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 套利逻辑 囤油套利中的“强势逻辑”



最近,关于成品油要再次涨价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以至于北京许多油票销售网点出现油票脱销现象。细心的人会发现,社会上越传言成品油要涨价,购买成品油就越难,而一旦涨价之后,成品油销售又放开了,是什么在左右这个怪圈不断重复?各方资本在涨价前囤油套利无疑是制造怪圈的“罪魁祸首”。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指出,中石油、中石化垄断了国内成品油市场,但作为国有企业,也希望油品能够卖一个好的价钱,所以控制销量等待涨价也是一种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石油、中石化是最大的囤油企业。

  在汽油上调之前,柴油的批发价为3919元/吨,而目前已经是4147元/吨,在这么高差价的“引诱”下,社会上的各种资本产生投资或投机囤油套利的冲动,并不怎么稀奇。关键问题是,如果曾经警示过社会加油站囤油行为的中石化、中石油也参与了目前的“囤油游戏”,性质就完全变了———“裁判员兼运动员”双重身份是市场失灵的最大威胁。

 金融市场 套利逻辑 囤油套利中的“强势逻辑”
  一般来说,促使油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无非有这么几个方面———经济发展对油品需求的增加、对于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的心理预期、短期资金炒作、美元汇率下跌等。事实上,这几个因素基于的一个前提是成品油市场自由竞争的属性。可是,对我国来说,油市带有明显的“卖方市场”特征,中石化、中石油处于绝对的垄断与“强势”地位,加上国际油价信息的错综复杂,我国消费者处于严重的“信息劣势”局面当中,只有被动接受油价的一次次上涨,而没有了解真实原因的“知情权”,更别说讨价还价的“话语权”了。

  令笔者感兴趣的是,一语道出中石化、中石油可能是最大囤油套利者之“皇帝新装”真相的,不是普通消费者,也不是国家发改委之类的政府部门,却是民间商会组织的代表,这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在反映企业意愿、协调供需矛盾过程的作用,以避免消费者集体利益受损。

  当然,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滞后性使得多方资本有机可乘,定价建立在参考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基础上,当国际油价上涨传递到国内,已经是一个月以后的事儿了。可是我们还是要问:国际油价大涨是事实,下跌也有过,然而国内油价却为何从来都是一路上扬呢?可见,滞后与呆板的定价机制固然有“罪”,国家发改委、中石化、中石油的决策与调控思路也同样应受到拷问。

  可以说,油价已成为我国众多企业与个人消费者不能承受之重。从小方面来说,解决这一难题涉及到企业和消费者的经营成本,从大方面来说,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民众的经济福利。虽然一些专家开出研发替代能源、提高石油炼化水平等“药方”,但我认为首先应当做的“手术”是优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变中石化、中石油供油的“市场强势”地位,降低其多重身份下的道德风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9190.html

更多阅读

风险套利 影响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性和套利性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以小说般的笔调,描述了自英格兰银行成立的三百多年以来货币和金融的发展史,展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和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翻云覆雨影响力,深入揭露统治世界的经济精英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进而产生金融

读懂改革的逻辑 pdf 读懂金融市场的逻辑

     金融深化是由于产业分化引起交易深化、引起财富货币化进程,是资产转换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拓展的过程;金融创新的本质是对各类资产转换及收益风险分配建立起工具、技术和机制。而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由于价值的跨时间转移而

声明:《金融市场 套利逻辑 囤油套利中的“强势逻辑”》为网友迷鸟归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