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网有一则平面广告,是一把龙头宝刀插在厨房的厨用刀具中,宝刀的旁边有这样一句话:“去适合你的地方吧”。很显然,这则广告是告诉受众,刀要“刀尽其用”。所谓“刀”就是“人”。说起刀,我倒是想起了一个故事,民国时一位中国厨师参加一次国际厨艺比赛。英、美、法、日均有顶极的厨师参赛。中国的这位师傅据说也是在北京城红极一时的顶极厨艺专家。比赛中,各路高手煎炒烹炸各显其能,红白案上的雕刻面塑,围边造型也各显风格,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法国厨师出场了,这似乎已经是整场比赛的高潮,只见他拎着一只精致的小皮箱,打开皮箱才发现其中还另有乾坤,皮箱共分两层,可以分开摊平摆放,上面插满大大小小不同刀具,观众们首先被这全乎的刀具给震了。只见法国厨师不慌不忙取出其中的一把,拿起桌上的材料加工起来,然后再用另一把加工其他的材料……一顿饭的功夫,他做出了四道凉菜,成品上桌,掌声雷动,那菜就是一个字——“美”!法国厨艺讲究的就是个“精致”。
![画江山狂战还是刀客好 作个好的“刀客”](http://img.aihuau.com/images/a/0702020707/020712050265227469.jpeg)
故事还没有结束,在法国厨师之后上场的就是中国厨师,这位老先生拿的东西很简单,一个薄薄的细白布包。老先生也是不慌不忙,上场后先对观众鞠个躬,再对评委鞠个躬,然后打开细白布包,原来里头包着一把厚背薄刃的菜刀,四座哗然。只见这位先生把包裹菜刀的细白布用水洇湿铺在案板上,然后开始了操作,手中虽只有一把刀,却也变化出多种造型,切、割、剜、刻、削、剁似乎在变魔术,食材在他的刀下变成花朵,变成假山,变成凤凰,变成走兽。四周的观众鸦雀无声,等中国厨师完成作品,人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长久的寂静之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事后,法国厨师曾经专程找过这个师父,一定要看看他的这把大菜刀是不是传说中的“魔刀”。还有一个关于刀的故事出自《庄子》,是妇孺皆知的“庖丁解牛”。庖丁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之所以庖丁的刀可以用19年而其他人不能,是因为,“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能达到这样的解牛境界绝非一日之功,背后的功夫是一定要练的。刀的质量种类固然重要,但是有的时候,怎样使刀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在于使用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