宛如深秋十月的北京,有些凉气逼人。 

  但在北汽福田人的心目中,却有一团火在燃烧。由于宏观环境的限制,汽车行业在2005年遭遇了寒流。这家在过去9年间,以年均50%的增速成长的企业同样未能幸免。尤其是重卡,随着公路治理超载放松、铁路运力提升和燃油价格上涨,销售回落更为显著。 

  福田人急了,尽管已是夜晚10点多钟,北汽福田厂区仍是人头窜动,对于福田人来说,加班是家常便饭。而在远处的住宅区,却是一片争看韩国励志片《大长今》的热闹景象。 

  面对今年突然转恶的行业气候,福田汽车的创业元老、党委副书记赵景光坦言目前高层的压力很大,“今年大局已定了,利润、销售目标肯定完不成了。”但赵同时指出,这是调整期的必然现象,福田应借此机会加强内功,为新一轮的发展准备。公司预测明年大环境会有所好转,后年将开始新一轮的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高峰。 

  目前北汽福田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转型。 

  “大长今”福田 

  在2005年前,北汽福田的战绩堪称彪炳,加之成长背景,或许也称得上是中国汽车业的“大长今”。 

  与业内其他企业相比,福田入行时一无合资背景,二无现成的品牌可借用,有的只是生产经济型卡车的经验与背景。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政策壁垒重重的行业中,北汽福田如“大长今”般,日渐显示出坚韧和顽强。 

  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自主品牌汽车为200万辆左右,福田以34.1万辆的产量荣登自主品牌销量之冠。 

  曾在底特律通用、福特公司历练多年的北汽福田总设计师邬学斌,2002年因不甘心“世界汽车工业的最后一块蛋糕被韩国拿走”,回国考察了多家整车公司之后,正式选择进入了福田公司――一家多年前只是生产农用机械的整车企业。 

  据说,邬最终将梦想定格于福田的重要原因是:“这家公司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令我非常吃惊。” 

  邬所看重的福田“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正是指福田对公司整体策略的制定、执行以及最终结果的把握。 

  把握策略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是“计划色彩”非常浓厚的产业。在1996年福田初创之时,没有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因为国家当时对汽车生产实行目录管理,才能生产汽车。这相当于小孩必须要有出生证,否则就是“黑孩”。当时的福田,尽管抱定“汽车梦”,也只好退而求其次,面向农村和城乡接合部,提供经济型卡车,谋求循序渐进。 

  经过将近两年的积极申请,直到1998年4月,几乎就在原机械工业部撤并的同时,福田取得了汽车整车生产目录,一夜之间改变了公司的命运。福田至此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生产厂商,从而开启了商用车崛起之路,并于同年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尽管公司在1998年取得的还仅仅是轻卡生产目录,并不能生产中、重型卡车(公司在2001年才拿到重型卡车的目录),轿车就更不必说了。但这对于此时的福田来说并无大碍,它正好承接了之前的产品和市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市物流兴起,广大城乡运输户也越做越大,越来越迫切需要长途运输,中重型卡车的需求自然被放大。福田不肯放过机会,紧锣密鼓地争取中重卡目录,直至2000年进入商用车全系列。 

  在福田成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始终存在,而汽车产业也经常会遭遇宏观环境的较大冲击,这些因素难免会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之外的困扰。对此,副总经理吴越俊却很乐观:“命运看似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可以把握策略,至少你能够充分预见环境出现的变化,然后提前调整。而中国5~10年内整个汽车业的增长态势和宏观环境是可以预期的。” 

  相比奥克斯等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速战速退”,福田深知“失败退出的成本会更高”,为确保不出现重大失误,公司在选择进入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时都格外慎重,而赖以决策的全部依据,则是来自产品战略研究。在福田公司的办公楼里,你随便询问一名员工,他都会告诉你,“竞争战略研究”,是福田的“看家法宝”。

 

  福田的“看家法宝” 

  站在深夜的沙阳路上,可以看见正对的两栋办公大楼上,很多窗子还依然亮着。特别是在营销公司的5楼与总部的4楼,都各有一间大办公室灯火通明。虽然分开两栋楼,但是同属于做竞争战略研究的部门,在总部被称为战略发展部,在营销公司被称为市场发展部。 

  记者见到一位正在战略发展部的办公室里埋头加班的员工,她正忙着赶一份产品战略分析报告。这是她今年做得第二份相同类型的报告了,3月前她刚完成一份,或许是市场环境变化太快,现在需要做第二个轮回的报告了。“在很多外企,这种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通常一年只做一次,”这位曾在多家外企工作过的员工感觉福田很不一样。 

  而对面5楼上的员工同样在加班赶报告,不同的是他们的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行为做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嗅出市场当下与未来的“流行”趋势。 

  虽然有人估计,若把两边合并效率会更高一些,更可节约人力资本。但做过多年战略研究的副总经理吴越俊却坚信,对于整个项目而言,必须要有宏观、中观及微观等各层面的分析,才能为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如果两边合并,势必会脱离市场,造成市场分析的准确性下降,导致结果与实际偏离。 

  吴所指的微观层面,是指在各区域市场一线的分公司层面,除了销售和服务人员之外,还设有30多位专职的市场研究人员,他们负责随时随地调研市场的微观动态,并及时向营销总部反馈市场信息。目前福田共有100多人在做企业战略和市场竞争策略方面的研究工作,这在其他公司是很罕见的。 

  在汽车领域,福田重视战略研究是有名的。事实上,福田在96年刚刚成立的时候,就组建了这个部门,开始就有40多人。这是缘自总经理王金玉的理念,因为他是一个“不轻易做决策”的人,任何的决策,都要有扎实数据的支持。可是福田诞生时,已有几十年历史的一汽、二汽、重汽哪个不是赫赫有名,加上众多的中小汽车企业,福田只是一家一名不闻,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的小企业。 

  饥饿的人总是清醒的,当初很多人觉得战略部门看不到什么实际收益,似乎没必要设立。但王金玉一锤定音:“也许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将来它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目前福田战略研究部门的员工普遍都是硕士学历,薪酬也高于其他部门。 

  全系列发展 

  福田因轻卡名振江湖,但轻卡的成功并没有让福田高枕无忧。因为福田觉得,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和趋势来看,产业整合度越来越高,美国汽车厂商最多的时候曾经有1000多家,现在仅仅剩下两家半(通用、福特与合资海外的克莱斯勒)。而企业的整合能力与优势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规模,放眼望去,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巨头都选择了全系列发展。 

  靠单一产品(轻卡)打天下是走不远的,通过战略研究,福田认识到,随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包括重卡在内的商用车的需求将会呈现快速增长。 

  于是在2000年,福田开始了全面战略调整,全面向全系列商用车(即客车与卡车全系列)领域拓展,有意做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商用车企业,并将此定为第二阶段的目标。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看,乘用车基本上由“洋品牌”主刀,而商用车则恰恰相反,本土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但是跨国公司无力与本土企业竞争,在商用车领域合资的企业也乏善可陈。福田选择全系列商用车,想必是综合评估了自身资源以后的“量力而行”。 

  那么,有了技术储备,融资能力,对市场又有深入的研究,进入全系列商用车领域也就顺理成章了。

  自主研发永续成长 

  事实上,福田轻卡刚推出的时候,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重大突破,它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找准了细分市场。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挖掘,这种细分领域自然会越来越少。福田早就意识到,制造企业的生命力,必须奠基于自主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之上,特别是进入全系列发展,更要考验企业的持续研发、创新能力。 

  多年来,福田对自主研发的投入可谓是不遗余力,平均投入额超过了营收的4%,领先于业界,其中奥铃一个项目就投入了3.7亿元。 

  福田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部门——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是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拥有近20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包括20多位效力福田的外籍专家和归国人员。除此之外,福田广泛与各大科研院所,海外研发机构合作,构成了强大的研发体系。 

  总设计师邬学斌回国后发现,在中国汽车界,与海外资源合作,做“交钥匙工程”都做上瘾了。“交钥匙工程”就意味着,一切他人都包了,你可以在家喝咖啡了。像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国内绝大部分公司都是托付给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德国博世等几家公司来做,然后再帮你调试好。结果企业无法掌握这项核心技术,始终受制于别人。 

  邬却表示,“我们从来不做‘交钥匙工程’,不会呆在家里喝咖啡,如果对方开价580万,那我们可能只付58万。”福田同样也会跟博世、德尔福等公司合作,为什么可以只付1/10?原来福田的做法是,把对方请到公司来,与福田的工程师一起组成项目组,大家从头到尾一起合作,一轮、两轮、三轮下来之后,如今福田已能够独立去做电控喷射的匹配了,而那些接受“交钥匙工程”的公司还不得不仰人鼻息。在合作过程中,都是福田自己提出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自己做项目管理。“这正是自主开发的核心所在,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失去技术话语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了,”邬说。 

  可见,福田强调的自主开发,是“自己主导”的开发,而决不是简单的“自己开发”,只要守住自主知识产权,什么形式都可以用。比如在电控项目中,是福田首先设定目标,让对方的基础技术(即“源程序”)为我所用,一旦这个“黑匣子”跟福田的发动机结合,那么一切的应用成果包括知识产权就属于福田,上面的所有接口福田都有权进行调整。 

  显然,这种合作式的自主开发,一方面使得研发费用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公司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升。此外,曾在底特律汽车城历练多年的邬学斌觉得,往往技术越成熟的企业也就越死板,而灵活、与时俱进恰恰就是福田另一优势。 

  邬在福特工作时,曾遇到一件难忘的事情。邬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新技术标准的出现完全可以替代并淘汰若干老的标准,新老标准同时执行会浪费很多资源。但是公司对于执行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标准一向很严格。于是有一次,邬学斌忍不住就去找上司,一位非常优秀的伊拉克籍的老工程师。他听完之后说:“OK!年轻人,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工程师凭经验淘汰了那个老的标准,万一发生了车祸,跟这个指标有关,然后律师发现有你和我的签字,那么我们会怎样?”邬坦言自己会丢掉工作,上司则可能会去坐牢。对方接着问:“你分析得很好,如果不淘汰老标准又会怎样?”邬回答,“会多费很多时间,并且公司多付出20万美金。”对方哈哈大笑:“OK,现在你自己选择吧!” 

 破译福田策略

  “他说得很有道理,从理论上讲,什么都有万一,”面对这种“比国企还要国企”的成熟体制,邬当时感觉很无奈。“但是在福田,它的技术标准只要我批准就可以了。” 

  在跟美国一家汽车座椅公司合作时,福田发现比公司的目标成本高了50元,而对方不肯降价。在讨价还价时,福田发现对方的设计中,座椅靠背是可以调节的,对方的技术标志是将每一挡的调节幅度定为0.5度。但福田经过测试,认为1度之内人体几乎没有感知,于是提议将0.5度的标准改为1度,这样可降低35元。但是来自对方美国总部的回答是:“我们同意研究这个标准,但是两年之内改不了。”于是邬再次提议:“我们可以给你这个标准,上面签上邬学斌的字,就视为福田公司的产品技术标准,你们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对方大喜:“喔,你们可以这样呀,那太好了,就这么做吧!”福田就这样达到了目的。 

  据计算,仅自主研发一项,每年就为福田节省成本近20亿元。更重要的是,借由自主开发,福田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持续快速的提升,产品升级自然得以顺利实现。至2004年,终以自主品牌商用车产销量全国第一而成就了“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这毫无疑问得拜自主研发所赐。 

  精细化的国际营销 

  由于客观环境影响导致业绩下滑的状况虽然令人很无奈,不过也使福田更深地体会到,自身的发展不能被动地跟随着本土环境沉浮,必须在坚守自主品牌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一段时期以来,福田海外事业部平均每天都有5个国家左右的汽车经销商上门来寻求合作。福田渐渐发现了这样一个特点,经销商常常会表白说自己跟国家总统的关系很好,特别是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的经销商,有的甚至吹嘘说一次能销出上千部车。但是对于这些自己找上门的经销商,福田发现大约有2/3的人是不太可能合作的,只有1/3的人跟公司价值取向基本一致,可以进一步商谈。 

  福田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周亮表示,公司对经销商的选择很严格,并不会轻易发展一个经销商,也不会轻易开拓一个市场,而是在基于对市场透彻研究的基础上,主动去寻找与福田战略方向吻合,有共同理念的公司,而通常不会选择仅做贸易的经销商。 

  这种做法源于这样一种国际营销理念:福田公司是在做海外营销而不是海外贸易,所以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而是做网络、做品牌,以及售后服务和零配件,乃至文化交流,只有坚持做海外营销,保证可持续性发展,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才能得到持续提升。 

  福田目前在海外已有25家代理商,是公司对当地市场有了深入把握,找到了市场机会,然后整合当地的销售网络资源和售后服务资源。它们基本都是当地在某一段产品线中最强的网络,公司通常会在同一个国家分产品线找不同的代理商。 

  记者在一份厚达几百页的报告中,发现里面有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乌克兰等大约十几个国家的市场研究报告。如《俄罗斯市场进入策略报告》,它对俄罗斯的国家法规、产业发展、市场销售网络,以及对每一类产品的市场机会、竞争对手、消费者调研等都做了详尽分析。对于已进入的国家,还有一份详细的《作业报告》,分析具体进入的状况和进展,以及进一步的作业计划。海外事业部每周要对这些作业计划进行评审,以便确保每个市场能够按照公司的战略要求去实现预期的结果。 

  在关于俄罗斯的报告中有一幅该国的版图,周围用11个方框标记着俄罗斯最重要的11家汽车制造商,它们分别用箭头指向版图中各自所在的城市。接下来的一页对每家汽车公司的下属厂家、产品品牌、地址、销售量都有详细介绍。据说福田未来大规模进入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就从这些厂商中产生。 

  对于伊朗、印度和俄罗斯这些已经有一定的汽车工业水平的国家,福田已将它们定位为战略市场。即与一般市场的进入方式不同。重点将采取合资形式,利用当地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把福田的产品与当地的零部件资源进行整合,匹配出性能价格更适合当地的产品,并且与当地品牌相结合,以便突破该国的技术和关税壁垒。 

  记者在福田海外渠道1~8月的销售表中看到,目前海外销售贡献最大的,还是巴基斯坦、乌克兰、阿尔及利亚和叙利亚等这些被定位为重点市场的国家,4个国家的销量就已接近7000台。相对去年全年5000多台的海外销售而言,今年仍有望大幅增长。但是周亮坦言今年正加紧研究全球市场,加紧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市场还远远没有突破,真正的开花结果应在明年。 

  不过,从福田启动海外市场,到今天做到自主品牌商用车出口的头把交椅,也仅只两年的时间。对此,周的秘书深有感触,她之前做出口报关,对福田所有的出口数字记得清清楚楚,几年前出口到所谓“重点市场”的汽车,经常也都只有个位数,但是如今巴基斯坦一家经销商每个月的销量就能达到300台左右,占了当地20%的市场份额。韩国的起亚,用了大约10年将欧洲的品牌赶出了越南市场,福田进入越南1年之后,市占率已远超起亚。 

  对于进入西方市场,福田采用的显然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一边做战略研究,同时加紧开发、生产与之相匹配的高端产品,比如预计明年推出的欧马可系列,就是瞄准日韩和欧美市场的。最近,福田明确提出了“低成本、高质量、国际化”,希望在2010年实现30%的产品外销,以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而2004年福田外销比例还不到3%。

 压力之下谋求转机 

  由于宏观环境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北汽福田的业绩出现严重下滑,截至第三季度,福田汽车(60016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了15.89%,净利润更是下滑了99.45%。外界对于福田的担忧也逐渐体现,如福田的全系列多业务模式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跟德国戴-克的合资案还像谜一样让人们感到迷惑。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防碍福田一步步环环相扣去推进其战略步骤。 

  尽管如此,福田对2006年的元气恢复还是具备相当信心。以重卡为例,由于铁路运力提升是阶段性的,对公路货运量的冲击也是阶段性的,再加之05年重卡销量下滑部分原因是消化04年的超常增长,2006年重卡将在今年低谷的基础上平稳增长。 

  为了应对当前环境,同时也为福田从明年开始的第三个发展期做准备,公司提出了变革管理,重点是“战略管理学通用,作业管理学丰田。” 

  日本丰田全方位管理的核心精髓是TPS,即一种精业生产,以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为宗旨。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TPS的精髓,福田专门聘请了日本中产联(日本中西部产业联盟)为公司做5年的TPS培训,公司还为此从各部门抽调出50多人成立了一个TPS推进办公室,他们不用做其他任何工作,专门去挖掘公司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方面面。而中产联给福田讲的第一课,就是福田成立的TPS办公室,这就证明了公司离开这50个人还能运转,所以效率大有提升空间。 

  在福田看来,推行TPS首先要转变理念,杜绝急功近利,一朝一夕解决问题的想法。福田提出下一阶段的改善目标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效率提高50%。 

  另外,公司为进一步提升销售的终端控制能力,请来IBM的工程师,借助SAP的软件,按公司需求专门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销售信息系统作业平台。平台建成后,从客户对销售车型的控制、提报采购计划,到公司这边安排生产计划、销售、库存管理、财务控制、物流安排等一系列环节都将有望实现快速响应,使整个流程加快。 

  目前,福田还再努力稳定现金流速,以公司全部50多亿的总资产,运作200多亿的资金规模来看,公司目前的现金流速比业界平均水平高出了两倍以上。但是它同时带来了高负债率的副产品。而要避免高负债的风险,缩小规模不太可能,只有追加投资,所以福田还得积极争取增发新股。 

  尽管业界还有诸多争议,但是面对未来,并不甘心将手脚囿于商用车领域的福田,跨入轿车领域将是大势所趋。面对这样的质疑:“你们是做商用车的,能够做轿车吗?”福田的回答也蛮干脆:“那很多企业之前什么车都没有做过,开始就做轿车了,怎么也能做呢?”做了多年的商用车,福田自认对汽车的理解也会更深一些。 

  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进军汽车无疑是柄双刃剑,昔日“大长今”――福田还能延续成功之路吗?人们将拭目以待。 

  BOX:“福田轻卡”奠定福田江湖地位 

  经过两年的过渡,福田终于在1998年取得了整车生产目录,具有了整车生产资格。长舒一口气之后,立马要准备推出自己第一代的轻卡。虽然当时在运输业带动下,商用车市场正快速增长,但是强手如云,竞争早已非常充分。一汽小解放、一汽红塔、东风小霸王、江淮、金杯等等系列轻卡在市面上比比皆是。而轻卡(即载重小于3吨的卡车)也有大大小小多个吨位级,作为跟随者的福田,到底要首推什么样的轻卡才能赢得市场,就是问题的关键了。答案只有通过产品战略研究来寻找。 

  通过严谨的科学分析,福田在全国范围内选出所要调研的重点区域和消费群体。然后派出50多名调研员,分赴山东、广东、东北三省、河北、四川等十多个省份进行调研,从每个省份挑出100多人进行调查。他们白天马不停蹄地进行调研,晚上回来则加紧对问卷进行讨论分析。 

  当时如果仅看市场表象,则会发现卡车超载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单单问卡车经销商,他们自然会说“显然越大越好”,这些都是从原先用户群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在这种判断的引导下,自然会把目光盯在大吨位的轻卡上,而忽视低吨位的轻卡。而当时市面上也正是以高吨位的轻卡为主,其载重都在1吨以上,宽度在1.7米以上,价格也都不低于5万。 

  福田通过对潜在消费人群的深入调研,发现微型轻卡市场需求不大,而大吨位的轻卡,因为价位也不适合一般个体户的需要。于是,福田发现了一个潜力极大的轻卡细分市场,载重介于0.5~1吨之间的小型轻卡。 

  福田对这种车的市场需求深信不疑,于是迅速推出了位于该吨位、价格在3~4万之间的第一代轻卡,即“福田小卡”,并按照本身的市场定位打出琅琅上口的广告词:“福田小卡,不大不小,用的正好。”果不其然,市场火爆异常,很快便供不应求。武汉地区甚至出现了一种极端的争抢场面,当时人多车少,一位顾客担心抢不到,便灵机一动,干脆先把一辆新车的玻璃砸烂,这样便毫无争议的成为了这部车的买主。 

  随着这款汽车市场敲门砖“福田轻卡”的一炮而红,福田旋即由一个市场跟随者变成了领导者,本来走在前面的竞争对手开始掉头跟进。等竞争对手纷纷推出这一吨位的轻卡时,福田随即又推出了新款的轻卡。仅只一年之后,福田便成为轻卡产销量冠军,这一地位从1999年一直保持到现在。显然,“福田轻卡”对市场的成功细分,初步奠定了福田汽车的江湖地位。 

  BOX:福田戴克姻缘 

  自主品牌一直是中国汽车业心中永远之痛,在合资过程中,自有品牌的力量不断削弱。或许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福田与戴-克的合资案,在这一点上将会令人大跌眼镜。尽管暂时因为政策壁垒,合资结果还未尘埃落定,但据亲自参与谈判的福田关键人物透露,基本合资取向已经明朗。结果肯定不会是人们想象的:合资之后,福田产的汽车立马挂上“奔驰”的牌子,福田成为戴-克实现其中国战略的棋子。 

  或许结果将正好相反,福田注定将保留自主品牌。未来在合资企业中,福田将采用奔驰品牌和福田品牌并存的双品牌策略。也只有保留了自主品牌,福田才能实现与戴-克合资的更大的战略意图:利用戴-克上百年积累的全球营销网络,销售自主知识产权的福田品牌的汽车,以助福田实现其全球战略。 

  福田之野心,可见一斑。 

  而在此之前,奔驰跟解放、一汽等都谈过合作,这对奔驰来说,简直就是痛苦的回忆,当时跟解放谈了将近4年,终已失败告终。而业界担忧的福田的全系列多业务模式,恰恰成为其与戴-克合资的优势所在。因为福田商用车几乎覆盖了每一个产品线的细分市场,如果奔驰与福田合作,就不需要再另外去开发一款细分领域的车,而只需要在现有车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含量,技术投入、开发成本相对会低得多。 

  表格1:福田的研发投入 

  2001年投入1.7亿元;2002年投入3亿元;2003年投入4.4亿元;2004年投入7.1亿元;2005年投入11.2亿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4642.html

更多阅读

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数学解 恩尼格玛

破译恩尼格玛密码 数学解在我们讲到怎样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时,林老师首先感到惊叹的是德国的雄厚的工业基础。林老师曾经在上海、北京看到由德国蔡斯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天象仪”,那个加工的精度真是到达了无可挑剔的程度。德国的

一纸道破,天机尽泄 “老奴苍龙丸” 老奴苍龙丸

一纸道破,天机尽泄“老奴苍龙丸”(2008-07-04 16:23:02)标签:紫梢花荜澄茄桑螵蛸伍冲虚褚氏成都府体育 分类:气功庞明先生著作《传统气功知识综述》在第72页有“老奴苍龙丸”的介绍,很多人对“大黑蜘蛛”是什么不太能搞明白,查阅很多资料

转载 破译三星堆七个密码上 泄尽天机破译密码

原文地址:破译三星堆七个密码(上)作者:武陵君破译三星堆七个密码(圣水伊人) 第1章伏羲、女娲、太阳神:破译三星堆之谜题记:在本章节里,作者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逻辑推理对神秘的三星堆文明进行大胆的猜测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1 宋美龄长寿之道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窦应泰/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结婚前后的身体状况宋美龄的身体素质并非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她是个一生从来不生病的女人!事实上,宋美龄也吃五谷杂粮,她不但在少年时期就经常生病,而且她1905年在上海汉口路马克谛耶

声明:《泄尽天机破译密码 破译福田策略》为网友真心寵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