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经营城市过程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一流的政府经营的是“形”,二流政府经营的是“人”,三流政府经营的是“市”,四流政府经营的是“城”,五流政府经营的是“官”———官本位。
听过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的院长连玉明演讲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逻辑性极强的人,无论是发言还是回答提问,他几乎都能将要表达的内容总结成几点分别说明。也许作为听者抑或记者,这样的语言才是最易于接受的。
“城市”二字或许早已融化在连玉明的血液中,以至于提起城市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他总是那样滔滔不绝且逻辑清晰。诸多城市发展失衡
“政府、企业家和市民三大主题构成了城市的基本要素。”连玉明说,在城市的整个运营过程中,三者各司其职: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家创造财富、市民创造文化。 对于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判断,连玉明总结出了五个标准,即五个“力”:首先是城市的“实力”,这一标准要用一个城市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来衡量;其次是城市的“能力”,“就像人一样,有实力的城市不一定有能力。”连玉明认为,这个能力主要是指城市的集聚能力,如产业的集中度;第三是城市的“活力”,包括城市的居住结构、企业家的贡献率(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贡献率)以及政府的办事效率等;另外还包括城市的“潜力”,即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诸如城市文化、人才资本等都是城市的潜力;最后一个力是城市的“魅力”,包括城市的品牌、城市首脑的影响,例如当初薄夕来在大连就是大连这个城市的品牌。 连玉明认为,只有把这五个“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城市真正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超过1000元,城市化率超过30%,整个国家的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此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软环境滞后于硬件发展、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等失衡的现象。 我国东、中、西部各个城市的发展也并不平衡。东部城市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发展得最好。西部城市尽管起步较晚,但由于他们的开放意识越来越强,因此一旦由封闭走向开放就能很快被外来文化所异化,很快就能与市场化接轨。而发展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中部城市,中部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造成了其结构是超稳定的,不但不容易被异化,反而永远排斥市场化并维持它原先的那种状态。 据此,连玉明说,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进行战略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要想减少发展失衡的现象,关键是要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政府创造的环境是其他两者进行创造的前提条件,因此政府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政府怎么去创造环境,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政府的终极目标:经营“形”
政府在经营城市过程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连玉明如此归纳:一流的政府经营的是“形”,形,即品牌和文化;二流政府经营的是“人”,也就是一切以人为本,例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生存发展空间,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三流政府经营的是“市”,它使城市处于一种非常活跃的状态;四流政府经营的是“城”,即下大力气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五流政府经营的是“官”———官本位,体现在政府管制、行政审批、地区壁垒、地方保护等方面。 在此总结之上,政府职能转变的轨迹也由此显现:从五流政府向一流政府转化。连玉明表示,也许其中的过程或路径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标都是成为经营“形”的一流政府。形,即品牌,是城市决策者牺牲短期利益换取的长期利益,是城市的决策者对事物未来的判断。因此政府作为城市第一决策者,其眼光、观念以及思维的开放程度就显得愈发关键。 另外,连玉明还强调,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只要做到三件事:第一,政府要做很少的事。只要做到“三公、四政、一特殊”,即提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三个公共产品;做好行政、财政、市政、民政工作;同时支付特殊时期的转轨成本。 第二,政府要干正确的事:制定规则、披露信息、实行监管、宏观调控。“除了这些事都不要干。” 第三,政府要干简单的事:取消行政审批、减少管制、简化办事程序。 连玉明说,“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使原来无所不干、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无限政府’,转变成有限权力、有限责任的‘有限政府’,把控制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的政府,把投资财政型的政府转变成公共财政型的政府。”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才能使我们的政府成为廉价的、高效的、服务型的政府,才能更好地为城市的其他要素创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