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这个成语现代人理解为形容某人愚钝的样子像木鸡一样。读《庄子》时,才发现我们平日把这个成语仅凭字面解释成了相反的意思。
![黄瓜木耳炒鸡蛋的做法 不如做木鸡](http://img.aihuau.com/images/a/0702020707/020712050229035963.jpeg)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周宣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周宣王特地聘请齐国的驯鸡专家纪 子帮他训练斗鸡。10天后,周宣王问:“养好了没有?”纪答道:“还没好,现在这只鸡还很骄傲,高昂着头,不冷静。”再过10天,周宣王来问,纪说:“还不行,它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乱动起来。” 第三个10天,周宣王来问,纪说:“不成,还是盛气凌人。” 第四个10天后,周宣王基本已经失去兴趣不来看他的斗鸡了。没料到纪 子找来说:“它站在那里,心神安定,不骄不躁,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望似木鸡,其他鸡看见它的样子就逃走了。”因此可见,训练好的斗鸡不是真呆,看着呆,其实是身怀绝技的胸有成竹,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却不露声色。是学会所有技能之后,对敌情了然于胸的镇定自若,这种镇定自若让对手更加惧怕。骄态毕露、大喊大叫的鸡,不是最厉害的斗鸡。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是准备好的沉稳之士,是武林中的高手,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成为一只好的斗鸡需要磨练和学习,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凝聚于内心,看似呆,其实是不动声色。心浮气躁,唧唧喳喳的斗鸡,碰到一动不动却内蕴绝技的高手,对方还未出手,自己先就吓破胆了。 营销工作中,要成为高手,就要不断学习,积累专业技能,消除盲动和浮躁,沉着应对状况,反败为胜。知己知彼是一个营销工作者和营销团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虚张声势,上窜下蹦的不一定是高手,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先下功夫摸清情况、了解市场,认真调研,内功修炼融汇贯通的“练家子”。人未到,语先至,以声势夺人者,惊艳出场,令四座惊叹之,但是也还是需要真功夫配合,没有几成真功夫,恐怕也不过是“惊鸿一瞬”即如“夏花绚烂”。曾经声势如虹的“南德”、“飞龙”今又何在呢?所以内功的修为不是速成和可以取巧的。造就一只斗鸡尚需假以时日,造就一个颇具内功的营销团队,长期学习是一定要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