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沟通的障碍和对策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十大障碍及对策(三)



八、“营销近视”效应中产生的障碍及对策

所谓营销,泊来名词,英文“marketing”,是指企业面向市场的一切经营活动。然而,我们有不少企业把它错认为是销售,或错认为是推销,把做品牌认为是做广告。有的认为只要质量好不怕卖不掉,有的认为只要产品技术含量高,不怕没市场。按照营销理论大师菲利浦·考特勒的观点,这就是“营销近视症”。从实践来看,这也是一种非常浅薄的看法。若把营销看成是销售或推销,此企业的经营者事实上就没有基本的营销理论常识,更无法用系统的营销理论来指导企业经营。曾经有一位民营企业老总问我:“刘教授,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我们的产品,论质量,绝对比浙江的同类产品好,怎么就是没有浙江产品卖得好呢?”我告诉他说:“您犯了‘营销近视症’,只看到了自己的产品好,而没有看到市场上消费者或顾客的需要。做企业不能经济看得自己的产品,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一下顾客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低质产品可能更适合于产品的需要,有些产品,就是要满足消费者‘一次性消费’需要的。比如说,向富有阶层销售皮鞋,你硬要宣传‘质量好,经久耐用’,事实上,有钱人更看重的是品牌和时尚。”

我经常被一些企业邀请做营销培训,结果发现受训者基本上是销售员,在与企业老总交流时才知道,老总一致认为销售员不懂营销,所以影响了销售业绩。其实“营销”需要企业老总们来考虑,销售员更需要的是销售技巧。我曾经陪同一个企业老总考察团到浙江考察,一位民营企业老总问我:“浙江人这么会做生意,有没有一门叫做生意学的理论?”我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过这样一门学科,但我认为有一门学问,就是市场营销学,讲的就是如何做生意的理论与方法。”只要对这门学问学习透彻,再加上老总们的实践经验,生意肯定会大有长进。

营销,是一种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许多老总很喜欢看,著名商人的传记,想从中学一点经营之道。其实,市场营销学,就是系统总结国内外各种企业的成功之道,并加以系统化、方法化,不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少是所用企业都可以拿来为自己应用的经营之道。我劝所有的老总们,都认真学一学市场营销学,用营销理论指导经营实践,会大有好处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企业的营销系统不健全的问题,有些企业仅仅有一个销售科,三五个人在外面跑销售,这样怎能够将市场做大呢?市场做不大,企业就不可能做大。现在,营销实践中,凡是做得很好的企业无不是营销做得好,营销网络比较完善。营销理论界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营销网络支持时代”,健全的营销管理体系,完善的营销网络,是一个企业做大市场的第一条件。浙江“李字牌”蚊香,小小蚊香,一年做十几个亿,如果没有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没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实现这样的业绩,是不可能的。

九、“文化”效应中产生的障碍及对策

在企业中,我们应该看到两部分,其一是可见的部分:战略、组织结构、技术、人员、设备、资金、正式的权力、企业指挥命令链、管理制度等;其二是隐藏部分:态度、非正式交往、人际冲突与矛盾、文化(习惯、道德、观念)等。大多数人仅仅指能够看到第一部分,而看不到第二部分,但是,决定公司命运的恰恰是这些隐藏部分。这就像一艘大船,看得见的因素是水面上的部分,隐藏在水下面的部分是很难看见的,而决定船舶是否会沉没的恰恰是隐藏在水下的部分。隐藏的部分,事实上就是企业文化。有人说:“某某企业没有企业文化。”事实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只要一个企业存在,他就必然有企业文化,只不过是这个企业的文化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还是病态的、缺乏活力的。

企业文化是阻碍或促进企业发展的看不见的力量,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层面。精神层面是最为关键的,价值观的统一是核心,价值观不同,合作共事就很困难。精神文化决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比如说,如果在价值判断上,认为工人是偷懒的,那么,必然在制度上以惩罚为主;如认为工人是想做好自己工作的,则管理制度则是以奖励为主。我曾经诊断过一个企业,这家企业对工人的基本判断属于前者,他的管理制度是以“扣分”为主,导致员工的工作情绪很差,后来,我们通过改变对工人的基本判断,对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变“扣分”为“加分”,工人的情绪大不一样,前不久,这位企业老板觉得现在情况好多了。不同的精神文化同样也表现在对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决定性。

一个企业,如果人数只有几十人的话,主要靠老板的“魅力”来维持;当一个企业的员工人数几百人的话,不仅要靠个人魅力。更主要是靠“制度”来维持;当一个企业的员工人数上千人以上,仅仅靠个人“魅力和制度”来维系就有点困难了,这就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当然,此时,这三者一个也少不了。

企业文化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大方面,首先是企业文化的调查与诊断,梳理出企业现有文化的优秀部分,找出企业文化的不足和缺陷,甚至要将企业文化的病态因子,进行充分地剖析,让全体员工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第二步是将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和积极因素加以整理,并结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老总的经营思想中优秀的成分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和解释文本和应用操作文本。第三步是将这些文本的内容的故事化、实例化,变成企业普通员工可以接受的方式,然后不断地在企业内进行培训或宣讲,要一步步将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到企业价值观上去。

十、“庐山”效应中产生的障碍及对策

    所谓“庐山效应”,就是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很多企业的经营者都认为自己的企业,自己最清楚。事实上,正是身在“庐山”,而不能识“庐山”真面目。特别是一些目前做得还比较不错的民营企业,或者他自认为做得还不错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甚至是所有的企业经营者,都存在着“庐山效应”。

针对以上问题,许多企业并不一定都能认识清楚,特别是第一问题,一些企业经营者尤为不能认识清楚。我在一些企业一把手的培训会上经常听到的是企业的一把手说“你不知道我下面的人跟不上企业发展,没有办法啊!”而在企业俯首或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班上经常听到的是:“刘教授,你讲得很对,这要同我们的老总讲一讲就好了,老总听不进去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呀!“他们往往互相埋怨,很少从自身来加以分析。”当然,还是社会上的那句话:“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企业的“一把手”不能够真正有办法去解决下属的问题和自己的问题。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有的企业老总很想狠狠抓以抓企业管理,于是就搞 “质量管理年或月”“生产管理年或月”或就叫做“管理年”,或者搞一个“企业文化年”等等。靠这样搞政治运动式搞企业管理,是很难搞好企业管理的,当年或当月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经常听一些企业老总们说:“企业资源需要全面整合。”但究竟怎么整合,却拿不出具体办法,或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也难怪,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是因为企业的老总们很忙,没有时间坐下来,系统地思考内部的管理,或者因为企业老总们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不能够运用系统的方法解决整个系统出现的问题。

其二是企业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或者因为有这样的结构,由于企业内部人的“在位”障碍,导致立场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能够公正;或者因为害怕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会触犯某些的利益,出力不讨好,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出方案,或者出个“不痛不痒”方案,应付差事。

其三是由于经验的限制,即受个人的经验限制和行业的经验限制,创新的力度不够,就事论事的比较多,站不到一定的高度,或者是不能够借助于其他行业的经验或其他企业的经验,老是在内部兜圈圈。

其三是内力不足,企业惰性的一面,始终难以克服。管理学理论中称其为:“管理惰性”,宁愿按现在的方法干,即使很有问题,而不愿创新或变动。我们在企业调查中经常听说:“没有办法呀!只能够如此,谁也不想去惹这个麻烦。”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了企业管理一天天就这样下去,始终不能够有所改善,“做大做强”就只能够变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想首先需要企业的老总必须有时间也产生变革的魄力和强烈的“做大做强”的欲望,也就是社会上经常有人所说的“是想干,想真干,还是真干” 的问题,是真干,就下深功夫,从企业战略,到企业组织变革,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到企业文化等,来一个系统整合,梳理以下企业的资源,拟订企业的新战略,明确目标,制定企业战略管理和设施细则;围绕战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全面制定企业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前面所讲的“六化”;对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管理层进行不断培训,提高其素质,挖掘其潜力;真正导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等等,全面优化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民营企业肯定会有很大的飞跃。

如果企业自身不能够解决这一系统问题,或者没有时间解决这一系统问题,或没有时间来系统思考和设计企业管理的系统方案,完全可以借助于企业咨询机构实现“外力推动”。其实社会分工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企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资本家——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本资金支持之人;企业家——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运作及创新力之人;知本家——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知识智力支持之人。目前人们比较多地谈论的是资本鉴于企业家的分离与合作问题,即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问题,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知识信息量的不断加大,知本家阶层已经出现并飞速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高度重视。资本家、企业家、知本家等三点支撑或三股力量的结合,即资本家的资本力、知本家的知识智力和企业家的运作与创新力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会大大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速度。在国外咨询业很发达,就是企业在这方面有强烈需要,近年来,国内有很多企业纷纷借助于管理顾问公司的力量,来解决企业内部的系统问题,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管理顾问公司就是将“管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机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经常说“一个企业的发展,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如管理不好,无论多么好的技术,也是枉然。我们希望民营企业高度重视自己的系统经营管理问题,勇于变革,洗心革面,求实创新,敢于超越自我,获得健康发展。诚心希望安徽民营企业和所有的中小型企业以强烈的“做大做强”之欲望和科学理性的行动,发愤图强,勇往直前。

最后,我们以“真心英雄”这首歌,与大家共勉。要记住“没有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一定要努力,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永远要努力。谢谢大家!

 行政沟通的障碍和对策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十大障碍及对策(三)

    (作者刘志迎,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安徽大道博一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教授。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的硕士生导师,现任经济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高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组织与企业发展”。为省内外近百家企业作过管理咨询和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经验。负责安徽工商管理学院的案例库建设,曾深入数十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欢迎您与作者刘志迎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9082.html

更多阅读

从无到有的成语 《从无到有拥有自己的饮品店》上篇(三)

选址应注意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被交通护栏分隔的道路,因车流速度快,横向人流不易通过,即使离此处不远就是繁华地段,但此处仍不宜开店。再者单行道与车站对脸之处、受立交桥及地下通道影响皆不宜开店。(2)租赁房屋是最多见的一种

文化杂谈(三):管理者的作用

文化杂谈(三):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积累,但主要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推进实施更需要经营者的关注,要从自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去挖掘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动力,使企

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 创业者的四大管理困境及对策(三)

 实际上,治理国家与治理企业的原理是一样的。美国的国家治理机制保证了基业的长青,而依靠于某个具体的人的那些独裁国家,往往都难以为继。因此,我们的企业高层要真正掌握领导艺术,要做好指导员和顾问,同时用好人,做好绩效考评,不要亲自参

企业组织里的第三类人:智人(三)

所谓“智人时代”,就是以智慧为工具进行创造(创新)的时代。 就如上文所说,智慧也是知识的一种,只不过它类属于隐性知识、而非显性知识。换言之,所谓智慧(

声明:《行政沟通的障碍和对策 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十大障碍及对策(三)》为网友拨打寂寞专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