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AMD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家位居全球第二位的芯片生产商于2001年10月16日推出了新款处理器Athon XP,由于Athon系列的最高主频低于Intel P4系列的最高主频,于是AMD掩耳盗铃般地推出了一种新的标称方法,即所谓的PR值标称法,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只好翻出一叠旧报纸找出这个新PR值与原来业界和消费者“妇孺皆知”的实际频率之间的换算办法: PR值=实际频率×3/2-500
也就是说,AMD新发表的Athon XP1900+的实际频率为1.60GHZ,那么Athon XP1900+是否与Intel P4 1.9G相当或更快一点呢?AMD又特别说明,其标值上的那个+是相对旧款的Athon处理器而言的,跟P4毫无关系。
好了,看到这里,你肯定也已经被我搞糊涂了,其实连我自己都是糊里糊涂地从电脑报上下载如下“AMD Athon XP选购小技巧”的,这种小技巧的高难度对我等看到数字就有点发晕的人来说简直超过高考。
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在AMD推出的广告中,有二个自行车赛车手,一前一后,不同的是领前者是大轮子,稍后的是小轮子,广告语大意:自行车转速本身并不能代表速度,关键还要看轮子大小。暗指CPU频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性能,选CPU应该根据”CPU本身的性能”。
我的天,AMD尽然愚蠢至此!枉我当年抵住冷嘲热讽,迁就其“动辄发火”与“不合群”的个性,请了一个只会装Intel的家伙给我配了一台“AMD Duron(毒龙)”的爱机,当时我看中的是什么,不就是与Intel这黑心的家伙比起来,AMD比较实在,价格平易近人么?而今到好,这厮也竟然装深沉,想要改变游戏规则玩大的了。可是,你去跟老百姓说,我们卖的彩电不能按29寸、34寸简单的大小比较,我们这台标示30寸的彩电实际尺寸是“实际尺寸×3/2-500=xx寸”有几个人会理你?看来AMD去年利用毒龙、雷鸟将赛扬、P3打得遍体鳞伤的辉煌纯粹属于一时冲动,酒劲过去后想想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业绩自己都有点发蒙。
反观Intel,Intel的成功靠什么?除了实在NB的技术和“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IT行业经验外,扎实学习日用消费品的品牌创建经验,实施“技术品牌化”战略特别是启动“Inetl inside”计划更是功不可没。
传统上,作为技术供应商,除了踏踏实实地作好技术创新外,针对用户作好服务就可以了,想再扩大影响也只需在行业媒体、行业展览上作些简单地推广。所以,Intel超越传统做法,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大打出手,将“Intel inside”的旗帜插遍全球,成为最高品质电脑的标志,简直是营销史上的一大经典。更绝的是通过合作广告计划,Intel只需付给下游PC厂商少量费用,所有PC广告中就咚咚咚咚地响个不停了。
Intel的巨大成功表明品牌战略并不仅仅是日用消费行业的专利,虽然品牌战略诞生并完善于日用消费品行业。同时,Intel的巨大成功亦将原本有点模糊的“技术品牌”的徽章擦得光亮迷人,成为每一个工业企业追逐的梦想。
迄今为止,所谓“技术品牌”并无明确的定义,但是与“品牌”概念本身所内涵的顾客导向、差异性、重视承诺一样,技术品牌的概念其实是对传统工业企业“技术之上”思维的一种扬弃,它强调了现代工业企业的一些崭新观念:重视顾客的需求,人性化,考虑到技术与情感的交流,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虑竞争优势等。
其实,“技术品牌”的应用大师应该是杜邦,Dobont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化工企业,杜邦生产了众多的高科技的原料产品如Tynex(耐力丝)、Solverstone(不沾处理原料),以及大名鼎鼎的莱卡(LYCRA)。
关于杜邦推广的莱卡品牌如何成功我就不用再废话了,只要看看著名的服饰品牌都以醒目的方式标出“以莱卡纤维制成”,而其价格也是普通材料的N倍就清楚不过了。毫无疑问,作为一种高技术的人造纤维,杜邦将其命名为苹卡并使之品牌化,其产生的利益与单纯的技术推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无独有偶,在《杰克·韦尔奇自传》一书中,这位全球第一CEO披露了他在当GE塑料业务总管时的一个工作细节:
“当我们拥有‘莱克桑’(一种坚硬、防火、轻亮的塑料)的时候,我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它能够使这个世界焕然一新。于是我们雇佣了一批市场营销人员,开始对塑料产品进行促销活动。就像是推销汰渍(Tide)洗衣粉一样。我们雇用了圣路易红雀队(ST. Louis Cardinal)的主力投手鲍勃·吉普森(Bob Gibson)为我们做广告。我们做了一个电视广告片,镜头中一头公牛闯进一家瓷器商店,四处乱撞,制造了巨大的混乱,然而涂了莱克桑的所有瓷器却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在黄金时段,我们还请了喜剧广播演员鲍勃(Bob)和雷伊(Ray)到底特律来增加效果。我们的广告片在早上7点半到8点之间播出,那个时候我们的目标顾客正好在赶住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福特(Ford)、克莱斯勒公司办公室的途中,而那时一般都会塞车。我们还在通往工作地点的所在道路的两旁竖起了广告牌。当时已率领底特律老虎队(Detroit Tigers)赢得了30场比赛的丹尼·麦克林(Denny McLain)向我投来一个快速直球,而我正在底特律办公室的停车场时,手里拿出一叠准备分发的莱克桑塑料的传单。这一幕是在当地一个杂志社做的广告。所有这些营销活动获得了极大的注意力,因为这对于塑料工业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市场推广工作。我们腾飞了!我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使塑料业务增长了二倍多。”
看来,我们的“技术品牌”战略还曾经是全球第一CEO的成长助推器。
当然与消费品品牌相比,技术品牌的创建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人性化原则:技术本身是理性的,冰冷的,高高在上的,要让普通消费者接受必须要考虑到普通人的认知水平和真实要求,所以创建技术品牌的首要原则就要要引入“情感因素”和“生活常识”,比如杜邦,其推广莱卡的广告片没有用一纱列深奥的技术语言而是通过展示一个少女的迷人身材说明莱卡的高弹性。
·简明扼要的原则:技术涉及到的问题点多面广,有时企业想在传播上面面俱到,习惯以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介绍:工厂、实验室、产品、发明奖励、来突显技术,导致品牌信息分散,品牌价值混乱,消费者根本无从把握和理解。
·与企业品牌互动原则:技术品牌有时就是企业总品牌如Intel,有时可能处于副品牌的如杜邦莱卡,如果是后者一定要注意和企业总品牌的互动关系,比如杜邦在推广莱卡时间采用非常生活化的策略,但在此之前,杜邦已经推出了系列的以国内顶尖科技专家为代言人的杜邦总品牌形象广告,之后又在一些晚报等大众性报纸上发表软性文章,具体阐述莱卡的优点,这种推广策略的组合与互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借力、联盟原则:通常来说,技术品牌的直接用户是下游生产厂商,作为直接用户,我们的技术品牌要考虑下游厂商的需要,与之建立联盟关系,共同打造价值链,另一方面,可以借力于下游厂商的推广,互为推动,比如Intel与下游的PC厂商之间的互动。
在简单介绍“技术品牌”战略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AMD的问题就可发现:与Intel竞争,套用快用滥了的“木桶理论”, AMD最短的一块木板决不是技术,而是品牌!事实上, AMD在技术上与Intel互有所长,难分伯仲,在推出高频CPU方面AMD有一段时间甚至已经领先了Intel,而且同频的毒龙、雷鸟的性能也被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超过了Intel。更重要的是AMD的价格只有Intel的60%,于是凭借强大的性价比,AMD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在欧美,AMD一度与Intel持平。
在依靠低价格占领市场后,AMD若能再发动一场针对最终消费者的“技术品牌”创建运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亲和力,凭借“大品牌+低价格”的超级营销组合就一定能更上一层楼。而且,一旦AMD的品牌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AMD新推出的高端产品就可以适当提高定价,逐渐与Intel靠拢,最终形成二强相争的局面。
只可惜,以技术和价格导向的AMD错失了这一机会,并且,一错再错地,它居然想改变CPU传统的以频率为基础的选择标准,采用气晦涩难懂的“新PR值”。这种改变游戏规划和消费者传统习惯的行为,凭AMD现在的实力和能力,只能说是死路一条。
于是AMD难得的优势在遇到了Intel的反击后迅速瓦解,特别是在关键的品牌机市场,AMD的品牌如此陌生,以致于品牌厂商根本不敢尝试主推AMD的机型,虽然AMD的价格只有Intel的60%,这对价格战打的你死我活的PC厂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是,别忘了,Intel Inside计划已经建立了一种全民共识:只有装有“Intel” CPU的电脑才是最好的电脑,试想,在这种潮流下,有哪个品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推不上台面的AMD?于是IT业的一个怪现象在中国上演,收入明显偏低的中国消费者居然大买其实要本用不着的P4和根本不成熟的LCD(液晶显示器)。Intel和联想等品牌通过其劳民伤财的PC升级运动终于成功地甩开了讨厌的竞争对手。此时,我们除了感叹技术品牌的巨大威力之外是否还会在意有一个叫AMD的品牌曾经让人心动?
在另外一个主战场Diy市场,缺乏品牌力的AMD也没有大的起色,特别是针对发热大(易烧毁)兼容性差两大致命口碑,AMD虽然在技术上已有突破,但对外传播却没当一回事。
技术创新对人类而言是如此重要,人类的文明史几乎就是技术创新史。对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更是推动中国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但是技术毕竟是为“人的需要”服务的。而且,技术的价值在于人类对技术的认识和接受,也就是说技术必须学会自我包装和自我推荐,没有人用的(用不起或不想用)技术如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不仅毫无价值而且可谓劳民伤财。所以看似学术的“技术品牌”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极有深意和价值,祈愿这篇抛砖引玉的短文能使更多的技术发出迷人的光彩。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