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浪等网站刊登了戴尔公司的声明,消息人士指出,该声明来自戴尔(中国)。声明称,“经总部核查……我们对该员工发表这样的言论深表遗憾,该员工的行为绝不代表公司的立场。”
戴尔在声明中还称,“在戴尔公司的员工行为守则中,对发表任何有关竞争对手及其产品的评论均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
对于这名销售人员,戴尔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将会作严肃处理,但未提及将以什么方式进行;戴尔在声明中用较大篇幅强调了戴尔与中国政府有着良好合作关系,戴尔称,“2005年4月戴尔公司又宣布在厦门投资建立第二家工厂。此外,戴尔公司在大连投资设立了戴尔国际服务中心,上海投资建立了戴尔中国设计中心和全球采购中心,后者在中国的年采购金额达到了120亿美元。” 但在该声明中,未体现出涉及向联想道歉的内容。 本报记者试图联系戴尔中国新闻发言人,但她表示“请和我们的公关公司联系”之后,便不再接听记者的电话。 本报记者对戴尔公司那位涉及此次营销丑闻的销售人员采访中,注意到一些变化。29日,当记者拨打这位人士的手机时,留言中表明了这位销售人员是戴尔员工;但在30日,记者再次拨打时,留言变成了“我在开会”,同时,表明这位销售人员是戴尔员工的内容不再出现。31日,记者再次拨打该手机号,留言成为“我是Chris,请您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美国东部时间5月31日,纳斯达克开盘后的一个小时之后,11时45分,戴尔(Dell.Nasdaq)股票股票下跌了0.36美元,戴尔在当天的开盘价是40.20元。 消息人士透露,联想内部31日晚一直在召开紧急会议,针对戴尔发布的公开声明进行讨论。但到24时,记者仍未能获得联想作出反应的具体内容。有消息人士称,联想将会在今天上午发布针对戴尔公开声明的回应。从此前的反应看,联想将可能针对戴尔声明中未提及对联想的致歉作出反应,以及针对戴尔涉嫌不正当竞争提出法律诉讼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王孜弘认为,这可能属于戴尔公司这位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对这位销售人员来说,他心目中有着对中国的妖魔化理解。” 王孜弘告诉记者,在他的经历中,多次遇到美国公司有类似的营销手段。“有一次,是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竞争,美国人(销售人员)对我们说,‘要知道,(假如你们买了对方的产品),你们花的每一个铜板(钱),都是支持了日本。’”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的态度渗透到了企业里。“这种是一箭双雕的做法,好像其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是为美国来争取IBM的客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认为,因为长期的环境熏陶,美国大多数民众对于中国以及中国企业,有一定的歪曲理解的基础。“这张牌打得很巧妙,他以为这个信(电子邮件)中国人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