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是挑了一个好日子。”即将成为联想国际员工的IBMPC部门员工笑着对记者说道,“今天(2005年4月14日)可是IBM在‘三角科技园’建立研究机构40周年纪念日。”不过,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并没有想像中的庆祝活动和张灯结彩,也许是因为一个新的纪念日正在牵引着人们的思维——用不了多久,联想就将提前完成对IBM PC部门的收购,IBM在“三角科技园“的资产将有不少要划归到新东家的手中。
“三角科技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是为了利用罗利以及周边地区高等学府聚集的优势,于1959年建立的一个商业化的研究基地。教育在罗利2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最早的女子学校到非洲裔学院再到州立大学,罗利以及周边地区如今拥有多家全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杜克大学最为知名。实际上“三角科技园”的名字的由来就是由于它位于这三家大学之间的三角区,而同时这个地区又恰恰是处在罗利、杜兰和查普西尔这三个城市之间的交接地带。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这个园区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总共也没有几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但是随着1965年商业巨人IBM的大驾光临,这个园区开始了真正的迅速成长。今天这个园区里已经包含了超过100家世界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这里主要的“居民”包括医药、生物科技和IBM这样的计算机科技企业。有意思的是,园区中总共38500名企业员工里有14000人都是IBM的雇员。
毫不夸张地说,40年来,IBM在整个“三角科技园”甚至是整个罗利周边地区的经济历史上都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正因为如此,当联想宣布要收购IBM PC业务的时候,作为IBM PC研发、设计以及市场中枢的罗利一度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从政客到市民都对这件事情充满了兴趣和疑问,当然,就更不要说生活在这里的3000多名即将并入联想的IBM PC员工了。“让他们接受自己”,其实是联想在踏上这片陌生的新大陆之前就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心向背
在这3000多人之中,最早开始认识联想的当然是那些高管们。联想集团的CMO迪帕克·阿德瓦尼(Deepak Advani)以前一直是IBM PC部门主管市场的副总裁,由于工作关系他以前经常到中国出差,所以比其他人对联想的了解更多一些。但是他真正开始接触联想还是在2004年的4月。当时,联想与IBM已经就交易谈到了比较深的层次,一支庞大的、包括杨元庆在内的联想高管队伍来到罗利开始了初步的“相亲”活动。
“那是我第一次与杨元庆见面。” 迪帕克·阿德瓦尼回忆道,当时他做的是关于IBM PC市场产品战略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的报告,整个报告大概90分钟。“而在我的演讲结束之后,杨元庆主动走过来问了我大概10个问题”迪帕克说,“我很吃惊地发现虽然中间隔了一层翻译,但是他对我的演讲完全理解了,他一定听得非常认真,因为他的问题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联想当时对IBM PC的兴趣显然是写在脸上的,毕竟这个在IBM中已经有些拖后腿的业务还是联想的主营业务和走向世界级的通道,这让罗利的高管们感到与这些人迅速找到了共同语言。IBM PC的高管们其实很重视这一点,因为他们相信这直接关系到IBM PC的未来,当然,还有他们自己。
随后IBM PC的高管们开始持续不断“回访”,而联想的高层也几乎每个月都会到美国去交流,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到中国的实地参观让IBM PC的高管们开始对原本陌生的联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越来越看到了IBM PC对于联想的重要价值,也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受重视的感觉。实际上,在刚刚宣布并购的时候,这些IBM PC的高管对内部做的“思想工作”就是把这种感觉传导下去。“当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判断告诉员工——这次并购将会让大家所做的事情更加具有价值。因为联想比IBM更加寄希望于我们。” 迪帕克·阿德瓦尼这样说道。
“联想比IBM更加寄希望于我们”无疑是个关键句子。迪帕克把其后的变化形容为一个“神奇的转变”——“当IBM PC的员工第一次听到并购消息的时候吃惊、不知所措甚至恐慌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了解了细节之后,几乎在一霎那之间焦虑和不确定感就转换成了对于未来的兴奋。”
这种瞬间发生的变化其实很容易被理解。在经历了多年来PC业务在IBM中的地位衰落和已经持续多年的将要被卖掉的传言之后,IBM PC的员工也许真的更愿意接受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至少在精神上,这些人对变化并不是没有准备。
而促成人心迅速归附联想的,除了把IBM PC从一个被冷落的部门变成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大公司的吸引力之外,联想迅速宣布的待遇不变、团队不变、产品品牌不变、办公地点最多是从这个楼搬到那个楼等等细节,也让IBM PC的员工感到比较容易接受。这客观上带来了目前“3000人一锅端”的稳定局面。从实际的过程来看,联想前期收编罗利的3000人似乎比整合IBM PC中国的100人容易得多。而造就这一点的就是微妙的心态差异。“
从接受到认同
整合就像是“剥洋葱”,越往里面越难剥。异常顺利的“安全登陆”仅仅是无数问题中最外面的一层。即便是在人心向背的层次上,联想也还远远没有达到“松口气”的时候。
不熟悉英语的人,很难区分“I hope 和I wish”在实际表达中的差别。同样,在英语中的“我不反对”和“我同意”也有着天差地别的分野。当联想顺利而完整地收编IBM PC团队的时候,赢得的是这些人的“接受”,而后面将要进行的整合,才是真正去赢得“认同”。因为整合不仅仅意味着合并报表,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在文化、运营、战略、管理上建立认同感的过程。
虽然联想与IBM PC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处在一样的业务领域,但是彼此从接受到认同还是需要时间的。一方面, 联想是收购方,也是挣钱的一方,他们至少现在还要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养对方亏损的业务和人,这会带来心态的变化。另一方面,IBM PC的辉煌历史是摆在那里的,这是让联想都感到崇敬的东西,要求罗利的员工抛开过去成为“联想方阵”中的一员,这自然也很难在一瞬间实现。
沟通是相互认同的基础,所以“学英语”对联想来说已经是个关系重大的战略性工作。“语言不是个大问题但将是个长期工作。”过去半年中几乎每个月都要去罗利一次的联想集团CTO贺志强说道。贺志强是联想中国高层中英语水平最好的一个,佐证就是罗利的高管们在记者面前对于中国团队的人都显得很客气,但是一提起他却是一副“混得很熟”的表情。“他的英语好到可以吵架。”这是一位美国高管形象的评价。
“我一直说能用英语吵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贺志强说道,“这当然不是说我们真的要去吵架,而是说我们要具备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样人家才会真正接受你。大家都客客气气地用初级英语沟通并不难,也看起来挺开心,但这不一定是好事。”实际上,目前联想中国的总裁们都已经配备了英文流利的助理,该说中文的时候就说中文,“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总不能让语言绊住自己的手脚。”
语言需要时间来解决,但也是有时间去解决的。而真正悬在联想头上最紧迫的问题还是今年的业绩。IBM PC去年亏损1.18亿美元,而联想去年财报体现的盈利能力只有1.35亿美元左右。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速赢”——用胜利来塑造认同感和影响力对于联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双方必须从实际中看到对方的价值, 这才能真正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尊重,然后才能顺利地整合。”TTE公司负责北美业务的副总裁童雪松,已经比联想更早获得了进入实际整合期的体会,“我们目前正在渡过这个过程。实事求是地讲,刚开始的时候, 北美的员工对TCL中国来的人很客气但是心里并不一定真正认同。情况的转变发生在几个月后我们开始用中国的机芯来支持北美的产品,结果在市场上大获全胜,甚至让他们把原本完不成的任务变成了超额完成。从此以后他们的认同感才真正开始形成。”
对于联想来说,迅速地识别联想国际和联想中国的优势并且把它们协同起来,已经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