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的品牌管家与品牌(二)谁都无法否认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一样同样处于高速的发展之中,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更多的还是处于一个相对的劣势。可能很多的同仁马上就会说那是因为中国的企业目前还处于做产品的阶段没有上升到做品牌的阶段,要是他们现在就开始着手做品牌建设的话,一定不会如此。笔者绝对不反对这个观点,但也确实无法赞成这样的一个看法。我们在探讨企业品牌定位的时候,有重要的3个参数,分别是市场面、消费者面和产品力的支持面。我们首先来探讨市场面的问题,中国行业市场的竞争从来就没有这么激烈过,但是很多的国内、外专家同样也指出中国目前的行业竞争并没有人们认为中的那么激烈,因为中国绝大多数行业(排除部分垄断的行业,比如电力、水利、电信、石油等)还是处于高速的增长之中,更多的竞争还是来自于增量市场的竞争,也就是说在向市场要效应而不是在向同行要效应。因为人民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还在不断的被拉升。但是,国外的很多地区,尤其是传说中流行品牌概念的欧美(毕竟区区还没有去过)主要的行业有如此大的增长空间吗?从这个层面来讲,是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影响企业建设品牌的决心和毅力。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市场面的情况决定了你不做品牌就有可能淹没在浩瀚的市场中,而在中国则不一样,市场是高速发展的,我怎么也可以捞上一点吧!所以,很多广告主会说我现在要的是市场、是占有率。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在来讨论消费者,这是一个共识的问题,中国的绝大部分消费者是不成熟的,忽然之间面对如此繁多的商品而不知道如何选择,可能一个新的概念、好的广告创意就能够砸开消费者的口袋(这个最多只能够说明是名牌的胜利——亦可以理解为是品牌知名度的胜利)。但是,我们谁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有这样一个消费群体,让我们很羡慕,但是很难打动。这个群体就是——高端白领消费群体,因为他们较一般的消费者更为成熟,这个时候仅仅靠名牌(或者是品牌知名度)是不可能将他们拉下马来的,你必须还的依靠品牌的美誉度。这也应该是国外的企业更看中塑造企业(或者是产品、业务)品牌的缘故吧!我们最后再来看产品力,很多熟知营销的人都知道,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多的企业采用的都是“聚焦”策略,即:集中优势资源,首先攻破设定中的目标市场(或者是样板市场)在逐一向周边发展。当然也有以格兰仕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以总成本领先为竞争优势的企业。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依靠领先的技术来占领市场(很高的概念不能计算在内)的,尤其是国际市场。毕竟我们的科技竞争力体现在大市场中还是相对薄弱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美的企业急于建设和塑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大多数的企业主不买帐。因为产品力对于品牌存在的支持是有限的。笔者谈上面内容的主要目的绝对不是号召中国的企业不用做品牌,只是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对欧美的品牌始终无法有高的认同的部分原因之所在那么,中国的企业需不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