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业发展态势与本土企业的出路



中国冰箱业素以稳健著称,但近几年来“冰山”下其实暗流汹涌:外有克服了“水土不服”的洋品牌卷土重来,如西门子、伊莱克斯、惠尔浦、三星、LG;内有经过彩电血战洗礼的黑电强势品牌重拳出击,如TCL、海信、康佳;加上小家电强势品牌的横刀切入,如美的、格兰仕——冰箱业一场重新“洗牌” 的运动俨然要开始了。中国冰箱市场何以吸引如此多的家电枭雄挤进来?中国本土冰箱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一、中国冰箱业的现状

中国冰箱业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后,经过20年高速发展,近几年在总量上实现了较大的飞跃。

1.产销规模

  冰箱业发展态势与本土企业的出路

据中国家电协会等研究机构介绍,2004年中国冰箱企业总生产能力达到3000多万台,约占世界冰箱产能的60%。其中,以科龙(容声)、海尔、新飞、美菱为主的“四大家族”占据了60%以上的产能和市场份额。2004年1月-6月累计产量1424.92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31.7%。在销量上,据中怡康监测188个城市1200家商场的数据显示,2004年1~6月累计销售569万台,而2003年的这一数字为525万台,同比增幅已达8.4%。

中国冰箱业已初步完成整合。2002年以来,科龙通过收购兼并其他冰箱企业的形式,先后参与了吉诺尔、西泠、上菱、远东阿里斯顿等5家国有冰箱厂家的国有资产处置,并投资新建扬州科龙、珠海科龙冰箱生产基地,迅速建起了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台的冰箱产业集团,一跃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冰箱生产厂家。

此外,美的、TCL等冰箱新军近几年也通过资本运作,加快了对冰箱业整合的步伐。美的如今已成功并购荣事达和华凌,完成自身优势资源的重组。

2.技术优势

中国冰箱企业在产品技术上已与国外企业没有显著差距,在节能技术指标方面甚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海尔、科龙推出的BCD-208K/、BCD-209S系列冰箱,日耗电量低至0.35度,高于欧洲A++级节能标准。另外,从单门到双门到三门再到对开门,从机械控温到电脑控温再到模糊控温,海尔、科龙、美菱、新飞等品牌均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相关产品。即使是开发难度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对开门豪华冰箱,科龙等企业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并且能够拥有了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但是,中国冰箱企业的工艺设计、工艺制造水平仍落后于洋品牌。在中国冰箱企业中,海尔产品的设计能力算比较好的,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海尔本身并不十分重视提高企业的工艺设计能力,而是将相关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或向它们买图纸,因此,中国企业总体上与洋品牌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市场需求

中国冰箱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其一,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GDP总值较高,人们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只要采取有效的刺激消费的措施,就可以拉动购买力的提升,形成有效需求;

其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而一两年前房地产业自身带来的滞后消费在今年集中爆发,并将继续影响今后的冰箱市场;

其三,冰箱业进入更新换代时期,我国冰箱业自1994年进入爆发式增长以来,经过10年的积累,今年开始进入更新换代期。

其四,国外品牌的电冰箱在产品设计、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代表了一种方向,对国内企业有一定的启示,但昂贵的价格却将多数潜在的消费者拒之门外,我国电冰箱生产企业只要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突出产品成本优势,就可以与外国企业抗衡。

其五,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市场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适时地推出科技含量不高、物美价廉的低端产品,也可以使销量取得一定的提升。

二、洋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争夺

世界冰箱业经过近8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美国、西欧和日本为代表的三大主流冰箱市场。这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约占了全球冰箱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但是,这些国家的冰箱产业已高度成熟,生产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为降低成本,许多大型公司如GE、惠而浦等纷纷将其生产基地向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比如GE、惠而浦、美泰克开始将冰箱产业转移到中国、墨西哥,而伊莱克斯则将冰箱产业转移到东欧等地。

目前,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由以前的技术输入转向资本输入,由合资转向独资。松下、夏普、东芝分别投资1万亿日元卷土重来,并且一直在搜寻新的并购目标。就连在中国并购行动中一败再败的惠而浦,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几乎所有的外资家电巨头都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抢占中国市场。

统计数据表明,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目前正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大容量高端冰箱(如对开门冰箱、三门冰箱等,250升以上)市场,伊莱克斯、西门子、三星、LG、东芝、松下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而20多个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足40%。韩国企业则照搬了中国家电业惯用的价格“杀手锏”,正以低价换市场的策略参与国内市场的争夺。

三、本土企业的出路

中国冰箱市场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争抢“蛋糕”,接下来几年内,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巨变,特别是外资品牌的“入侵”,会对中国冰箱企业构成冲击,土洋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会越来越激烈。

从目前情况看,以LG等为主的韩资品牌正试图通过价格“杀手锏”实现低端突围,但总的来说,对本土企业的威胁不大,因为我们的生产、管理成本要低得多。比如科龙完成产业整合后,花1000万元购买的那条上菱生产线,可以获得年产20多万台冰箱的生产能力,而建一条同样的新生产线至少需要7000万元。这样,科龙生产的每台冰箱比竞争对手少摊销至少50元成本。

洋品牌的真正威胁是高端市场的进攻。据赛诺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冰箱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其销售量份额虽不足整体市场的15%,但销售额已占整体市场的30%~40%。国美、苏宁等连销巨头介绍,2004年,对开门冰箱、多温区冰箱以及带拉丝银面板冰箱等高端冰箱的提升趋势十分明显。三星冰箱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三星SBS对开门大冰箱今年与去年相比,同期增长25%以上。由于大容积的高端冰箱的利润通常是普通冰箱(容积180升以下)的2倍以上,洋品牌产品的利润率要比国内品牌高得多。换句话说,洋品牌每卖1台冰箱所赚的利润,国内一些品牌要卖4台才能够持平。

国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尴尬局面必须打破。首先,国内企业无不面临利润率降低的现实压力。据国内某领先品牌近期披露的季报显示,受钢材和塑料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在2005年第一季度,其销量同比虽然大幅上升了19%,利润却下降了15%。因此,企业要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单靠现有产品涨价是行不通的,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容积段上移的市场大趋势,才是可行之道。其次,单纯着力低端市场不利于品牌的建设。从品牌成长规律看,一个品牌惟有不断推出高档的形象产品来“举高打低”,才能逐步摆脱低质、低价的形象,最终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较高的认同感,从而拉动产品销售。这也是洋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上升的主因。

本土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在稳守传统中低端产品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尤其是提高产品的工艺设计与工艺制造水平,拓展中高端产品线;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品牌对销售的拉动作用,确保获得健康长足的发展。

(陈胜乔,职业营销传播人。曾为某财经杂志主编。现为国内多家财经类媒体及专业营销管理网站特约撰稿人。Email:csqsd@ 126.com; 工作QQ:2073440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1427.html

更多阅读

本土日化品牌 2014戏谈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的出路

为何非要在标题前加个2014呢?因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是有背景、有时限的,过了这个时间就过时了。     为何叫“戏谈”呢?因为不敢“细谈”,通病虽然一样,但是各个企业又千差万别,咱也不能一药百病啊。     这缘起于笔者最近看到的

设计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迈势下沉二线与本土企业国际化

     在群邑旗下众多品牌中,迈势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90%以上的业务都是在中国本土获得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是随着中国市场的成长而成长的。  2012年,我们主要做了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一是进军二线市场。在中国,如

苏州经理人培训 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销售经理人培训

媒体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销售经理人培训Sales manager training practices in small and large firms就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而言,它们在训练销售经理人的方法上有着怎样的差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研,调查美国企业的销售经理和

上海家化: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经营之路

随着欧莱雅、资生堂、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本土的化妆品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也激发一些本土企业如江苏隆力奇、上海家化的奋发图强。本土化妆品品牌面对世界强势品牌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本

传统企业的出路 中国企业管理的出路

从积极的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反观现状,中国企业无疑存在着在未来的经济全球化中扮演最佳角色的出路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许是多元的,而中国企业的出路在于企业管理的出路,从弘扬和复兴民族的浩然正气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管理如果

声明:《 冰箱业发展态势与本土企业的出路》为网友简单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