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瑞典的《商务周刊》宣布:宜家家居创始人坎普拉德的个人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没过几天,宜家公司出面指出坎普拉德并不是世界首富。原因是早在1982年坎普拉德就将宜家相当一部分股权捐赠给了荷兰的斯地廷英格卡基金会。世界首富的桂冠不管是归坎普拉德还是盖茨所有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会对这样一个突然闯入眼帘的“瑞典老头”产生疑问,他的财富是如何积累而成的?
![比尔盖茨瞧不起王健林 坎普拉德,超过比尔盖茨的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702020707/020712035755069820.jpeg)
《世界首富坎普拉德》披露:(郭愚主编东方出版社)坎普拉德白手起家缔造宜家王国,除了拥有一套独特的经营理念外,他在对公司具有重大意义的策略上的“不择手段”也是关系重大的。如:宜家为了享受低税收,公司从瑞典迁到荷兰,最后又迁到了瑞士。他还专门雇用了一大批来自各个国家的职业律师、会计师、税务专家每天为宜家调查各国的税收和贸易政策。为的就是抢先在任何合适的地方注册公司,使宜家能够享受到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宜家也就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也就不受任何国家控制了。 在《谁也动不了的宜家架构》和《用“有形无形”控制宜家》的章节里,对宜家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坎普拉德创造了“世界独有”的宜家构建模式系统,这个复杂系统的建立源于坎普拉德的一个信念:在战火纷扰或政局变迁中依然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权力需要牢牢控制在家族手中。而最终这个“谁也动不了的宜家架构”给宜家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保证宜家不从属于或受制于某个国家或政府,二是宜家能够享受到利益的最大化(比如低税收)。 而建立双重基金的目的则是让两个基金共同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最大化的作用,并且保证了其他国家在遗产和法律方面如何变动,宜家都可以保持自己的本色。坎普拉德的孩子们通过基金会,也能达到“控制”宜家国际集团的目的。 这些就是宜家特色企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也代表了坎普拉德个人的性格特点。书中介绍坎普拉德的确是一个“抠门儿”的却又很可爱的老头。这位78岁的亿万富翁一如既往地坚持简朴的传统。他开着一辆又旧又破的沃尔沃车每花一分钱都要仔细计算日常买菜也要选在最便宜的下午去。他还把这种厉行节约的成果发扬到企业当中,就是以宜家谁也不乘坐商务舱。这也成为了宜家人别具一格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