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中的虔诚:闽南送王船的奢华习俗



     傍晚,厦门珍珠湾海滩上人山人海,围绕着一艘舷边插满彩色纸偶的木帆船。船身彩绘,长六七米,舱中央有座小神庙,三桅白帆,船头插着一面“代天巡狩池府千岁”的红旗。围着木船忙碌的,是一群身穿“厦门龙珠殿”服饰的红衣人和黄衣人,他们齐心协力,肩扛、手托,一寸寸挪动,把木船固定在底架上。外圈几队艺阵还在卖力吹打,锣鼓、军号、唢呐响成一片,热闹非凡。

  这天是2012年11月11日,厦门厦港街道的渔民正在举行传统的送王船仪式。送王船通常是三年一次,自1995年开始恢复后,至今为第七届。本届送王船仪式由厦港龙珠殿与台湾基隆龙珠殿及夫子庙联合举办。

  厦港沙坡尾一带,从前是厦门渔民的聚居地,多疍民—一个历史上长年生活于水上的特殊族群。送王船是广泛流行于闽台两地的王爷崇拜信俗之一,如今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村落的传统民俗消失,厦门岛内只剩下厦港街道还在举办送王船仪式了。

  耗资十万的“烧王船”

  沙滩上,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大海苍茫,远处的大担、二担和金门岛变成一个剪影,潮水从它们后面的台湾海峡涌过来,越来越大。有人开始往船上泼倒汽油,终于,激动人心的高潮到来了,大火燃起,这条制作了20多天、耗资巨大、装饰精美的王船,转眼间陷身火海。风助火势,火焰高腾,那些色彩鲜艳的纸偶、纸帆瞬间灰飞烟灭,船身和桅杆是木质的,还能坚持一阵,金黄的火焰在暮色中十分华丽耀眼。火光照亮了信徒们虔诚的面孔,他们面朝大海,手握线香,默默诵经。

 烈焰中的虔诚:闽南送王船的奢华习俗
  这艘来到海边、却葬身于火海的王船,让我觉得惋惜。据我所知,送王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游天河,就是烧王船,另一种是游地河,让王船漂流出海。王船烧毁后,我向一位红衣老人请教:“为什么现在都烧王船了?以前不是还有游地河的习惯,让船漂流出海吗?”

  老人叹口气说:“游地河要有人跟船,驶出海口再回来,找不到人了。还有,船要造得好,一点都不能漏,经得起外海的风浪,不然就要沉的。难啊,这样已经不错了。”

  在老人看来,送王船的办法最好是游地河,让王船游天河—烧王船—更多还是限于人力物力的无奈之举。闽南民间的信俗活动,声势惊人,往往耗资巨大,其中尤以王爷崇拜最甚。其实,像厦港街道举办的这次送王船典礼,投入已经很大了,前后花费不下十万,均由民间捐资而来。

  漳州鸿渐村送王船

  我还在漳州龙海市鸿渐村看过一场送王船的仪式,那是2005年11月14日。王船摆在许氏家庙里,四五米长,比厦港街道的王船小许多,船身贴了花花绿绿的彩纸,船两侧插了一些穿红着绿的古装纸人—那是水手和兵士。

  鸿渐村的送王船活动是三年一科,这年请的王爷姓朱。早晨八点,许氏宗祠前聚满了村民和服饰各异的乐队,不久,王船被众人扛了起来,浩浩荡荡穿行在逼仄的街巷里。前导是四五支艺阵乐队,行进秩序井然,乐声大作。王船紧随其后,上面立一人敲锣,前头还有人扛着“代天巡狩”的旗帜。王船绕村出巡一圈后,抬回凤山宫后一块空地。这个庙的主神原来是保生大帝,现在请下来,临时让朱王爷坐了主位。

  临近中午,村里涌来许多挑着担子的妇女,一头祭品,一头挂着小桌子,哗啦啦一阵,围绕船头摆开阵势。船头主祭台,道士念咒作法,信众随之顶礼膜拜。这是船头醮。下午在村中心榕树边还有一场醮事—普渡,五位道士安坐在戏台上念咒作法,台下空地上排列出更加宏大的场面。

  戏台到了晚上,恢复原有的功能,演出芗剧酬神《刘秀登基》。透过榕树袅娜的垂须,黑压压一群观众,华丽的唱腔在夜空里回荡。晚上约8点,朱王爷被道士和信众簇拥着请出凤山宫,登上庙后空地上停泊的王船神座,同行的还有一干纸扎神灵和仪仗队,举着“肃静”和“回避”的牌子。道士率香头在船头祭拜如仪。夜幕里,王船被装饰得停停当当,灯笼高挂,彩旗飘扬,花团锦绣。

  接着,有人放火,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中,王船烧了起来,半小时后化为灰烬。

  富美宫的王爷总部

  在闽南众多的王爷庙中,富美宫最有名气。富美宫坐落于泉州城南,紧邻晋江江滨路,虽然雕饰精美,但毕竟门面狭窄,屋宇低矮,看上去仿佛一个寻常小庙。我去的时候,一位妇女坐在雕花门廊凳子上打盹。正殿光线昏暗,神龛“汉代儒臣”牌匾下,主祀萧太傅的王冠衮服塑像,黑须,脸色黑红,像铁锈一样斑驳。宫里配祀二十四司(24位王爷)、文武尊王(张巡、许远),以及苏、柳、李三位夫人。

  富美宫是萧太傅的行宫,同时又是“泉郡王爷庙的总部”。萧太傅名萧望之(前107年-前47年),历史上真有其人,曾任西汉宰相,一代儒宗,后因奸臣诬陷,被迫饮鸩自尽。我在他塑像前三鞠躬。我也姓萧。萧望之是出现在我家谱牒上的祖先。那么,萧望之与王爷有什么关系呢?

  几年前,我去乌石埔萧氏宗祠闲转,见到了台湾中华萧氏宗亲会会长萧良松,聊起过富美宫的萧太傅信仰,他向我生动地解释:“王爷是瘟神,有很多。萧太傅是正神,管王爷的,是王爷的王。地方上瘟疫发作,就是王爷作祟。信众向萧太傅祷告。萧太傅管理的办法不是镇压,而是收编,与王爷称兄道弟,让厉鬼变成正神。送王船就是把收编的王爷往海外送,一般送三个、五个或七个,都是奇数,好做裁定。如果烧王船,不能烧萧王爷;送王船一定有萧王爷。有些王爷庙没有萧王爷的神像,但一定有萧太傅的令旗。”

  闽南到底有多少位王爷,是笔糊涂账,有人说有360位,也有人说百余位。富美宫就配祀了24位王爷。事实上,一般宫庙供奉王爷,并不供奉全部,只供其中的三五位,称三王府或五王府。王爷是千岁,代天巡狩,所以王府又称代天府。

  王爷一般称姓,叫某府王爷,说出真实名字来能吓人一跳,如白王爷白起,伍王爷伍子胥、包王爷包拯、武王爷岳飞、叶王爷叶适、卢王爷扁鹊,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杰。因此又有一种说法,认为王爷并非制造瘟疫的瘟鬼,而是管理瘟鬼的瘟神。送王船,就是由瘟神押解瘟鬼出境。

  泉州人很早就使用木船送王爷。乾隆《泉州府志》卷20“风俗”载:“五月……至期以纸为大舟,送五方瘟神,凡百物皆备,阵鼓仪仗百戏,送水次焚之。近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漂于海。”从前的富美宫,曾有专门的造王船作坊,数年一科,由萧太傅神示,哪几位王爷出巡,什么时候起航。有人估计,数百年间,仅泉州富美宫就送出了近百艘装饰华丽的王船。

  王爷是不是瘟神?

  送王船祭祀的是什么神,目前还有争议。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送瘟神。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烧纸船送瘟神的习俗。毛主席就写了《送瘟神》的诗,其中云:“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福州也有送瘟船习俗,做法大同小异,纸竹扎船,送到水中烧毁。福州人送的神叫五帝,又称五圣、五通、五福大帝、五方瘟神、五瘟王爷等,总之是五位面目狰狞的瘟神。

  闽南地区关于王爷的来历也有好几种。一种说王爷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活埋的360名博士,另一种说是明末不肯降清而集体自杀的360名进士。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这些书生都是冤死,并非善终,这给王爷崇拜带上了恐惧的色彩;其次,他们并非坏人,因此王爷并非恶神,而是正神。

  福州地区烧纸船送五帝显然属于瘟神崇拜,但闽南地区的王爷信仰是不是瘟神崇拜,学者意见不一。赞同的认为王爷实际上就是瘟神,送王船就是驱逐瘟神。但反对者也不少,我向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的石奕龙教授请教,他就说王爷崇拜并非瘟神崇拜,而是对海上遇难的孤魂野鬼的祭祀转变而来的一种地方性的神灵信仰。

  福州人造纸船送瘟神,已经被明代学者谢肇淛斥为“闽俗最可恨者”。闽南地区造真船祀王爷,更是引起古代士大夫的众多批评。清人施鸿保《闽杂记》描述见闻说:“厦门人别造真船,其中诸物,无一赝者,并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没,计一船所费,或逾中人之产,付诸无用,殊可惜也。”王船上装运之物,有时奢侈到了荒谬的地步,龙海人蓝绶世痛心疾首说:“至船上所办之物—妓女、赌具,亵渎侮慢,罪不胜诛。”道光《厦门志?风俗志》也批评:“赁女妓,饰稚童,肖古图画曰台阁,坏风俗也;造木舟,用真器,浮海任其所之,或火化,暴天物也。”

  漂过台湾海峡的王船

  那些侥幸漂航过海的王船,被当地人发现,视若神明。《澎湖厅志》描述道:“或内地王船偶游至港,船中虚无一人,自能转舵入口,下帆下椗,不差分寸,故民间相惊以为神。曰王船至矣,则举国若狂,畏敬特甚。”台湾民众多半是闽南移民过去的,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无非是做醮禳解,祭祀一番,然后再将王船恭送出海,或就地焚烧。

  1903年旧历6月的一个下午,台湾苗栗县后龙镇的渔民正在海边修理渔具,发现远处有一艘彩船顺风航行,搁浅在岸边,走近才知是大陆送出的王船,慌忙祭拜。

  据日本人片冈岩的《台湾风俗志》记载,这艘三桅帆船名叫“金庆顺”号,杉木建造,梁头长1.5丈(约5米),龙骨长2.14丈(约7米),载重200担(约20000市斤),船头左右两舷写着:“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聚津铺富美境新任大总巡池金邢雷狄韩章七府彩船。”该船于1903年农历6月13日从泉州富美乡出发,农历6月19日午后到达台湾苗栗县后龙镇外埔,前后漂航7天。除了船尾舵部右舷立木折断,船体其他部分完好无损。船上装载的物品五花八门,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碗盘、时钟、烟盒、畚箕等日用品,还有1只活鸡和1只活山羊。

  王船到来的消息在全台引起轰动,信徒们和进香团从各地赶来参拜,络绎不绝,神灵显赫,香火旺盛。当地人亦感到十分荣幸,称:“百年来本庄共有三次王船漂来的记录,本境可说人杰地灵圣地,神佛卧藏福地……”

  台湾人往往把王船的到来视为天意,将船上的神灵请回家中,或殷勤建庙祭祀。台湾的许多王爷庙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著名的南鲲鯓代天府供奉着李、池、吴、朱、范五府王爷和中军府神像,相传神灵由清初的一艘王船漂来,当地渔民认为五府千岁与这里有缘,搭建草寮祭拜,1662年建庙。该庙灵异昭著,又衍生出许多分灵庙,被奉为台湾王爷的总庙。

  台湾的神灵多数传自福建,从宫庙的数量看,王爷名列第一,超过了妈祖,堪称全台第一大信仰。神灵的传播通常有分灵、分香两种方式。分灵就是在祖庙恭请一尊神像的分身,携带到新的地区建庙供奉;分香是在祖庙取香火或神符,到新的地区礼拜。闽南送王船的习俗,使神灵在闽台间的传播多了一条渠道:漂流。这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325.html

更多阅读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 杨绛 老王写作背景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先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章写了他们一家与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按说,杨绛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丈夫是著名学者钱钟书),老王单身、贫困、残疾,他们之间身份不

声明:《烈焰中的虔诚:闽南送王船的奢华习俗》为网友哥不帅但很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