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不同于媒体。 媒体是品牌推广中最重要的一环,人们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包括报纸、电视、网络、户外、电台等等,但人们在从这些媒体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一些自己并不想接触的内容,这是媒体的强制性部分;其次,媒体的现场即时互动性仍不够充分,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作用。
就品牌建设来讲,载体狭义上的概念应该是为塑造品牌所创造的符合品牌实际推广需求的直接针对主体消费人群的一种主题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行为,其所注重的是消费者的主动参与和接受,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品牌的单一概念。载体必须是非常鲜活而具有吸引力,使消费者在积极的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品牌灌输。
载体离不开媒体的传播,但媒体绝对代替不了载体,当品牌出现老化、弱化等问题的时候,您完全可以考虑尝试创造一个新的载体来托起品牌,尽快浮出海面。
载体可以是促销活动、公益赞助活动、产品新概念推广、季节性品牌新概念推广等等,如喜力啤酒的“喜力音乐节拍”,华润啤酒的“四人制广场足球赛”,康师傅的“冰力先锋”夏季促销活动,西门子的“新鲜之旅”系列新概念产品推介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着严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程序,以其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和活动的诱惑力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所有活动需要借助媒体的宣传,但也可以独立操作具体的推广活动,在户外或其它人流集中场所直接向消费者做品牌展示和促销宣传。
品牌是无形的,所以品牌要依靠具象的载体来承载不断创新的品牌新概念。仅仅依靠媒体做品牌,采取简单直接的重复宣传只能是让人感到厌倦,损害品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在媒体中,以较普遍的电视广告为例。两年前人们接触的可能还只是10-15个频道电视节目,到了今天随着有线宽带网和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快速普及,有的电视用户已经可以收到超过8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而这80个电视频道的节目还要与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争夺消费者的眼球。广告客户在感叹媒体价格不断攀高的同时对媒体的信任又在不断的降低。除了央视的绝对权威和强势地位外,其它地方卫视都只是在区域的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难以与央视抗衡,但央视昂贵的发布费用的确让很多品牌经营者望而却步。
其次,媒体广告的制作也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事。因为你费尽心机做出的广告在短短的5秒-30秒的时间内企图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没有三到六个月的持续投入是根本没有用的。即使消费者看到了,也往往因为个性不鲜明,诉求点不准确而功亏一篑。这时你就需要仔细的考虑自己的品牌在怎样的一个载体上来表现,才能在激励的纷繁复杂的竞争中独树一帜。
载体也并不意味着必须有大手笔的策划和投入,就象前面笔者所列举的大公司一样,其实相对于众多的中小公司而言,载体更多的将是对产品原有USP的具象化和生动化。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硬广告在推广中的难度,那么创造出一个载体来承接你的品牌会是当务之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