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的“神”,有点神奇,有点神秘,还有点神经质。
从没见过在中国的商业界,一个人的商业身份和宗教身份如此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有见过张海的人说:“这个人有股邪气。”相信这不是个别人的看法。一个不可思议的年龄,一大堆怪异经历,在中国的资本运作市场翻云覆雨,直至可能遭遇牢狱之灾,这些别人难以复制的故事就汇总成为了令人费解的“张海现象”。
所以,张海被认定为“千面人”,解读张海,万变不离其“神”,就先从他充满悬念的成长经历开始吧。
拥有特异功能的神童?
1974年5月,张海出生于河南开封。他的一个邻居回忆,整个小学乃至初中阶段,张海都没有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一样的上学、一样的顽皮、一样的天真。但是,在1988年初中毕业前后,张海开始传出有“特异功能”的消息,比如把大树叶含在嘴里变成小树叶、意念拨表之类。那时正流行特异功能,张海很快就开始小有名气了。
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张海学习成绩不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这让张海的父母很着急。不久,张的父母通过关系找到了当时河南大学另外一个武术专修班的班主任张宏梁,得以成功“转学”。加入到爱好气功的张宏梁的班里,张海似乎找到了方向。
因为具有“特异功能”,张海开始给人治病。就是在这种具有“特异功能”并且能够治病救人的光环下,张海迎来了他河南大学面临毕业时的考试。当然,成绩糟糕的张海无法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张宏梁回忆,后来,还是张海的阿姨替张海领的结业证书。“大概是由于不好意思吧。”
不过,在河南大学读书的最大收获是,在此期间,张海认识了一批人,其中包括北京过来的一个藏密气功的信徒——王紫升。王就是藏传佛教夏日东活佛的弟子。可能就是通过这一层关系,张海才得以认识夏日东活佛,然后拜为弟子。就这样,原本在开封地盘“发展”的张海,归入夏日东门下后,他开始了从一个单纯的具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向“藏密大师”的转变。
评论:从张海特异功能的神童阶段,我们可以发现:善于利用时势,迅速投机上去,什么时兴干什么,是他的一个天赋素质,他巧妙地回避了自己学习不好、体育不强的短处,而发挥“神”吹“神”侃的包装手法,不愧是神童一个。
拥有神秘身份的藏密大师?
在一帮热心信徒的操持下,1992年12月12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成立,张海被任命为所长。孙岭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经费自筹。戴上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帽子,张海的“事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孙岭说,当时的张海业务确实繁忙,整天全国各地到处跑着讲课,尽管他是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的所长,但是一年见不到他的人几次,还经常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印度等国家传授藏密气功。但是,“藏密大师”张海的传授功法不仅仅是学术交流,更多的是要收费的。
孙岭回忆,当时张海在湖北福慧山庄开办藏密高级班,每人几百元的学费。而张海后来组织的到五台山的“灌顶活动”(记者注:藏密中的一种法事活动),更是场面宏大,信徒达到数万,每人都有“施舍”,刨除了场地租赁费等各种费用之外,张海依然收入颇丰。“当时,一年几十万、上百万应该不是问题。”孙岭说。
当年张海的几十万弟子已经无法——寻找,但是,夏日东的一位朋友——青海民族学院的李建本教授却告诉了记者一个惊人的事实:夏日东活佛从来没有传授过弟子藏密!此种说法,得到后来多次到西藏拜佛的孙岭的证实。“西藏的活佛们说,张海当时传授的不是藏密,而是外道(记者注:即为歪门邪道或者非正宗之意)。”孙岭说。
评论:张海终于醒悟,仅仅依靠气功出名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还需要有一种手段来把钱套到手,年轻的张海,下海的第一桶金就是气功钱,他永远都是站在潮流的前端,用最时髦的手段赚钱。
神奇的资本高手诞生
张的一位邻居说,大概是在1995年,张海举家迁居广州。彼时,张海已经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的孩子,变为了拥有名车、豪宅的年轻富豪。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或者更早一点,张海结识了一批粤、港以及海外的富商,这让他受益颇多。香港富商张金富——以后张海商海生涯中的重要伙伴,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于是,在一个公开的演讲传功当中,张海宣布,他要退出藏密气功的舞台,考虑转型。
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看到当时气功盛极而衰的兆头;二就是手中有了一定资本以后开始向经济界转型。“当时,据说一位港商给了张海不少股份,等股价上涨后,张海抛售套现,一下挣了500多万元。”
在很多人的眼里,张海是一个手法诡秘的资本玩家。但一开始,他办的却是地地道道的实业公司。
河南省工商局的企业登记资料显示,1996年11月27日,张海联合其他股东,出资1999万元成立了河南心智实业有限公司(即现在河南方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海出资999.5万元,占50%股份,被选为法人代表、董事长。1997年4月17日,张海又发起成立了河南菩提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河南心智实业有限公司作为法人大股东入股,张海再一次被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但很快的,张海就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1996年,张海和他的另外两个伙伴筹资1亿元,香港中联出资5000万元,准备收购中国航空科技进出口总公司属下的深圳分公司。由于种种原因,此次收购遇阻搁浅,但幸运的是,张海和他的伙伴们却敲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我们改组了中航科技下面的一家财务顾问公司,这个公司曾为深天马和深南光等上市公司做顾问。”张海介绍,而改组后的公司就是如今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饥饿难耐的“凯地投资”甫一落地,立即凶猛出击,展开一系列连环收购。2000年4月,凯地联手河南心智收购了深圳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凯地占70%的股份,河南心智占20%股份。此次收购成为打造“张海系”的关键一役。因为在此之前,东方时代刚刚入主由36所名牌大学发起成立的中国高科。正是站在中国高科的肩膀上,凯地才如鱼得水地介入方正科技和中科健等多家高校和中科院系的上市公司。
2001年,频频得手的凯地又先后介入银鸽投资、深大通、浙江国投;2002年初,则又巧取健力宝。几乎在一年时间内,凯地用资本链进行超级捆绑的关联公司已经超过百亿市值。至此,张海“资本大鳄”、“企业屠夫”的称号已经名副其实,彻底完成了从“藏密大师”到“资本大鳄”的蜕变。
健力宝绊倒了张海
2002年,张海的名字开始与健力宝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张海式动作后面,是一条今天看来已经相当清晰的资本运作路线。业内人士分析,张海就是冲着健力宝这个著名的民族品牌来的。所以,当张海在新浪财经的聊天室里深情地说“我热爱健力宝这个企业,热爱这个民族品牌时”,很多了解内情的人都不禁汗毛倒竖。
2001年下半年,当时的三水市政府(目前的三水区政府前身)便想出让所持健力宝集团股权,并与多个买家接触。当时,健力宝集团共有3位股东,其中三水市政府通过三水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下称三水公投)全资持有的广东健力宝饮料厂,持有健力宝集团75%股权。
2002年1月15日,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浙国投)以3.38亿元受让健力宝集团75%股份。1月22日,年仅28岁的张海出任健力宝的法定代表人兼总裁,集大权于一身。
当时的交易约定是,75%的股权所作价的3.38亿元,将分三期注入三水公投账户:首期1亿元于交易当天支付,其后两个月内再支付1.38亿元,余下1亿元在一年之内付清。后来,最后1亿元的付款条件作了修订,取决于三年内公司赢利情况。2002年1月16日,首期1亿元股权款到账。2002年3月,张海支付另外1.38亿元。但张海其实两手空空,他支付的钱都是短期融资,其中首付的1亿元资金,是通过国债回购而来的。后来,张海找到祝维沙,借后者资金入局,将之前自己短期拆借而来的2亿元资金解套。
2002年3月20日,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正天科技)成立,股东为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三人所持股份为4:3:3架构。三人商定以正天科技名义出资,接盘健力宝。这样,借祝维沙之力,张海得以掌控健力宝。
2004年8月,张海下课。11月,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健力宝集团。随后三水区政府将汇中天恒赶出健力宝并强行接管。离开健力宝的张海与健力宝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至2005年3月24日被佛山警方以涉嫌挪用资金刑事拘留,张海再次引起公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