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意欲通过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收编民间融资的工作日前正式开展。其基本思路是,以小额贷款组织为突破口,把民间资金引导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合法地开展金融活动,从而深化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8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温州政府意欲收编民间资金的工作即将开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这样一个新的金融平台,将民间资金纳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之中,这项行动被看作是温州金融改革重要的一步(8月29日,经济观察报)。
收编民间资金——这是民间金融领域最近的改革信号。所谓“收编”,其实是指将长期以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民间融资引导到一个良性与健康的轨道上来。依央行的一项调查推算,目前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6.96%左右,而温州一地的的民间借贷资金规模就达到了410亿元。收编民间资金的意图在于将与庞大民间融资规模相伴随的非正常性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点,并摸索出一套转型与发展良方。笔者认为,无论采取哪种策略,良性的金融激励都应贯彻其中。
笔者所谓的金融激励,既包括针对借贷机构的激励,也包括对民间资本的激励。我国庞大的民间融资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民间自上而下保持着一种强劲的市场需求,以及机动利率等系列自如的交易规则。如今政府的收编是自上而下的,如果没有给作为深度“风险厌恶者”的金融机构与个人以一定的信贷激励,他们可能会拿更多的资金用以炒房等投机活动,收编结果将与初衷南辕北辙。
拿如今央行和温州收编民间资金的方法为例。在收编的政策信号面前,很难保证民间资金不产生怀疑与诚慌诚恐的心理。为消除民间资本这一心理障碍,央行新建小额贷款组织和温州组建的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在具体的信贷细则上应具有更强的自主性,更多地引入市场化机制。民间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国家必须采用收编与自主互动的策略。一方面可以防止民间资本因对行政性监管的逆反心理心理抽身而逃,另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政府部门的监管成本与交易费用。经济学家巴曙松曾说,金融激励应与金融监管并存,金融监管的目的不应是替代市场,而应是强化金融机构微观基础的手段。诚哉斯言。
在民间金融急剧转型时期,较强的自主性与金融激励将对民间资金起到“定心丸”的功效,笔者同时认为应更加重视诸如小额信贷行业协会等金融组织的“导航者”作用。作为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间的中介,民间金融的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交流与自律、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激励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史上的“梧桐树协定”一样,行业自律与行业激励的效果比行政性监管来的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