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一辆警车紧追一辆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一会儿,坏蛋转到了一家Dunkin donuts快餐店前。坏蛋“吱”地停了车冲进了快餐店,警车紧随而至。突然,坏蛋拿着一杯咖啡和一只Dunkin donuts快餐袋跑了回来,驾车而去,警察没有跟上,而是也跑进快餐店,拿了同样的东西,再开车尾随。最后的结语是:不管这个上午多么疯狂,吃我们的硬卷面包、奶油乳酪和咖啡总还是有时间的——Dunkin donuts快餐店。
在追与被追这样一个极端的场景,坏蛋和警察居然都不急于逃和追,而是先享用面包、乳酪和咖啡,这极其鲜明地透射出了幽默广告创意的特性:让人忍俊不禁。如果采用那种中规中矩的广告,肯定达不到幽默广告这样的效果。一般来说,幽默是对广告人及广告设计师最大的考验,枯燥乏味,平铺直叙,“连念N遍”的广告格外使人反感,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幽默广告则是吸引眼球的一剂“猛药”,是商家最喜欢用的“杀手锏”。
幽默广告当道许多世界经典广告都是幽默广告。可口可乐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沙滩上,烈日下,一只憨态可掬的企鹅躲在躺椅后面,偷偷地喝着男主人公的可口可乐,而男主人公显得很困惑:“噫——我刚才放在这里的可乐被谁拿走了?”该广告的诉求点是“可口可乐具有冰凉的感觉”。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企鹅乐呵呵地在沙滩上偷饮别人的可乐,可见可口可乐能给它带来身处南极般的感受。用人格化的企鹅,戏剧性的场景,突出了可口可乐“冰凉”的特点,赋予了可口可乐亲和的形象。巧合的是,可口可乐的“冤家”百事可乐也不甘示弱,“百事可乐·足球篇”广告同样采用了幽默广告的形式:曼联队和尤文图斯队比赛前,裁判到百事可乐自动售卖机前买可乐,但是他投入硬币后滚出来的百事可乐被走过来的贝克汉姆、因扎吉、戴维斯依次拿走,当他再投入一个硬币时,终于如愿喝到了可乐。比赛就要开始了,裁判找遍全身却没有硬币投掷以决定哪方先开球,只好让贝克汉姆和戴维斯用小孩子常玩的剪刀、石头、布的方法,这一戏剧化的结果让人会心一笑。这则幽默广告有极高的想像力,足球、投币与猜拳和百事可乐联系起来,戏剧化的场面和捭阖的想像力使消费者不由自主地掏出自己的硬币。在发达国家,大约20%的广告是富有幽默感的,而国内广告敢于幽默的不多,基本还处在“品牌解说”的初级阶段。一则是因为环境方面的限制,二则国内广告业起步也晚,整体水平较低,广告人对幽默的把握欠缺火候,三则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比较趋向于儒雅和保守,对幽默的敏感和追求不及西方。
当然,在承认不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成绩和进步,近年来,国内的幽默广告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像周星驰的系列广告就做得相当成功。“非常系列茶饮料”内心独白篇借用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名言“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只不过这一次周星驰的深情独白面对的不再是紫霞仙子,而是一罐饮料。当周星驰说出“我爱你”时,娃哈哈茶饮料像倾盆大雨般从天而降,覆盖了周星驰全身,一会儿,周星驰艰难地爬出来,贪婪地喝着娃哈哈茶饮料。
“步步高复读机”西天取经篇更是搞笑。在取经途中,唐僧深受不懂外语之苦,转而向孙悟空求救:“悟空,已到西方,吾不懂外语,该如何是好?”于是乎,悟空使出七十二变,变出步步高复读机,“师傅莫慌,步步高学外语特别快,三天搞定。”悟空唱起《生命之杯》,唐僧也再次吟唱起“only you”,最后竟然与悟空高歌“Let's go”直奔西方。
步步高的“马桶先生”广告做得也很成功,一句 “喂……小莉呀?”和那个提着裤子从厕所中跑出接电话的镜头,让人不觉莞尔。主人公一系列集中式的接听电话的尴尬窘态使无绳电话的效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显。
究其缘由,我们看到,广告受众已经快达到来广告则换台的地步了,另外,年轻一代的文化特性中,说教或是重复已成为其厌恶的典型了,80一代的人们尤突出喜欢引人思考的幽默广告。
魅力难挡
社会需要幽默。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代人紧绷的神经需要松弛一下,幽默就是最好的精神调节剂。它可以减少人们的压抑与忧虑,维护心理的平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幽默具有简单而强大的穿透力,它将深层寓意包含在轻松、风趣、机智和戏谑中,使人们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对方观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喜欢幽默的人自然也喜欢幽默广告。乘着幽默大行其道的春风,幽默广告也开始大行其道。众所周知,在戛纳广告节影视广告的现场,获得掌声的广告大部分来自于幽默。幽默广告将创意主体的敏锐和巧思通过轻松诙谐的情节表现出来,幽默谐趣,内庄而外谐,雅而不俗,在潜移默化中感化目标受众,使“上帝”怦然心动,购买便从心动开始。跟一般的广告相比,幽默广告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有意注意。因为它的戏剧性、趣味性迎合人们求乐的心理需要,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唤起消费者的热情,消费者自然而然在笑声中被吸引住。而且,商品交易的功利性让消费者容易产生一种抵抗、怀疑的情绪,幽默广告更容易隐蔽广告的功利性,打消消费者的心理戒备。
幽默广告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同类广告形成竞争区隔。广告市场存在着激烈竞争,每天电视上、报纸上的广告铺天盖地,数不胜数,同一类的产品广告你方唱罢我又登场,时刻争夺着消费者的眼球,有的广告一晚上重复放十多次,考验着消费者的神经。即便这样,有些广告仍是看后便忘,消费者难以有鲜明持久的记忆。而有些广告只播一次就能击中消费者的心,让人过目不忘,幽默广告就是这种广告。幽默广告大多会制造一些令人难忘的情节,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悄然烙印消费者的记忆符号,这对于广告业和商家来说都有着革命性的贡献。现在,直白的广告再也不能调动人们的情绪,那些令人捧腹的“小乐子”迅速成为幽默广告中的闪光点,广告已告别了枯燥乏味的时代,连棺材广告、旅游广告、胶水广告、眼药水广告中都用幽默情节来广告来吸引消费者。
正如广告大师波迪斯所说:“巧妙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麦克哥伦·施皮曼研究机构曾对500则电视广告做过调查,表明逗人发笑的广告容易记忆和更有说服力。幽默广告能引起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提高受众的广告接触率,使人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完成对广告的商品或服务的认知、记忆、选择和决策的思维过程,促进受众对广告品牌形成良好的态度,形成一种娱乐性的消费文化,成为现代营销中有效的“软销”策略,在商业广告领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并非万金油
广告的幽默与否,从感性层面来说,就是为了让品牌表现得更加的丰富。如果从理性传播的角度考虑,幽默广告,特别是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幽默广告,它的创意、制作和执行,以及它所表现的传播效果,恐怕远远没有它表面上的轻松和简单了。不是所有幽默广告都能成功,一旦不幸踩到了幽默广告的禁忌,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做幽默广告。一般来说,人的自然性需求产品如餐饮、旅游、运动型产品适合用幽默广告促销,而高理性产品如与生命、资产有关的则不适宜用幽默广告。如果幽默广告与产品特性结合不当则会弄巧成拙,使受众产生厌恶感和不信任感。创作幽默广告切忌喧宾夺主,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从而使广告与品牌脱钩,达不到广告传播的效果,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幽默广告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是不是有明星来捧场,而在于广告创意有没有让人喷饭的机智、有没有能让人会意的情趣,所以切不可强装笑颜、流于媚俗。“硬搔受众的胳肢窝”,必然会成为点燃受众反感情绪的导火索。幽默广告要善于捕捉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社会心理,运用谐趣有味、诙而不谑的手法来表现主题。一个成功的幽默广告,一定是人物、画面、语言、情节都把握得很到位的广告,各个元素缺一不可。运用这些幽默元素时,要避免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
语言是幽默广告的灵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幽默巧妙的标题和广告语是幽默广告创作最重要的环节。而幽默广告的标题和广告语,以双关语、俏皮话、警句、格言为主要的语言形式。当然,语言的诙谐有趣不能理解为是俏皮话、贫嘴,它应该从属于广告所表达的主题与情感,耐人寻味,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观念。还要根据不同的国情、文化背景、民族习惯、审美心理、社会阶层、性别群体、年龄阶段,认真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创作出让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幽默广告。
在广告界,至少有两位广告大腕是反对幽默广告十足的顽固派。第一个顽固派是奥格威。他一贯是主张严肃广告的——“要严肃,不要用幽默和幻想。”他认为,“事实上这些所谓争取注意的玩意儿实际上是在做着分散注意力的工作。”第二个是霍普金斯。他在《科学的广告》中说:“广告不能过于幽默”、“花钱一般来说是严肃的事情”、“人们不会从小丑那里购买东西”、“不要追求喜剧效果”等等。这两位大师在告诫我们运用幽默有多大的风险。要谨记,幽默广告是把双刃剑,一定要慎用,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还不如退而求其次,用中庸的广告形式稳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