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乡镇企业现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调查表明,目前,全国乡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有6.8万多家,其中大中型乡镇企业八千多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的2500家。在乡企比较发达的广州,全市农村收入70%来自乡镇企业,全市农村劳动力43%从事乡镇企业工作,乡镇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8049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高39%。在江西,由于农副产品和矿产品资源比较丰富,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江西乡镇企业,经过多年的初级积累,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重要支柱,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增加到65%,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部分和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力的比重均为20%。
乡镇企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农村就业结构的新变化。
(一)风雨兼程“九五”路
“九五”期间,我国乡镇企业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时期,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九五”前四年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总数达到2071万个,职工总数1.27亿人,实现增加值2.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1.7万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7744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3%,全国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3.6,全国增加值的9.1%,全国出口总额的40%。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广大农民的又一伟大壮举,“九五”期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关系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近几年,国家逐年加大了对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扶持了250个左右的小城镇开展经济发展示范。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聚集到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全国小城镇总数已达4.5万个,小城镇常住人口超过1.6亿人。一批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正在形成,大大加速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000年1至10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2464亿元,同比增长11.7%。而同期乡镇企业利润和税金分别增长15.2%和16%,经济运行质量总体上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二)世纪回眸:问题多多,挑战多多
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完成从“草根工业”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但近几年来,由于机制老化、加工增值水平不高等原因,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导致整个农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步子不快。此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将近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乡镇企业将面临着更新、更大的挑战。
1、规模偏小。
以福建省为例来说,规模福建现有乡镇企业七十九万个,但其中多数是个体私营企业,规模较小,每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平均只有十一点零八万元人民币,难以经受市场风险的冲击,竞争后劲严重不足。
2、结构性矛盾突出,产品档次普遍较低
在产业构成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偏大,服装、纺织、鞋类、建材、食品、饮料等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地区间产业、产品结构趋同,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品种单一、档次低,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比重小。
3、管理水平落后
大部分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比较落后,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家庭式、家族式管理水平上,还有一部分集体企业改革滞后,存在产权不清、政企不分、职责不明等问题。
4.科技力量薄弱
多数企业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以福建为例,在五百二十九万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三万三千多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企业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三点五。
5、负担过重
目前,针对乡镇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项目和各种摊费用名目众多,增加了乡镇企业的负担。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乡镇企业收费总额约占税后利润的20%左右,仅1999年就达一千多亿元人民币。
6、政策上受到不公平待遇
目前在封闭贷款、出口配额、技术改造、引进人才、股票上市、粮食收购等方面的政策,乡镇企业未能享受到平等待遇,有的部门和单位对乡镇企业还有歧视现象。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的贷款余额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百分之五左右,这与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份额很不相称。许多有市场、有效益、有特色和有国外订单的乡镇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难以正常生产,影响了经济效益。
(三)新时代,“老乡”走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将近,乡镇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许多行业(如食品、饮料等)的挑战可能多于机遇。占了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曾经为国民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乡镇企业,会不会积重难返?在跨入新世纪的征途中,能否重塑自我,再现辉煌?许多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开出了“药方”,归纳概括,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强化企业内部建设,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只有让更多的高层次的人才进入企业决策层,乡镇企业才能永葆创新的活力,有足够的发展后劲。
2、乡镇企业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特色经济、外向经济和涉农经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建材、农用机械和电子工业,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力度。
3、乡镇企业要想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还必须面向世界市场,研究世界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只有不断加强对市场信息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获得更大发展。
4、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对乡镇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项目和各种摊派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以切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
5、应尽快制定乡镇企业法的配套条例和办法,依法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措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积极为乡镇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力促进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同时,还要明确乡镇企业法执法主体,抓紧理顺乡镇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在这方面,广州市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市4934家镇村集体企业中,85%通过股份制、出售、抵押承包等形式实现转制,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市政府设立了乡镇企业发展基金,每年给予资金600万元,技术改造贴息1000万元,用于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乡镇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0年1-7月,全市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77.49亿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20.86%。外向型乡镇企业稳定增长,年出口交货值超100万美元的乡镇企业达到1060家。
6.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要搞好七个结合,处理好七个关系: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处理好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与集中连片发展相结合,处理好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革相结合,处理好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关系;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处理好与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关系;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处理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与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处理好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与发展和稳定相结合,处理好政府规划引导与尊重企业自主权的关系。
“乡企”的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将一些工作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面临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急剧变化,乡企能否尽快转型,并形成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在此,我们衷心祝愿:“老乡:走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