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讨论上次遗留的问题:中国的企业需不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这个问题可能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比较“白痴”的问题,因为答案是肯定的,笔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希望能够引发各位同仁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品牌?回归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离开这个思考,去想想什么是品牌,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一、就是企业通过产品或者是服务和消费者建立的一种关系,他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二、就是品牌是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和消费者接触的一种界面。这个时候,我就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品牌是为什么服务的?如果说CI是为了塑造和提升企业的形象,那么品牌呢??我个人的观点是:品牌是在企业和消费者沟通时产生的一种信心保证,主要还是起到一个沟通目标消费者的桥梁作用。简单的说,品牌就是企业或者商品的消费者之“消费印记”,它作用就是通过不断的提示告诉目标消费者的一个真实的承诺,从而形成一个记忆印记(似乎主要的功能是在于提供给消费者选用、信任、忠诚的一个理由),也就说是服务于消费者的那么基于上面的认识,品牌的主要功能是否应该体现在:一、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品牌信仰(品牌的长期目标)。二、是消费者持续购买的理由——品牌信任(品牌的中期目标)。三、是企业、产品、消费者沟通的媒介——品牌了解(品牌的短期目标)。这样来看,秦池、三株等当属于“品牌媒介”阶段,也可以看作是品牌的初级阶段,就是品牌知名度偏高,而美誉度欠缺,更谈不上忠诚度,所以,他们倒在了品牌美誉度这个“坎”上,同样海王也在这个“坎”挣扎。我们按照品牌这三个阶段来思考的话,不难看出,在国内品牌排行榜上位居前列的海尔、红塔山、长虹、五粮液、TCL、联想等更多的还是处于第二个阶段,甚至是第二个阶段偏下。

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品牌可否分阶段进行建设?品牌是否因为行业的不同其策略有根本上的变化和规律?现阶段那些行业客户更需要品牌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