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增就业需求下降,第三产业和私营企业近几个月产值和利润却增长较快,这是否预示中国的就业市场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移?如果转移属实,未来的失业人数势必增加,而解决就业率低的问题,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分支持国有企业、大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尽管今年第三季度末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2%,比去年末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不利于就业率增长的种种因素,比如新增就业岗位最主要来源——表现在产业方面的第三产业,表现在所有制形式的私营、个体等企业,近期都出现了用人需求比重下降的情况。而新增就业需求最少的国有企业,利润增幅超过其他类型企业。这种情况引发了专业人士的担忧。
有专家表示,伴随着新增就业需求下降,第三产业和私营企业近几个月产值和利润却增长较快,这是否预示中国的就业市场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移?如果转移属实,那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将出现极不利于就业增长的局面,失业人数将会持续增加,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更加严峻。
是否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0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7-9月,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0.5和1.5个百分点。此外,用人需求比重合计达60%的私营,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用人需求比重也呈现下降态势。而此前,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多数时候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而非同时下降。不过,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今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个季度分别为7.7%、8%和8.5%,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指出,这需要分析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的资本投入是否增加,如果资本投入增加较多,这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向资本密集型转型,未来用人需求比重会进一步走低。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的李爽则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向高新技术型,显然需要高素质人员。
与此对应,第二产业在用人需求增加的同时,产值占GDP比重却出现下降。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三季度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增长了0.9和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人需求比重分别增长了1.8和1.1个百分点。不过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今年第一季度的11.6%,降为前三个季度的10.9%。
有专业人士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民工荒”导致制造业用人需求的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专家姚裕群则认为,因为有效需求不足,第三产业用人需求比重下降。
失业人数将创新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博士张丽宾指出,目前作为新增就业需求最大的来源——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用人需求比重降低,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已经不利于就业增长;相反,这说明整个经济的就业结构在改善。但是,总需求不是无限的,整个经济需要的就业容量不会无限放大,因此未来就业领域的供需矛盾将更突出。
有专家指出,未来的失业人数势必增加。而解决就业率低的问题,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过分支持国有企业、大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逐渐发育起来的。因此,治理未来的失业问题,除了以扩大就业作为首要目标外,还需要降低经济活动成本,参照各行业的就业吸收能力,确定重点投资领域的优先顺序。信贷政策需要改变那种偏好大项目、大企业、国有经济的倾向,应充分重视中小企业、农村非农产业的资金需求,取消不合理的人为障碍,让这些部门能够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投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