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度膨胀的当今社会,人们甚至有时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无法清晰的认识和评价,那么我们又如何对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人或事物作出评价呢?从认识论的角度,虽然有哲人告诫我们不要以偏概全,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在遵循这一原则来认识事物,而且这也实际上是个非常省力的认识事物并作出评论的方法。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是人类普遍的思维定势。信息越是膨胀,人们越是会遵循上述思维定势。的确,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自身以外的东西作出过多的了解,渐渐的,在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评价时,我们依据的主要是过去经历中对该事物的一个个零散的记忆片断,这些片断像一张张照片浮现出来,通过大脑非常短暂的加工处理,形成印象。这就是我要表述的思维习惯上的照片原理。分析照片原理,我们可以发现它的5个主要特征:特征1、人们通过一张或几张照片形成印象

特征2、3张以上好照片会让人得出比较坚定的好印象,但一张差照片就让你白费。特征3、好照片需要好的准备特征4、人们常常乐意保存好照片特征5、信息太多的照片肯定不是好照片。把握这一原理在传播学上具有非常有趣的意义。在组织人际传播方面,当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不完善时,善于钻营的和意欲提升自己、保留自己地位的人,将非常热衷于运用照片原理在利益攸关者面前形成印象,他会精心准备,尽量让每一次与利益攸关者接触时留下好照片,并且尽量让利益攸关者只接触到好照片,而掩盖或者处理差照片。这就提示掌握组织关键资源的管理者,应该建立一种立体的内部沟通体系,否则你就很容易掉进照片原理的谬误。在营销传播方面,我们发现,有效的营销者都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照片原理给营销对象留下好照片。比如拿戴尔来做分析:运用特征1:人们通过一张或几张照片形成印象。这说明印象的形成需要重复,戴尔通过媒体广告和大量的公关手段来培养消费者印象运用特征2:3张以上好照片会让人得出比较坚定的好印象,但一张差照片就让你白费。戴尔总是标榜自己的直销革命,但是戴尔的价格并不便宜,不过我们几乎看不到关于戴尔这方面的不利报道(差照片)。而戴尔的售后服务实际上非常苛刻,但是也从未见报道。运用特征3:好照片需要好的准备。戴尔的每一场促销、每一次媒体投入、戴尔小姐的每一句回答、戴尔对顾客问话的反应速度,无一不是精心准备的结果运用特征4:人们常常乐意保存好照片。戴尔的口碑就这样形成了。运用特征5:信息太多的照片肯定不是好照片。戴尔只是电脑,而联想是什么?是电脑?是手机?是随身听?只要你想!戴尔或许也卖别的东西,或许也有别的产业,但是他不宣扬。联想或许就应该是电脑,它的手机叫联络、联系或许更好。照片原理告诫营销者:不要对你想传播的东西抱有过高的期望,你所要做的,不过就是精心准备、不断坚持,给你的营销对象留下几张简单的好照片而已。当然,首先你应该是个营销者,而不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