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早报》就《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一书的作者专访



发展中的中国企业遇到越来越多的陷阱,如何能够避免?传统的案例教学能否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解决这些问题?《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讲述了20多个中国企业真实案例故事———诙谐幽默的管理寓言《老鼠偷油的管理学启示》,真实而又回味深长的“海龟+土鳖”职业经理人故事《谁应该向谁妥协?》,越帮越忙的危机公关案例《被“打翻”的重庆火锅》,发生在深圳的商业欺诈案例《ABA惊天骗局始末》等。

从海外归来,曾以常务副总兼业务总监等身份出任大连、深圳知名民企的高管职位,以及兼职多家企业高级管理顾问的作者赵波积累了大量亲身经历的实证案例,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给发展中的中国企业以启示。

亲身经历的案例启示

 上海《东方早报》就《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一书的作者专访
东方早报:如何评价这本书?与其他案例类的书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赵波:如果说这本书与其他案例类书的最大不同,可能就是这些案例大部分来自我的亲身经历,因而不仅叙述起来较为自然,并且较为个性化———这些案例,从某种意义而言,是自己十几年企业一线工作的一个缩影,是对自己知识与思维的反刍与剖析。

我在写作中力求宏观与微观并重、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因素并重、东方智慧与西方文化并重,希望读者通盘阅读后能够对企业经营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整体性认知提升;在书中我希望刻意锤炼一种整体思维的能力,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时时注意东西方管理思维以及技术的差异比较。这些案例绝不是故弄玄虚,刻意追求与众不同,而是希冀通过严谨的实证推演,纠正普遍性的错误认知以及探讨问题根源所在。

东方早报:这些案例虽然挺多,但似乎不够集中,这样能否很好地反映一个主题?

赵波: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本书从表面看来结构相对松散———在这些案例之间并没有一条主线相连。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由于在案例内容选择及结构安排上侧重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府公关、危机公关、营销、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管理、投融资、战略、商业欺诈、论坛组织、有效沟通、组织行为、人文生态等企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有意识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几个领域,这本书又相对紧凑———通过阅读希望提升读者对于企业的整体把握能力。

东方早报:有读者认为这本书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思考,你习惯这种评价么?

赵波:我与企业界的朋友笑谈这些案例,何以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受到关注,解释因为这些地区习惯了面包牛奶可乐,当突然间看到乡下的窝头跟小米粥时,难免会瞪大眼睛———从某种角度,这完全归功于实实在在的土。

然而,解决“饮食”结构的不尽合理,将东西方的精华有机地融合,对于解决现时城市中的食品种类令人眼花缭乱而又普遍性存在的营养不良(失衡)问题,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传统案例教学的隐忧

东方早报:书写这种“土得掉渣”案例,是否意味着你对中国商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有不同的看法?

赵波:中国目前的案例教育对西方企业案例的关注程度似乎远远超过本土企业,使这些案例分析很多一开始就居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对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的中国企业而言,似乎难脱远水不解近渴之嫌。

其次,由于缺乏量化与分析工具,对于案例偏重于结果的描述而缺乏对过程的详细因果分析,极有可能导致分析者将一种偶然的结果当成一种必然的结局,甚至当分析者带有某种功利目的时,其言论就更容易使研究者产生认知上的混乱乃至错误,这也往往使我们的案例分析专注于宏观的炒作效应,而缺乏微观方面细枝末节的感召力量及思维启迪。

第三,就结构而言,偏重于营销案例的分析,现在虽然逐渐开始涉足其他领域,然而这些从某一特定方向着手的案例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缺乏从企业整体的全局把握———这又使我们的案例教育就内容与结构而言往往只能面向中下层经营管理人员。

东方早报:关注西方企业的案例是否和中国流行的西方管理理论有着直接的关系?

赵波:可以这样说。让我更为忧虑的是,由于国内目前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基本是西方流行理论的舶来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了环境条件因素,则往往导致东西方职业经理对某一特定结果(结论)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理解———这种由于文化等差异所造成的管理语言(思维)不同所导致的沟通障碍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它往往使理论漂浮于半空而难以在实践中找到落脚之地;

并且,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西方的传统经济学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我们的理论界并没有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补充修正,为了自圆其说,分析者不得不搀杂进过多的主观色彩。

拿来主义的阶段

东方早报:在接纳西方管理思想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目前处在什么阶段?

赵波:可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吸纳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甚至已经“超越”西方———就如同清末进口的最为新式的克虏伯大炮,在实战中却往往最终成为摆设———与管理理论的“繁荣昌盛”相比,我们在管理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管理水准却难以令人满意,有着极其巨大的落差。许多人将其归结于东西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水土不服,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提及我们违背认知规律的教育方法。

东方早报:如何描述这种教育方法?

赵波:简单说来,就是变一种管理体验教学而成为一种理论教条的灌输———由于条件的剥离,使很多少许企业经历的“专家”们“总结”或“抄袭”而来的管理理论,掌控一定的话语权成为可能———特别是当管理理论成为一种某些人谋生甚至致富的手段时,贪欲心态下的人格扭曲进而导致的理论毒素就不可避免地产生。

东方早报:那你认为自己的这本案例是否会对这种沿用已久的案例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赵波:大的影响不一定谈得上,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本土案例会涌现。对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学习别人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弄懂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大环境中。这事实上也是近几年不少学者和企业高管在思考的问题。

早报记者 董娟 实习生 彭莉 责任编辑 游小艇 

2005-6-20 上海《东方早报》 经理人 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9437.html

更多阅读

读《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一书有感

从一个小小的PVC(聚氯乙烯)塑料粉厂到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从米行经营者到赫赫有名的台湾首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是王永庆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王永庆和他的经营思想也成为人们争相探究的焦点。在众多研究者之中,清华大学提

转载 力闻老师博客——《青年导师的可怜理想》一文的跟 力闻

原文地址:力闻老师博客——《青年导师的可怜理想》一文的跟贴回复作者:《长安夜话》知音说来真巧,这期《新周刊》我一看封面“青年导师”,便当即买下、并当即就想到了我们的“力闻老师”——力闻老师完全可以上这期封面、并且当之无愧!

声明:《上海《东方早报》就《陷阱:中国企业案例启示录》一书的作者专访》为网友多一度旳想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