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的同志在网上发表文章指出:同国外出版业相比,中国出版业“规模集中度低、重复出版、资源浪费、缺乏创新等问题”似乎是中国传统出版业在加入WTO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实,以上问题并不完全是中国的传统出版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关键在于,以上观点没有把中国出版业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去分析和研究,更没有认真审视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挑战究竟在什么地方。就像医生治病,找不到病根开药方,很难令人信服。因此,有必要对加入WTO后传统印刷出版业面临的挑战重新进行审视和研究。
加入WTO后传统印刷出版业面临那些挑战?
1、“市场杀手”的挑战
电子出版一进入市场,立刻就显示出“市场杀手”的力量和作用。美国畅销书作家Stephen King的小说《骑弹飞行》在网上发行的第一天,就被下载了400,000份!一时间,电子书销售网站人潮汹涌,电子书下载,销势空前。创造了传统出版界所没有的奇迹,引起了出版商、网上书店、网络出版技术厂商极大的震颤。于是资本开始了向电子出版物的流动。
有人说:资本的流动是美丽的。但资本是市场的杀手!
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只意识到电子出版的技术先进性,但潜藏在后面的资本的流动却没有看到。
传统书籍的生产从确定选题到出书,再到把书布满市场,再到书店上架需要很长的时间。电子出版物则可以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一种新的正在美国兴起的“即时”出版业务, 48小时之内,成书就可到顾客手中。
电子书不仅产品的生产周期短,而且可以任由顾客对产品的批量和数量进行选择。电子出版产品可以放在网上,由顾客按需付费下栽,美国作家《骑弹飞行》小说发行的第一天,就被下载了400,000份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这样的市场进入速度是传统出版所不可想象的。
电子出版物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可以快速的进入市场,而且可以迅即拓展市场。以农业科普书籍市场为例:一种多媒体的展示型,可连续播放的电子教材已经出现。它只要在普通的电视机上加装一个机顶盒就可以收看。这样就具有了最庞大的市场空间。辽宁出版集团与美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秦通公司联手,共同推出的第一代中文电子图书阅读器“掌上书房”,就像一台手持电子游戏机,小小的机身竟可以容纳相当于纸质图书10万页的内容;而且里面的内容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离线阅读 40个小时。更令人惊奇的是它还有语音功能,可以用耳朵来“阅读”,难懂的词汇则可以通过里面预置的辞典来查找、解释。
还有一种被称为“流动书库”的“电子智能话筒”,这种产品化书库,已经在韩国面市。该“电子智能话筒”,既能扩音,又能演唱卡拉OK,更能直接插在电视机上,播放有声科普教材。其容量可存储近万本科普资料。这种“电子智能话筒”扩宽了电子图书的外延,更加产品化、系列化了。因此,能以更大的优势讯速地进入并占领市场。特别是这种产品化带动了电子书的生产和销售,使它不再是单一销售,而是批量销售、捆绑销售。这种新型销售模式产生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市场占有率的迅即扩大。
在电子出版物的巨大吸引力面前,不仅客户流向电子出版物流动,而且跨国资本也迅即向电子出版流动。美国和世界上一些大的印刷出版商迅即将触角深入电子图书出版领域。时代华纳、巴恩斯-诺布尔等公司前不久均购买了网络出版公司,开始涉足电子出版业务。兰多姆出版公司和西蒙-舒斯特等知名出版社,也在积极寻求与微软等计算机公司合作,加紧推出电子图书。台湾ICP业虎视眈眈电子书的下载。这种资本的快速流动和快速行动说明:跨国资本抢占电子出版物的滩头阵地的战斗已经打响。我国传统出版界对此如果没有清醒的战略思索和理性的认识,怎么去和人家竞争呢?
2、 “存储优势”的挑战
图书馆是藏书的大本营,是书籍的博物馆,是知识的播种地。因此,图书馆是传统出版物的骄傲。也是传统出版物的一个重要的产品消化基地。
中国相当一批图书馆以藏书的数量之多为荣。但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阵地上,电子出版物杀了进来。由于电子图书是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在各种磁盘或电子介质中的图书。它可以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而且支持超文本链接。信息量更加丰富,阅读更加方便;可以无成本任意复制,不仅便于传播和扩散,适合大家共享。而且可以快捷的查找和检索。
"数字图书馆",相对传统图书馆而言,它不需要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和一排排的书架,只需要几台服务器和网络即可。因此,投资低,利用率高,同时不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也不会因为纸质的变质给图书馆带来损失;最大的特点是一本电子图书能够供无数的人同时阅读和使用,因此,电子图书馆可以提供传统图书馆无法实现的优质和高效的服务:不仅可以7X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而且可以"即查即看"。在电子图书馆,读者查到的任何一本书,马上就可以阅读。眼下,你只要走进超星数字图书馆,清点鼠标,就可以看到当年的“新青年”杂志,毛泽东的书信手稿和大量的珍藏的科学著作,被抢救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如此,数字图书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作者根本不必担心图书出版后的保存问题,原先能收藏1万冊的书架现在完全可以收藏成百上千万的网络图书,
正是由于电子出版物具有以上这些优势,所以长驱直入的进入了传统出版物长期占领的这个最重要的阵地。传统出版物素以文史出版齐、全、多著称的优势正在消失。如北京卓群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制作的《中华历史文库》,将《二十六史》、《资治通鉴》等几千万字的中国古代史学巨著浓缩在一只普通书本大小的包装盒内,价格仅在百元左右,一名小学生装入书包就能带走。不仅占用空间大为缩小,存储成本大为下降。严重的是数字图书馆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后面,说明传统出版的阵地正在丢失和缩小。遗憾的是我们相当多的同志在赞誉电子出版物的同时,却没有看到自家,门前阵地的流失 。这太可怕了。
3、 比价竞争的挑战
电子出版物在向传统出版物挑战使不仅在技术上展开,而且在价格上进行。分别在出版物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上进行比价竞争。
由于电子出版物的利润空间大。书籍的生产快、上市快、销售快、再版快。而且省去了仓储、运输和陈列图书的费用,也不存在退货一说。这就加速了书籍生产的资金周转和资金利润率的提高。使单位出书成本大幅度下降。
电子图书以极低的价格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对读者的诱惑力是传统图书所无可比拟的。 囊括了金庸先生15部武侠小说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每套只要48元;收录了2000多位诗人的4万多首诗歌作品的《全唐诗》每套也只要38元!由于摈弃了传统的纸张印刷模式,多媒体电子图书一经亮相,便以其超大容量和低廉的价格成为图书市场上的一支新军。
电子出版物的成本低,还表现在发行环节上流转费用低、运输费用低。宣传费用低。出版信息可以迅速传到四面八方,争订等工作全可以在网上进行。这可以省去相当多的中间环节,缩短电子出版产品的生产周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意识到电子出版存在巨大的利润挖掘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许多世界出版商如西蒙·舒尔茨, 兰登书屋、 哈普·科林斯、 圣·马丁出版社、麦克米仑出版社等以及《蓬勃新闻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财富》、《金融》、《纽约时报》、《华尔街杂志》、《华盛顿邮报》等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子书和电子报刊杂志。不仅如此,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电子报刊也将会成为一种主流消费的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4、 品牌化经营的挑战中国传统出版企业在迈向全球化的道路上,面对着跨国企业的竞争。其跨国企业出手的“强势攻势”,是品牌战略!
美国广告专家莱利·莱特预言: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 对于品牌的重要性和未来的营销将围绕品牌展开这样的命题,大多数中国的出版企业是认识不足并缺少思想准备的。
特别是网络品牌的崛起,其市场进入、品牌推介、品牌拓展、品牌延伸都比传统的图书营销具有更大的市场冲击力。因此效果将更加明显和快捷。当前品牌正在资本化。品牌资本尽管无形化,但它往往能带来和创造比有形资本还快的增值效应。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优秀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已达1比2或1比3。拥有名品牌的许多跨国企业的品牌价值已远远超过年销售总额。可口可乐、卖当劳、迪斯尼、雀巢等均是如此。
因此,我们分析和认识一些大的国际专业出版公司,如英国的布莱克韦尔公司、道森公司,日本丸善株式会社等,它们目前在我国图书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并不大,就以为无险安在,其实是根本就没有认识现代市场竞争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特别是多数出版社尚停留在“出好书,出精品”,满足上级要求的意识下,不仅大多数出版社的品牌资产还是一片空白。而且对出版业品牌资产的概念相当多数的人还感到陌生和迷茫。但是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的发展步伐已经迈开,外国出版社以品牌为先导,利用中国编辑,招募中国作者,实行高稿酬,最终会把中国出版业推向品牌资产经营的国际竞争轨道。 、
5、结构性人才素质不适应的挑战
电子印刷和电子出版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传统印刷出版业和传统图书经销商。这种电子出版的“技术攻势”,撼动了传统出版业的技术根底。使传统出版业的两大主流环节必须转型。使传统出版业的看家本领遇到了挑战,使相当一批人感到了“本领恐慌”。
由清华大学多媒体教育软件研究中心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研制。《十万个为什么》多媒体CD-ROM 去年9月28日在上海首次发。原书12分册、300余万字的内容,1500余幅图片、120余个动画、尽收一张薄薄的磁盘中。不仅如此,制作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原书的表现形式:融文字、解说、动画、图片、音乐为一体。立体的展示形式,使读者更易接受。这盘CD-ROM的检索功能,还十分完善和简便,既可以通过11个分类目录,直接进入所需的内容,又可以通过笔画或拼音,查到所要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进行全文搜索。这种优点是传统出版物所不具备的。
这种新型图书的编辑、制作、以至出版发行都会是一个全新的内涵。现有老出版会有相当一批人在新的业务领域面前感到本领恐慌,感到难于靠老本领支撑自己。
由此,在电子化进击的这道考题面前,就显现出我们传统出版业的两个明显的不适应:结构性人才素质的不适应和行业性技术状况的不适应。只有尽快的使这两个不适应向适应转化,才能跟上电子出版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出版以其数字化工作流程,跨媒体出版技术,出版革命的超速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升出版生产力的新机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尽快实现传统出版向电子出版的革命性转化。
当前,特别是要加强战略研究。因为,我国加入WTO以后,激烈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有关市场准入方面有5年的过渡期。因此,我国的传统出版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用好这个过渡期,重新审视和整合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准确定位,并尽快熟悉和运用新的游戏规则,尽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加强印刷出版业的整体战略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对此,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要以“第一反映速度”抓紧进行。才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