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NIKE耐克的“just do it 想做就做;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即:品牌理念、品牌精神)一样,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自己的品牌赋予了可贵的生命力,即:良好的品质、优美的形象、积极的情感和责任、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乃至高尚的道德和精神……品牌精神,无疑成为了统领整个企业发展的价值象征!

然而,10月24日,NIKE耐克公司却因一款高端篮球鞋在中国和美国使用双重标准,而被北京市工商局的一纸高达487万元的罚单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起因是该款产品在中、美两国市场使用同样宣传内容、且属同样型号。但在中、美市场分别为:一个气垫、两个气垫;价格1299元人民币、125美元(约800元人民币)。 由此又引发了人们对包括NIKE耐克在内的外资品牌“双重标准”的再次愤怒和声讨。同时,亦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了民众对外资品牌精神,尤其是现处于舆论漩涡的NIKE耐克的“just do it 想做就做;坚持不懈”的联想空间,内容想必是亦正亦“邪”。 此前,从生活日用品、电子产品、食品领域到汽车领域,甚至是金融领域都发生过外资品牌在国内外的双重标准。例如:强生从隐形眼镜到儿童日化用品,再到葡萄味退烧药泰诺口服液事件;惠普的笔记本电脑事件;苹果公司iPad1退差价事件;丰田对中美市场上问题汽车的赔偿事件;渣打银行被法院判赔理财客户损失事件;GUCCI虐工门事件…… 实则毋庸细数,外资品牌在华实行“双重标准”已是“司空见惯、老生常谈”,此次影响力之大,在我看来,也并非是NIKE耐克打破了以往其它品牌的“纪录”,亦不是因其产品的500元差价或少个气垫,此应“归功于”之前所有犯过“双重标准”之症的外资品牌们共同努力和累积,以至于这个“首罚”曝出了民众似乎期待已久的热爱。 舆论方面,我们也听到了很多种说法,概括起来大致聚焦在中国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者不够强大、政策标准及执行不严格、企业违法违规成本太低等几个方面,诸理皆通且点中要害。但是,要想立足一个制高点去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受诸多现实情况的牵绊,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强大、各领域的专业性提高、甚至是各方的利益关系协调等都需要时间过程,我们无力让其一蹴而就这是事实,作为消费者我们只能傻傻的等待。 不然,我们是否可以把一个品牌最为在乎、也是其最大卖点的“品牌精神”作为突破口呢?!也许,你会说,这样的道德呼吁力量该是多么的空白啊!我不这么认为,毕竟现在都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在道德和责任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再说,如今没有哪个品牌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了,消费者购买的往往正是差异化的品牌及其所代表的精神。 品牌是企业通往国际市场的通用语言,一个品牌所代表的产品到了不同的市场,可能会根据消费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但是,绝大多数品牌所代表的人类向上的精神是不会也不能因地制宜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对产品、技术、管理等做些本土化改进,但是一切改变都要符合品牌精神的承诺,否则就只能说明其犯了“品牌精神分裂症”。 产品质量出现瑕疵尚不难修复,只要企业诚心改之,但是品牌精神的瘫痪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治愈的。品牌正是通过其精神来赢得和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因此“击垮”消费者的这份心智资源,正要靠对其品牌精神的关注和监督。 一旦我们将一个品牌的不良行为与之精神相挂钩,相信没有哪个消费者愿意购买品牌精神不正常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