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县开幕。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公布中国十强县最新排名,并指出最富百强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论坛期间,全国十强县代表分别介绍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心得,全国百强县发表了共同宣言,倡导县域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9月19日,国际金融报)
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产业门类齐全,是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论坛数据显示,2004年十强县以全国0.1%的国土面积和0.7%的人口,创造出全国3.6%的GDP。有人戏称“全国走一步,十强县走两步”,强县的彪悍与强劲可见一斑。然而笔者瞅来瞅去这论坛,总感觉有几分遗憾和别扭。
遗憾的是,这次论坛有“富县俱乐部”的色彩。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包办了十强县,所谓心得体会、经验交流云云,怎么看都有“小圈子”的倾向,更有推介会的味道。不过也难怪,一来论坛本以“最发达县域”冠名,二来我国东南沿海本就是县域经济的图腾地。然而笔者的别扭就客观多了,那便是——“东西帮扶”没有成为论坛的一项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区域“代沟”越来越深。国家提出了东西部协作与帮扶的战略建议,所谓帮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或简单合作,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富裕地区有义务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贫困地区,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携手,将帮扶给“制度化”。
可现在呢?东西帮扶正面临着各种尴尬。最明显的莫过于帮扶形式的“简单化”,仿佛一次捐赠与救助活动,就能涵盖帮扶的全部蕴义,仿佛一场“东西部经贸洽谈会”,就能完成了协作的神圣使命,而即使所谓的经贸洽谈会,其影响力也日渐消退——位多年参加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的记者用“平淡无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河南日报,9月7日),这无疑是发人深省的。
帮扶形式简单化的背后是职能部门帮扶意识的淡薄。就像本次经济论坛,强县群情激昂,互陈心得,但却不约而同地巧妙避开了东西帮扶的话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富县们悉数沉默?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县域排名的制动。我国的县域发展处于摸索成长的阶段,这个阶段最应该注重的是信息共享与经验互通,而我们的统计部门非得用排名来一分高低——排名与政绩挂钩,富县的“嫌贫爱富”,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理性的县域经济,不能成为强县争奇斗艳的数学游戏。理性的富县经济论坛,不能在“东西帮扶”问题上“集体失语”。这样说来,是不是应该考虑把帮扶作为一项新指标纳入东部强县的政绩考核体系呢?