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坚江:奇迹奥克斯背后的总策划



奥克斯,一个充满着张扬的“奇迹”:在它1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次次地运用“事件营销”的武器炮轰“行业黑幕”、一次次地将市场格局推到“洗牌”边缘、一次次地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由于它的张扬行事与持续“搅局”,迄今已使近1000家杂牌空调企业退出市场,也使与其对决的中外同行夜不成寐。

  是谁在创造和领导这一连串奇迹的?

  他不善言辞,却代表中国企业家以侃侃而谈的“中国经验”在日本中外企业高峰论坛上赢得满堂喝彩;

  他看淡荣誉,拒绝在美国《财富》杂志的“封面人物”中亮相,却为企业赢得了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中国名牌”;

  他“躲”在幕后,却培植了吴方亮、陈凯峰、李晓龙等一个个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演员”,让中国家电业、中国手机业同行“食不甘味”;

  他推崇学习,从做拉杆天线开始到目前涉足的家电、通讯等高科技领域,奥克斯不断吸取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工具与管理思想。奥克斯集团因信息化的优异表现被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评为“中国信息化标杆企业”,“奥克斯降服ERP”与“可口可乐决胜奥运”等世界知名企业一起被评为“2004年度8大最佳管理案例”;

  郑坚江,奥克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一位不为外人知晓的企业家。

  尽管创下了让一个牛棚厂发展成为中国企业500强的造富奇迹、尽管与李金华等著名人物一起入选“2004构建经济和谐十大受尊崇人物”的殊荣、尽管连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都评价“奥克斯管理信息化已进入国际水平”,但郑坚江一直抱守着“企业是靠成绩单说话”的信条,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婉拒多所著名高校的讲学邀请,始终远离镁光灯的聚焦……。

郑坚江:“奇迹奥克斯”背后的总策划

   领衔执笔:应华根

要见郑坚江,很难,因为他的忙;要采访郑坚江,更难,因为他的低调;而要让郑坚江“挤出”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面对面的接受一家媒体的专访,则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在他的日程表上,预先安排的工作几乎精确到了分钟。

   采访安排在他刚从新加坡研读EMBA回来的当天下午。在采访开始之前,我们荣幸地得知,我们由此已成为奥克斯17年来第一拨走进总裁办公室的媒体记者。在此之前,郑坚江曾与王小丫“被逼”在央视演播室见面一次——只因上面的“政治任务”:完成“风云浙商”的节目录制。

   而为了此次采访,我们已用了5年时间的耐心等待。这是一个“跨世纪之约”。

   时光倒溯5年,1999年的奥克斯,“搅局者”的姿态刚一亮相,整个空调界一片“口诛笔伐”。面对媒体雪片似的采访函,郑坚江选择了“沉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时候的沉默是一种决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年后的今天,奥克斯集团从创业初期的7名员工发展到目前的15000人;资产从负债20万元到目前的55亿元;企业规模从最初的一个牛棚到目前拥有五大制造基地(宁波3个、南昌、沈阳各一个);所涉及的产业从早期的外协加工到现在已拥有五大制造业(电力、家电、通讯、能源、汽车)、三大投资领域(医疗、房产、物流)。

   5年,给予了郑坚江特别的意义。开始造电能表时,全国最大的电表企业是他们的500倍,他们用了5年时间做到全国第一;郑坚江开始造空调时,全国最大的空调企业是他们的1000倍,他们用了5年的时间快速“发力”做到国内前3强。

   “奇迹”奥克斯的背后,是“谜”一般的郑坚江。因为他依旧选择了沉默。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闪光灯下的登台亮相。

   这是一种清醒,在郑坚江看来,自己的奥克斯仍“微不足道”;

   这更是对自己经营理念的一种恪守:企业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沉默永远是一种力量的孕育。

   而我们“破天荒”的采访,只是他对我们的一次“践约”。“言必行,行必果,说到要做到,最终见成效”。

   奥克斯人总喜欢这样评价他们的老总,说老板有四个脑:大脑、小脑、辅助脑和无形脑。坐在郑坚江的面前,我们随时可以触摸到他与这些“脑”一一对应的“虚心”、“细心”、“真心”和“信心”。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体会的时候,方能真正品味出郑坚江的“雄心”。

虚心郑坚江

记者:与奥克斯在市场上的咄咄逼人不同,您在待人接物方面体现出来的谦逊让人吃惊,我曾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今年您高票当选为宁波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换届会上,您的出现让同样是民营企业家的一群老板差点引发起“追星风”,然而在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强烈要求下,您却只讲了三句话,中心思想还是一层意思,就是来学习取经的。您的谦逊让这群老板很不尽兴。

   郑:我真不知道我当时的话扫了大家的兴,实在不好意思。不过,这也是真实的我,虚心而决不虚伪。民营企业家在宁波这块沃土上犹如藏龙卧虎。让我来论道,是不太合适的,所以我说学习取经,是当时真实的想法。

   记者:您说,您不适合论道,可您的企业今年却为浙江省的民营企业贡献了一部教科书,叫《竞争,就是让对手无法安睡》,而且是丛书中唯一的企业版,吕祖善省长誉其为“浙江本土第一本民营企业的MBA教案”。

   郑:低调的做人和高调的做事,是我们经营企业过程中两个层面的价值标准。我们不是以职位的高低来决定他的名气,而是以企业经营的需要来决定应该由谁站在更受人关注的地方。我只代表我自己,不能全部代表我企业,所以在媒体面前,我下面的几个老总乃至于销售公司的老总名字,放在网上一搜索,都是成千上万条的,我的名字却寥寥无几,有的还是错误的信息,比如我的年龄被“虚报”到了62岁。但是我始终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低调的风格,我坚信,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只有低调、谦虚才能支持企业活得更长久一点。世上没有永不调谢的花朵,只有将这个鲜花的生命周期尽量的通过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媒体、社会各界乃至于我们公司员工的一种监督,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才能抗拒更大的风浪。

   记者:高调和低调可以说是一对矛盾体,有人会很容易的把您的谦逊误读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一种姿态?

   郑:我想有的。但江山好打,性格难移。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愿也不会刻意去伪装。前段时间,我与王小丫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录制节目,我突然想起一句名言,可不能肯定它是否完整正确,于是习惯性地向我的随行人员咨询,结果打扰了正常的节目录制。王小丫觉得很惊讶,说我表达一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了呀。我觉得我这个人就是认真,不会说一知半解的话,这就是我的风格。第一,追求完美;第二,愿意随时随地的学习;第三,我不怕掉“总裁”的价。我从汽车修理工起家,如果说我有一点成绩的话,我想,则应当归功于我的虚心好学。

   奥克斯高调做事的背后,其实是“虚心”的本性。我们为什么每年花费3000万元招贤纳才?又为什么每年出资500万元设立合理化建议奖?我们的“虚心”是不计代价的,“虚心”的奥克斯才能人才辈出,才能高效发展。“人对了,企业就对了”,这是我们对人才的“虚心以待”。企业要权威,但权威则必须虚心。10年前,我们还在山坳坳里的时候,就提出了“一切按经济价值规律办事,一切按有理服从原则办事”的“两个一切”,后来又增加了“一个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企业风格”。为什么要有这些原则?我们的本意就是要用制度来规范一种“虚心”的作风:即权威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价值规律这个大道理,我们的行为、决策都要围绕经济价值这个基础、这个根本的目标。有这两个原则为基础,我们的决策就能做到开诚布公,坦率、真诚、平等,心往一起用,劲往一起使。

   我非常欣赏“大医至圣,大道至简”,我提倡将一切可以简单的复杂章节程序化,而效率则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细心郑坚江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两个一切”和“一个提高”,我们知道这是奥克斯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内涵。最近您又亲自提出了奥克斯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郑:好的。我们都知道,在今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乐意不乐意、欢迎不欢迎,经济全球化已经不可逆转的来到你的面前。

   经济全球化是市场、资源、技术、管理、人才的全球化。它使一切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在全球一流或第一的水平上展开竞争。走出去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环境;镇守一方,有全球一流的公司走进来,走到你面前与你竞争。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最佳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使企业大有作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企业能否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奥克斯的核心竞争力?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在多年来实践提炼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研究和思考,归纳出八大要素:一个核心,三大机制,四大能力。一个核心即文化理念;三大机制即决策机制、激励机制、效率机制;四大能力即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运作能力。

   在我看来,核心是奥克斯的竞争灵魂,机制是奥克斯的竞争法宝,能力是奥克斯一个企业的竞争动力,到底能走多远路,能做多大事,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与制定在纸上的文字相比,落实到行动上总是困难的,奥克斯很多“务虚”的东西之所以能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正因为它的“实”。从“虚”到“实”,奥克斯的秘诀何在? 

   郑:一谈到文化,很多人就认为它是空洞无物的东西。这是不正确的认识。

   我们奥克斯一直提倡企业文化理念,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内涵。我最近在研究美国通用公司,它的核心问题有三大块,其中第一块就是文化理念。

   文化怎么会是空洞的呢?文化是很有战斗力的呀,我们吃肯德基、吃麦当劳,不是因为它的东西特别好吃,而是它的文化。文化也是有形的。比如各国的文化习性不同,导致价值观的不同。我们可以有德国的设备技术、原材料,但一经过人,经过生产,经过文化,经过文化主导下的特定生产方式,就会自然而然地拉开距离。同样一只手表的价格,瑞士造是10000元,日本造是1000元,中国造是100元。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这样一种现状:瑞士是精密制造,日本是标准制造,中国是普通制造,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如何把企业做得一流?首先是要发现你最为擅长的文化能力,其次是使你的文化个性高度顺应你所从事的行业个性,最后使你这一文化个性成为全体员工普遍而高度自觉的行为。

   如何推动企业理念有效实施?案例很重要。这是奥克斯的经验。而案例需要在现实的工作中仔细的发现和把握,还要细心地去“悟”它,从一点放大,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很多人都知道承包好,但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承包的好处,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好,我们就用案例说话:奥克斯在企业内设商务中心,各部门打字、复印、油印、传真等,均实行经济结算,这也许是我们的首创。商务中心以市场化交易方式,提供开放式的有偿服务,按照经济价值规律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在承包前,打字室一张纸、一盒油墨都要填采购计划单,公司派专人采购、入库,打字室再开领料单,经批准后领用,程序非常繁琐。如果是设备坏了,那更麻烦,要写维修申请单,报办公室审批,如果不巧办公室副主任出差了,只好等他回来。假如5天后副主任回来了,一看维修预算要5000元,还得向办公室主任请示。经同意后,再联系维修人员,等设备恢复运行时,已经一个星期过去了,这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承包后,打字员自己当家作主,设备坏了,一个电话,维修工召之即来,不管花费多少钱,自行可以作主,24小时内修复。商务中心每一个字、每一次复印、传真都包含着经济价值,即使快下班时有人来打印,她们也会爽快地接受,并自觉加班将工作完成,因为这种高效率所带来的,是丰厚的经济回报。现在,到商务中心打印,不论职务高低,一视同仁。有时遇到市场部打印标书等大宗紧急业务,连我的讲话稿也得暂时搁在一边等候。近期,有一批我的讲话录音交给商务中心整理,由于要边听边录入,特别费劲,所以尽管是“老总要的东西,做得好了是大功一件”,商务中心的两组承包人也还是接单不热衷。最后提出按标准的3倍付费,两组就抢着要得到这笔业务。可见“老总的话”,在“钱的话”面前也要败下阵来。此外,大家感受更深的是,进行市场化运作后,人们到商务中心去,面对的再也不是冰冷漠然的脸孔,而是发自内心的热情与微笑。我们总结为四句话:“人人当家作主,工作就是娱乐,人人平等原则,效率就是回报”。

   现在我们在企业内部,大到公司,分厂,小到商务中心、锅炉房、宿舍、甚至路灯、草坪,均实行经济承包,让承担具体工作职责的人直接掌握经济权力,推行面对面的近距离服务,消除管理盲区和死角,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通过每个人的勤劳和智慧来实现自我价值,使整个企业团队成为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

   再有,我们刚一提出“效率”论的时候,没几个人真懂,我们便“创造”出一个浅显的道理:今天的生活在20年前是富翁,今天的生活在20年后是贫民。然后再演示出这样一个事例:借一次开员工大会之际,我的讲话故意停顿5分钟,台下哗然,我却要每个员工自己算算,5分钟,你可以出几个产品,而一万多名员工的5万多分钟时间又能创造多大的价值?这么一算,自然是众皆叹服啊。效率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效率可以具体到每个员工口袋中的人民币,高效率才能使你在同样的时间里赚取更多的钱。

   由此,一套严密快捷的效率机制真正深入人心。“省一个人省10万元,省一个环节省5万元,集成一个零件省10万元,通用一个零件省5万元,停产一天损失50万元”。这就是我们对效率与效益关系的直接理解;“今天事,今天毕;言必行,行必果,雷厉风行”,这就是我们对工作效率的评价工具;《会议纪要》、《承诺书》、《工作联系单》、ERP工程、OA系统等,这就是我们确保效率的管理工具;“简单问题一天答复制,复杂问题三天答复制……”,这就是我们建立高效畅通工作流的考核原则。

   我有一句“口头禅”,“头脑有没有啊?”它的意思是说“有没有理念”。“你的理念很接轨”——这是奥克斯对员工最高的评价。

   记者:奥克斯是怎样来鉴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

   郑:检验核心竞争力的有无,最终取决于企业的能力。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动作能力,这是奥克斯17年发展的四大“引擎力”,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在今后则会显得更加重要。

   为了让“能力”生动化、具体化,我们细心地采用了不同的“细节”,比如,将创新能力“金钱化”,对创新者给予巨奖,今年我们为“合理化建议”奖设立了500万元,500万元不够,1000万元也可以,钱不是问题。奥克斯期望着用创新来不断激活企业的每个细胞,期望用核心竞争力这根杠杠撬起我们自己庞大的产业链。又比如,我们用竞争的手段打破垄断控制成本。投产电能表之初,产品的铁底壳一直是外协配套,要价为5元。公司多次出面协商,外协厂坚持不肯降价。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成本分析测算,认为每只铁底壳成本控制在4元钱就可保本赢利,于是投资800万元,办起了铁底壳分厂。产品出来后不但可供应本厂,还可与其他同行开展竞争。通过开源节流挖潜,铁底壳成本继续下降,2年后仅为3元。但是自此以后,自家分厂牢牢守住底线不肯降价了。一些员工以为,这几年我们为企业做出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管怎样,公司总会分一杯羹给分厂。但我们不这样想,见此情状,就采取了社会公开招标,一些外协厂开出的竞标价,从每只2.50元,一直下降到1.90元。在这种状况下,他们经权衡论证,决定将铁底壳分厂削价200万元,连厂带设备全部卖掉。对此,有人表示惋惜,说办得好好的分厂为何要亏本贱卖。但他们说,分厂自己生产,每只铁底壳要3元钱,社会外协厂供货,不到2元钱,当时我们电能表的年产量是1000余万只,这一增一减一年下来就是相差1000余万元。所以卖掉分厂后,眼前只亏了200万元,而社会化招标,年年可减少1000余万的成本支出,这笔帐算算,哪个更合算?

   我们“痛恨”垄断。在奥克斯,所有外协件、配套件厂必须有2家以上的选择,以使他们之间互相竞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竞争的压力下自我成长;而我们则可以从容回旋,好中择优。

真心郑坚江

记者:奥克斯进入市场的高调令人诧异,而多年来的高调不减则更使人惊异。您自己是如何看待这种长盛不衰的?

   郑:我觉得,我们的成功,首先在于我们成功接受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检阅。对内,我们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无论是管理、营销,还是产品本身的成本上,我可以自豪的说,如过我们一旦发现同行中有成本比我们低的企业,奥克斯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把成本压下来。对外,我们觉得,市场千变万化,但万变总不离其宗,消费者希望实惠,暴利不是市场经济的真理。再有,我们务实,崇尚“看得见、摸得到、把握的住”,所以总是成熟一个,巩固一个,再去寻找下一块奶酪。奥克斯从来就没有打过没有利润的价格战,奥克斯所作出的一些大幅的降价让利行为,是基于自身的一个综合实力,是建立在经营规模、产品的研发创新、产品的成本控制和企业营销管理等内涵基础上的。

   一句话,我们是以我们的真心来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奥克斯才能真心面对未来。

   记者:揭露行业“黑幕”也是真心吗?如果是,那么您的真心,却让很多企业咬牙切齿一般。比如,在价格高的时候,您用《空调成本白皮书》,当空调的健康、技术概念炒作成风的时候,您用《蓝皮书》、《红皮书》,您不怕犯众人忌?

郑总:我觉得“奥克斯”这个名字在新闻界,在我们的行业内,是一个有争议的字眼,褒贬不一,有人说奥克斯是行业内的“黑马”,有说奥克斯是个“价格杀手”。作为奥克斯当家人,一,我不理论;二,我照干不误;三,让事实说话。我所寻思的是,企业是不是发展?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是不是取得了成功?你有没有损害消费者利益?有没有去贬低同行?没有,我心安理得,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而且我们走的是不会终止的一条路,因为我们恰恰做到了“以人为先,诚信为本”。

   我们所说的“成本白皮书”,“健康红皮书”,为什么可能吸引了大众的眼球?首先应该检讨的是厂家、商家,因为他们有意使得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们按市场法则走,让信息对称起来,何罪之有?也许我们是有点“犯忌”,但是我们更希望得到消费者的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占市场”。而且正是因为我们是“阳光下的赚钱”,也许有人会气我、恨我,但最后又不得不认同我们的做法并仿效。

   记者:您一点也不后悔?

   郑总:为什么要后悔?我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一种回报利益,给同行带来的是一种公正的、公开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竞争。正因为有了奥克斯这么一个举措和行为,才使我们在竞争当中打败了不适应于生产的同行,使我们立足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的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凡市场所认同的,凡消费者所欢迎的,就是奥克斯要一贯提倡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

记者:真心,有时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

   郑:是的。特别当真心是单个企业或者是少数几个企业行为的时候,这种代价有时可能会更惨痛些。但无畏者无惧。

   记者:今年奥克斯因手机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我曾就此问题问询过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的看法,他现在也是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他对此置评说,今天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奥克斯正在做这一点。

   郑:谢谢,我感谢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特别是全国工商联。我只想再补充一句:问心无愧者无惧。

信心郑坚江

记者:您为奥克斯设计了怎样一个未来?

   郑:在打开国门迎接WTO的大背景下,除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才能抓得住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因为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带来一次新的经济增长。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它的视野越开阔,各种资源配置所涉及的范围越大,那么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付出的代价就越小。

   为了扩大我们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为了拓展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在我们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奥克斯制定了未来的三大发展战略:一、产业扩张战略:电力产业、家电产业、移动通讯产业、汽车产业、新型材料产业、高科技电子产业;新多元化(地产、医疗、物流);二、资本运作战略:拥有3家上市公司。一家A股、一家H股,兼并收购1家上市公司;三、国际化战略:设立海外分公司(办事处)30家,海外制造基地5家;产品出口占总销售额35%,引进海外研发、营销人才50名;

   为了保证我们的上述战略顺利完成,我们将推出如下措施: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战略实施;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引进国际国内一流人才;5年内(2008年)投入30亿,建成2平方公里的现代科技园。

   记者:这种美丽的设想背后,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郑:更需要的是信心。我们为了适应这个目标,大张旗鼓的兴起了信息化工程,至今已投入3000多万元。信息化是把双刃剑,我不想把它做成“面子”工程,而是为了彻底解决与未来发展不相匹配的工作“里子”问题。我之所以把它当作我很长一段时期的“一把手工程”,首先是因为我有这个信心,我们一定能把它搞好。今年的7月,信心已初步有了成果,在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举行的表彰颁奖大会上,奥克斯这家“草根”出身的中国500强企业,又增添了一顶让我们觉得更加自信的“冠冕”——中国信息化标杆企业。

   外界对上榜的21家企业评价非常之高,“在中国经济、体制、社会、技术、竞争、发展环境下的最佳实践者”,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最高水平,等等。而奥克斯作为“光荣榜”上仅有的1家家电企业,以及2家民营企业、3家浙籍企业中的一员,既是一种荣耀,更是收获了实效。 

   记者:我向您表示祝贺。业界有个说法,ERP系统成功的实施,软件和人的因素影响的比例是3:7,也就是说30%在软件,70%在人。奥克斯在实施ERP过程中,对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是怎样处理的?

   郑:首先这一项目是我亲自提出来的,由于我已经充分理解ERP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亲自参与了项目的选型、调研全过程。其次,奥克斯不惜一切代价调派业务关键人员全职参与ERP项目的调研、设计及实施,任何与ERP项目有冲突的工作都必须为ERP让路。

 郑坚江:奇迹奥克斯背后的总策划

   奥克斯对ERP风险性的考虑及规避贯穿于从选型到上线的每个阶段,其中就考虑到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难免打破一些固有管理模式、触动较多人的利益,势必会招致来自企业各个层面的抵制和阻力。为此,我在企业历史上颁布了首道《总裁令》,规定在项目上线准备阶段至上线后的稳定阶段,授予ERP项目经理四大特殊权力:一是经济奖罚权。项目经理有权调用20万专项奖励基金。二是行政处罚权。项目经理有权对部级以下人员直接作出降薪、降职、更换、调离直至劝退之决定而无须事先请示、汇报与审批。三是人事建议权。项目经理有权对部级以上干部,根据其在项目实施中的失职行为,提出降薪降职处理建议,报请总裁即行执办。四是经济决定权。根据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文化理念,项目经理有权在项目实施中决定损失在1000万内的项目更改及业务调整的决定,以体现“效率至上”原则。

   记者:您能否形象的说明一下您刚才提到的实效?信息化实施后的变化在哪儿呢?

   郑:我可以用三“变”三“有”来告诉你答案:1、“纸杯变成玻璃杯”——ERP将企业内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在一起,实现管理透明化和资源共享,为公司领导决策所用;2、“散装变成集装箱”——将企业内部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各环节实现电脑化、集成化,为公司的管理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工具。特别反映在每天能承受的OEM订单数从上线前3个到上线后的25个,递增了7.5倍。3、“钱包变成信用卡”——通过MRP的精确运行,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及交货时限,计算出该采购哪些物料,采购多少。经过AMT公司的评估,上线后减少库存资金32%,降低不配套占用资金35%。4、“理财有了好管家”——在财务结算上,结帐时限缩短了80%,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了3天,并同时确保了资金的合理流向,提高了资金的控制力度。5、“赖帐有了监督员”——通过ERP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客户的信用额度,对信誉不好的客户系统可以控制发货。6、“开车有了红绿灯”——现在全部工作均须围绕系统进行,实现工作流程的简化、优化、固化,杜绝了管理的随意性和人为主观因素。

   而我的感受是,现在的我只要拿着一个电脑,走到哪里,都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每个环节跳动的脉搏、能掌握15000多名员工的工作行为。可以说,目前的ERP实施情况比与当时我的想象有很大差别——远比想象的好得多。从昔日的“两把菜刀闹革命”到今天的“提着核武器闯天下”,奥克斯已完成了工具的变革,使之成为我爱不释手、得心应手的管理工作,这又让我的信心倍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80035.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奥克斯空调售后 郑坚江重构奥克斯空调

 郑坚江对奥克斯进行了重新塑造,而他所跨过的坎坷,也是其他规模企业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   同吴方亮一同离开的,是奥克斯以往的纯低价冲杀风格。  文/本刊记者 唐 亮  在战事纷繁的家电业,一个江湖称号对应一位企业家。如

奥克斯董事长郑坚江:地产只是副业

面对地产业的高利润诱惑,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投身其中。以奥克斯集团为例,目前房地产对集团营收的贡献为25%~30%。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家电制造业是一直坚守的阵地 ,房地产行业只是我们的辅助

郑坚江:以激情与温和成就奥克斯的健康未来

       编者按:   奥克斯是浙江制造的旗帜性企业。它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但一定更有其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必然离不开企业家性格的必然。在奥克斯家喻户晓的今天,作为董事长和总裁的郑坚江却一直远离

郑坚江:奇迹奥克斯背后的文化

 奥克斯,一个充满着张扬的“奇迹”:在它1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次次地运用“事件营销”的武器炮轰“行业黑幕”、一次次地将市场格局推到“洗牌”边缘、一次次地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由于它的张扬行事与持续“搅局”,迄今已使近1000家

声明:《郑坚江:奇迹奥克斯背后的总策划》为网友犀利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