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斯香皂的广告向我们演示了一个极具印度浪漫风情的爱情片段,观众在一笑之中似乎闻到了西亚圣庙中特有的花香,“西亚斯”在各方面都给人一个来自西亚(印度)的产品,但实际上“西亚斯”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西亚斯”品牌的这种营销策略,实际上是对消费者心理“探求、崇尚、向往异地文化”特点需求的满足。有很多的消费现象给我们揭示了消费者这种需求的存在,如当地产品在外地卖的更好、南方产品畅销北方、西部消费者喜欢上海广州服饰、沿海消费者喜欢西部旅游等等。笔者就此消费者心理出发对国内诸多品牌进行了调查。 调查后笔者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心理,提出品牌经营中的“异地风情策略”理论,并想借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人营销者来充实完善这个理论。 “异地风情策略” 已经被很多企业或多或少的运用于自己的品牌营销中,在实际市场操作中,这一“策略”逐步的得到了发展而越来越明晰,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只是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明确的品牌经营理论被提出来。笔者现将这一品牌“策略”在市场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做为讲述。
第一阶段:国内家用产品行业中,最早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多的应属家电行业了。具调查发现,早期的国内家电品牌中很多都在里面加了个洋名,象琴岛利波海尔、长岭叫长岭阿里斯顿、美菱阿里斯顿、东方西罗洼等。这些家电企业在引进国外企业技术的同时,学习到了当时国内多数行业没有认识的市场营销知识,并从中开始有意识的塑造企业品牌形象,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也正是这种情况才造就了今天的家电行业集中了国内众多的驰名品牌和大批知名的集团企业。在这些品牌中,我们隐约的可以看到品牌名称中的“异地风情策略”。
当时国内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是从电视机开始的,这个市场基本被日本产品如索尼、三洋、东芝等所占领,国产电视有海燕、北京、黄河、天津等,当时这些国内品牌在产品功能、质量上与日本产品有较大差距。致使,国人对外国的家电产品质量具有很高的认可度,甚至达到了迷信的程度。稍晚于电视机企业起步的国内冰箱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就出现了一大批带有外国洋味的品牌,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品牌,也许你会说出这些国产品牌的一大堆缺点,如名称太长不易记忆、不伦不类、不易传播等等,但这些长而难记的“类洋品牌”在当时是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也正是他们发起了国产品牌对外反击战。琴岛利波海尔、长岭阿里斯顿、美菱阿里斯顿等品牌在当时,成功的运用了“异地风情策略”,取得了辉煌的市场业绩。
这一时期,企业在运用“异地风情策略”中主要表现为,品牌名称包含外来意味,对外宣传中企业努力塑造自己有异地技术和工艺。
第二阶段:随着生产技术和营销管理的日益成熟,消费者对国产家电等耐用品质量得到了认可,海尔、美菱、长岭、长虹、康佳、王牌、联想等一大批纯正的国产品牌出现了。随着国内商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消费者 “探求、崇尚、向往异地文化” 心理需求转向了更具区域精神文化消费特点的服饰品、化装品、休闲饮食等行业。
这一时期消费者的心理开始从,异地代表高性能产品,变化为异地代表时尚、流行、科学、先进和经典的生活的高层次精神消费需求。企业根据这些变化,适时的采用了完全西化名称的品牌,如化装品行业中的高丝、蝶庄、娇韵诗、安尚秀、丹芭碧,服饰行业中的雅戈尔、罗蒙、报洛兹、八仟代、斯尔丽、马天奴、凯撒、名瑞、美特斯邦威、金犀宝、以纯、拜丽德、利郎等,休闲饮食中有某某派、朱古丽、布丁、阿尔北斯等等。这一时期企业在采用“异地风情策略”中,主要表现为品牌名称完全异地化,媒体宣传中极力表现自己是代表国外的生活方式。企业在努力塑造一个具有异地文化的品牌,来满足消费者对“异地文化的心理需求”。
第三阶段:这一时期,消费者对产品的“异地文化需求”,一方面开始向更为详细的产品原发源地追寻,另一方面出现了对异地神秘、陌生文化产品的需求。现在风行世界的《哈里波特》是本书而且是一个品牌,“哈里波特”、“西亚斯”“香格里拉青稞藏秘酒”“某某蒙药”等品牌都在努力为消费者,塑造一个包涵异地神秘、陌生文化的品牌。对于产品发源地的追寻,实际上是消费者“崇尚经典”的更高层次上的心理需求,如服饰品牌以设计者命名、五粮液极力渲染的古老酒池等。
上面的三个阶段看相临阶段的存在相互交融,但主流和趋势明显。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品牌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是随着消费者心理发展而改变的。当消费者认为本地与异地产品所代表的质量、文化趋于一致时,品牌就会由异地性发生本地性的回归,或继续向产品的发源地追溯。企业经营品牌中,在品牌名称、内涵中可以遵循消费者的这一心理变化规律,适时的制定出相应的“异地风情策略”,取得事半功倍的市场营销效果。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008403452,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